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惜時”的勸誡不僅是這兩首詩。相當年,孔夫子麵對一去不返的河水,慨然歎(感歎神情)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他所慨歎的,難道僅僅是晝夜本身嗎?他所告誡我們的,不就是時不我待,一定要珍惜光陰嗎?理想屬於那些珍惜時間的人,因為隻有最有效地利用分分秒秒,才能更多地留下自己為人類進行創造性勞動的痕跡。
相傳愛因斯坦在新婚之夜,告訴妻子要到實驗室去取一點東西。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兩個鍾頭後,當新婚妻子找到實驗室時,才發現他正在聚精會神地進行著實驗,妻子走進屋子都沒有使他抬起頭來。可以想見,沒有這樣分秒必爭的努力奮鬥,他怎能提出現代物理的基礎理論呢(流露出反問的神態)?相傳巴爾紮克經常連續寫作三十個小時,累得雙眼暴紅,淚流不止。也可以想見,沒有這樣夜以繼日的勞作,他怎能寫出卷帙浩繁的《人間喜劇》?相傳一生中有一千多項發明的愛迪生經常把自己鎖在實驗室裏幾天幾夜不出來。而魯迅則是“把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寫作上”。時間稍縱即逝,時不再來,誰從今日做起,把握住了時間,誰就會成為生命的主人,誰就會獲取豐碩的成果(表情肅穆,配合腳的移動)。
曆史是現實生活的鏡子。請對照古今中外優秀人物珍惜時間、通達成功之路的例子檢查一下自己對待時間的態度吧。你是否沉迷於想入非非之中,在肥皂泡般美麗的幻想中讓時間從身邊悄悄過去。你是否歎息於無盡的懊悔之中,不思補救而讓時間從你那無神的雙目前悄悄過去?你又是否沉溺於無聊的玩樂之中虛度年華,讓時間從你的嬉笑聲中悄然逝去呢?如果是這樣,請你重讀一下《明日歌》、《今日詩》,並請你牢牢記住:今日不會再來,成功始於今日(雙手伸開向前,眼平視)。
“平凡”與“偉大”
——王一梁
“平凡”孕育“偉大”,“偉大”出自“平凡”,“平凡”之人經過奮鬥、努力、拚搏也能造就“偉大”的輝煌。是一篇激人上進,催人進取的演講詞。演講詞所選事例詳略得當,層層論證,很有說服力。演講時要注意表情動作要優美自然。
(輕鬆自信地走上演講台,行鞠躬禮)
有人認為,偉大是天生的,那些文學家、科學家是天生就有那份才能,自己天生是凡人,努力也白搭,因而他們胸無大誌。沒有強烈的上進心,甚至整天懶懶散散,自甘平庸。他們錯在哪裏呢?他們錯在把偉人神化了,把“平凡”與“偉人”完全對立,使之絕對化了。(丁字步站立姿勢,重心在前腳,雙手自然下垂)其實,“平凡”與“偉大”,是對立統一的,“平凡”孕育“偉大”,“偉大”出自“平凡”,挺拔的南嶽衡山,難道不是由一砂一石堆集而成?浩蕩的八百裏洞庭,又何嚐不是由平凡的小溪小流彙聚而成的呢?(視線向上,采用虛視法,表示深思)“平凡”與“偉大”是密切不可分割的。“平凡”與“偉大”之間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那麼溝通二者的橋梁是什麼呢?是自信、理想、奮鬥(一種肯定的神態,一手在胸前握手)。自信,即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不要認為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三百六十行,你總能幹一行。而理想,特別是崇高的理想,是生活大海中的導航燈,我們要樹立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我們的智慧與力量的偉大理想。有了偉大理想,才會有奮鬥和前進的動力,在為實現偉大理想的奮鬥中,你的人生就會有價值,你就會由“平凡”逐漸升華到“偉大”。
古往今來,這樣的人舉不勝舉。一代畫聖達·芬奇,難道是天生便注定當畫家的嗎?不是(搖頭,表示否定)。首先是他立誌學畫,並有著自信與毅力,這是他奮鬥的力量源泉。他的奮鬥過程,也是平凡的,他起步於畫蛋。他不斷奮鬥,從不會畫到會畫,最後成為偉大的畫家。這就告訴我們,一個平凡的人,通過無數次平凡的奮鬥,就可能創造出“偉大”與“輝煌”。
讓我們看一組例子吧:(雙手向內,表示希望,適當配合前腳的移動)
高爾基是一個打雜工,成了偉大的文學家;齊白石是一個木工,成了國畫藝術大師;華羅庚是一個小夥計,成了著名數學家;畢升,一介布衣發明了活字印刷;瓦特,一個工人發明了蒸汽機;愛迪生,一個報童成了大發明家。他們無疑都有自信、有理想,通過艱苦奮鬥,而由“平凡”升華到“偉大”,他們都名垂青史。由此可見:“有名皆從無名出,偉大都自平凡來(神態肅穆)。”
再說,就算不能當“家”,隻要你為人民利益勇於奉獻,我們社會有“行行出狀元”的條件,你也可當勞動模範、“十佳”青年等等。就算這些也當不成,那也不要緊。隻要你有無私奉獻的精神,無論在哪個工作崗位上,多少可以幹出成績,這樣的“平凡”中也有“偉大”。
