正文 第五章 評謝維揚、房鑫亮主編之《王國維全集》(1 / 3)

華東師範大學曆史係是當代研究王國維的重鎮,初有王國維弟子戴家祥執其牛耳,後有吳澤主持的《王國維全集》的項目啟動,至1984年在中華書局出版了《王國維全集·書信卷》後而停頓,雖然材料收羅基本齊全,但因為限於人力財力等因素而中輟。1997年方在浙江教育出版社的支持下再度啟動,並聯合廣東教育出版社及上海、北京的有關專家細心審訂,又經過十多年的收集整理,於2009年完成所有文稿的編纂。2010年9月,由謝維揚、房鑫亮主編的《王國維全集》(以下簡稱“全集”或“謝房本”),煌煌20卷,在經曆了數十春秋的收集整理之後,終於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廣東教育出版社聯合出版了。對於“王學”研究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喜訊。全集不僅相當充分地體現了“全”的意義,凡目前所發現的所有王國維的著作、譯作、書信日記、詩文題跋和古籍校注等悉數收入,而且在文字校勘、版本考訂和抉擇上更為嚴謹,因此是目前當之無愧的兼具“全”和“精”的權威全集。全集在數量上大幅超越了此前以“全”著稱的台灣大通本,在20卷中,前19卷收錄王國維的各類著述56種,較大通本增加14種;譯作21種,較大通本增加19種;更補充了單篇文章、跋文40多篇,短跋(含批注)80餘則。第20卷收錄王國維弟子記錄的王國維講課筆記、師友門生的追憶及新編定的《王國維著譯年表》等,合計字數844萬,比台灣大通本增加了500多萬字,是其字數的近三倍。全集之“全”顯然是毋庸置疑的。

一、王國維全集編纂的曆史回顧與當下的學術需求

關於王國維“全集”的編訂,實際上從王國維去世後不久就開始了。

先是1927—1928年羅振玉編輯刊刻的《海寧王忠愨公遺書》四集(簡稱“羅本”),繼而是三十年代中後期趙萬裏、王國華編的《海寧王靜安先生遺書》16冊(簡稱“趙本”),1940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羅本因為編纂年代早,而且羅振玉的主觀意圖比較明顯,譬如為保持王國維學術之“純”,《靜安文集》等被整體排除在外,這使得王國維的早期學術被冷置了。趙萬裏是王國維任職清華時的學術助手,對王國維的著述情況比較熟悉,所以趙本在收羅範圍上要明顯超出羅本,也因此趙本在出版後,一直是王國維全集最通行的本子。並在1983、1996年兩次影印出版,出版單位先署“上海古籍書店”,後易名“上海書店出版社”,集名也改為《王國維遺書》,凡10冊。影響甚巨。趙本含著述共43種,總目如下:《觀堂集林》24卷,《觀堂別集》4卷,《庚辛之間讀書記》1卷,《苕華詞》1卷,《靜安文集》1卷《續編》l卷,《爾雅草木蟲魚鳥獸釋例》1卷,《兩周金石文韻讀》1卷,《觀堂古金文考釋》5卷,《史籀篇疏證》1卷,《重輯蒼頡篇》2卷,《校鬆江本急就篇》1卷,《唐寫本唐韻殘卷校勘記》2卷又《佚文》1卷,《殷禮征文》1卷,《聯綿字譜》3卷,《補高郵王氏諧聲譜》1卷,《釋幣》2卷,《簡牘檢署考》l卷,《魏正始石經殘石考》1卷又《附錄》1卷,《宋代金文著錄表》1卷,《國朝金文著錄考》36卷,《漢魏博士題名考》2卷,《清真先生遺事》1卷,《耶律文正公年譜》l卷《餘記》1卷,《五代兩宋監本考》3卷,《兩浙古刊本考》2卷,《古本竹書紀年輯校》1卷,《今本竹書紀年疏證》2卷,《古行記四種校錄》1卷,《蒙撻備錄箋證》1卷,《黑撻事略箋證》l卷,《聖武親征錄校注》1卷,《長春真人西遊記校注》2卷,《乾隆浙江通誌考異殘稿》4卷,《觀堂譯稿》2卷,《人間詞話》2卷,《宋元戲曲考》1卷,《唐宋大曲考》1卷,《戲曲考源》1卷,《古劇腳色考》1卷,《優語錄》1卷,《錄鬼簿校注》2卷,《錄曲餘談》1卷,《曲錄》6卷。大陸有關王國維全集的出版僅此二種。

而在海峽對岸的台灣,曾經先後有台灣文華出版公司1968年出版的《王觀堂先生全集》(簡稱“文華本”)和台灣大通書局1976年出版的《王國維先生全集》(簡稱“大通本”)。文華本乃是以覆趙本為主,對王國維著述增補不多,同時,輯錄若幹紀念文字入內。因其基本文獻變動較小,所以影響也不大。大通本凡25冊,含初編12冊、續編12冊、附錄1冊。初編乃全部收錄趙本43種著述,續編則增加了《宋代之金石學》、《大唐六典》、《世界圖書館小史》2卷、《三代秦漢金文著錄表》8卷附《補遺》、《隸釋所錄魏石經碑圖》、《戩壽堂所藏殷虛書契文字》、《戩壽堂所藏殷虛書契考釋》、《唐五代二十一家詞輯》、《傳書堂藏善本書誌》等9種。《附錄》則收王氏弟子記其講學之筆記4種。在謝房本全集出版之前,大通本是收羅王國維著述最為豐富的一種。

但王國維的著述並非限於大通本的範圍,實際上王國維此前曾經發表、出版的若幹著述及譯著也頗多遺漏在大通本之外者,若幹王國維的手稿也於近年陸續問世。如果再加上此前收入大通本中的若幹誤收著述,則王國維全集的編訂確實就顯得頗為緊迫了。從晚清以迄今,單獨刊刻出版印行的由王國維著、編、譯、校的著作起碼有上海教育世界社光緒三十至三十二年印行的《心理學》,民國二年上虞羅氏刊行的《齊魯封泥集存》,商務印書館民國三年出版的《法學通論》,來囂閹書店民國二十六年影印的《古史新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由袁英光、劉寅生整理的《水經注校》,中華書局1984年出版的《王國維全集·書信》,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佛雛校輯的《王國維哲學美學論文輯佚》,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趙利梁輯錄的《王國維學術隨筆》三種,學苑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由徐德明標點整理的《詞錄》,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仿真複製的《〈人間詞〉〈人間詞話〉手稿》,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由佛雛輯評的《王國維哲學譯稿研究》中部分署名或未署名的王國維的文字,山西出版集團、山西古籍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由虞坤林編的《王國維在一九一六》中所收集的《丙辰日記》,等等。如果再加上王國維批注並作有跋文的若幹著述,則可以補充的王國維著述數量就更為可觀,如日本學者榎一雄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在《東洋文庫書報》第8號發表《王國維手鈔手校詞曲書二十五種——東洋文庫所藏特殊本》,就同樣是一批重要的文獻資料。這些早期出版或後來陸續發現出版的王國維著述,一直散落在全集之外,對於新的全集的編訂確實產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其實不僅王國維早年著述頗多散佚在大通本等之外,即其中晚年著述,也遺珠甚多。譬如其任教清華時所撰《元朝秘史地名索引》手稿,這次也合並其他著述,收錄於第十一卷。“索引”的基本內容雖然此前已大體見於《蒙古史料校注四種》之中,但獨立的索引仍不失其價值。《兩漢魏晉鄉亭考》大約起筆於1913年,同年11月,王國維在致繆荃孫信中說:

近為韞公編《封泥集成》,因考兩漢地理,始知《漢誌》之疏。成《秦郡考》、《漢郡考》二文,自謂自裴駰以後至國朝全、錢、姚諸家之爭訟,至是一決。而班孟堅所雲高帝置之二十六郡國,其三分之二乃置於景帝時,自來地理學家未有見及此者,殊可怪也。因此發興擬作《兩漢六朝鄉亭考》,而頭緒既繁,體例亦難遽定。

王國維雖然說體例難定,其實在信中已經將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大體說明了的。這部被王國維自稱“係自己參考需用之書,不必為人而作”的著述,雖然沒有最後完稿,但也並非如趙萬裏在《王靜安先生著述目錄》中所稱的“僅具條目”,而是具有相當的規模了。“全集”根據藏於國家圖書館中的王國維手稿整理收錄,分為兩漢魏晉、後漢三國、《水經注》鄉亭三個部分。僅具條目的隻有十分之一,有引證而複加考辨者約十分之一,有引證而無考辨者十分之八。這部未完成的著述實際上為王國維後來的地理——特別是西北地理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二、《全集》對此前諸本的重要突破及求全存真的編纂意識

此次收錄於謝房本全集中的王國維著述,有數種尤其值得注意。王國維為滬上藏書家蔣汝藻編寫的《傳書堂藏善本書誌》又名《密韻樓藏書誌》,撰述於1919年至1923年間,前後費時四年多。此書誌長期沒有公開出版,故兩種遺書本都沒有收錄。蔣汝藻之子蔣穀孫攜往台灣的是出自眾人的謄抄本,台灣藝文印書局1974年即據此影印,1976年台灣大通書局出版《王國維先生全集》也即據此收錄。此本雖版式齊整,但因出眾手,錯誤汗漫,甚者有因不識原字而妄造者。“全集”從國圖發現了王國維的手稿本,兩本對堪,正可互補。“全集”以第九、第十兩卷之篇幅收存其中。王國維編纂此藏書誌,不僅是厘定書目,而且一一說明版式、版本情況,對於一些重要的序跋特別是手跋迻錄於下,文獻資料頗為豐富。傳書堂除了藏有眾多善本之外,還有不少稿本、抄本,價值很高,因此王國維此誌的價值也就不可小覷了。全集為此所作的校勘之功也是值得稱道的。

謝房本以兩卷之篇幅收錄王國維《水經注校》四十卷,王國維曾數度校勘此書,先後從傅增湘、蔣汝藻等人處得見宋刊本、《永樂大典》本、明抄本、孫校本等十種版本,各本互勘,並七次手跋其上,自稱眼福不淺,但仍覺致力甚淺,看來王國維是將《水經注》的校勘研究作為一件大事來對待的。其最後一篇跋文撰於1927年仲春,前後進行了十多年的時間,其用力之專之勤,可見一斑。“全集”將其全部收錄,亦在在可見王國維當年的這一番心血。王國維對於《水經注》文本的數度校勘,更為後續的校勘及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礎。而全集編纂者,將王國維諸種校本或較合同異,或擇善而從,實際上是對王國維校注成果的進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