那些自認為自己天生“平凡”的人,不要胸無大誌,自甘平庸,要認清“平凡”與“偉大”的辯證關係,振作起來,鼓起理想的風帆,努力奮鬥(單手握拳在胸前向下一頓),勇敢地走由“平凡”而升華到“偉大”的艱苦而又光榮之路,實現你的人生價值。
時間賦
——劉敏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珍惜時間,珍惜生命,讓青春永駐。這是一篇倡導珍惜時間的演講詞,演講者激情澎湃,意氣風發,對時間進行了謳歌和讚美,珍惜時間,把握現在,給聽眾心靈上一絲春意。演講時注意語速、語調的變換,表情動作自然優美。
世界上有這樣一(右手食指伸出,其餘四指彎曲並攏,表示“一”)種奇妙的東西:它最長又最短,最慢又最快,既可擴展到億萬年無窮大,又能分割為分分秒秒無窮小;它對人類最公正而又最偏私,最慷慨而又最吝嗇;它最容易被人忽視而又最令人後悔。你珍惜它,它就對你慷慨;你忽視它,它就對你吝嗇,甚至懲罰你,讓你後悔終生。
因此,它的價值最為平凡而又最為寶貴。它是什麼(疑惑的神情)?它就是時間(肯定的神態,配合點頭的動作)!古往今來,多少文人聖賢為它謳歌,為它讚歎!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是哲人的感慨。“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這是詩人的高歌。
“珍惜時間等於延長生命,鍾情於時間的人,時間對他也最鍾愛。”這是偉人的教誨。
在學校裏,有的同學把時間比做金錢,無非是極言它的珍貴。可是,朋友,你想過沒有:金錢雖然珍貴,它卻可以儲蓄起來,而世間卻沒有儲蓄時間的金庫;金錢花掉了,可以再通過勞動去掙來,而時間卻如滾滾長江東逝水,奔流到海不複回;金錢的浪費可以用幾十元、幾百元、幾萬元來計算,可是時間卻無形無影,無法估價(眼平視,采用虛視法)!
同學們,你們(采用環視法,引起每位聽眾的注意)知道嗎?世界上的一切物質都在時間的魔掌中生存!時代的更替,人世的興廢,生命的萌動,青春的激情無不在時間的注視下形成(語速逐漸加快)!時間催促巨變的滄桑,時間揚起未來的風帆;時間是青春的黃金海岸,時間是人類生命的航船。
青少年朋友們,我們正處在朝氣蓬勃、風華正茂的時期,我們有的是青春、理想、奮鬥、拚搏!我們在進行創造、思索、改革、開拓(右手單掌在胸前成刀形向下一“砍”,表示堅定的決心)!然而,在我們的身旁,有人在拚搏,也有人在消磨;有人在開拓,也有人在蹉跎;有人奮發攻關,精神抖擻;也有人虛度年華,逐流隨波。有的同學說:人生能有幾回搏?此時不搏持何時?也有的同學說: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日是和非!有的人畢生充實,碩果累累;有的人庸庸碌碌,一生無為。正如詩人臧克家說的那樣:“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
青少年朋友們,當世界科技革命的浪潮洶湧澎湃衝蕩全球時,當人類進入太空探覓神奇時,當中國的改革正在深入人心、深入每一個角落時,我們怎麼辦?我們要奮而前行,立而雄視!機不可失,時不我待!(略作停頓再開始下一段)
青少年朋友們,讓我們珍惜時間吧!這樣,我們的生命便不會隨著日月的更替而衰老,我們將青春永駐,我們將永恒(雙手向上,配合點頭動作)!
真正的好漢
——楊宏斌
誰是真正的好漢?在困難中摸爬滾打的人是好漢,不斷培養自己堅強毅力的是好漢,樹立自尊、自信、自強信念的是好漢。演講注意隨情感的變化配合不同的表情、動作。
有這樣一個傳說: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老年得子,卻從不溺愛。病危時他把兒子叫到床前,要吃兒子親手做的饅頭。兒子不會做,隻能去請教廚師。費了好大勁做成了端來,鄭板橋卻早已斷了氣。兒子哭著跪(做跪的姿勢)在床邊,忽然發現茶幾上有張紙條,上麵寫道:“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業自己幹,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漢!”剛一看到這個故事,我頗有些不以為然(搖搖腦袋,表示否定):鄭板橋對兒子也太苛刻了!不會做饅頭,無傷大雅,為什麼硬逼著兒子去學,難道不會做饅頭,就不是好漢,這豈不可笑!
然而過後深思,我(右手撫胸,配合點頭動作)才悟出了其中的深意。鄭板橋真是一片苦心,他這樣做,真正的目的是為了鍛煉兒子自我動手的能力,培養他能自立生存的信心和本領。他告訴了我們:要依靠自己去追求,去奮鬥,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好漢和強者!
這個道理聽起來很普通,但生活中有多少人能真正領悟它呢?父母們為愛護自己的“獨苗”對他們百依百順,事事代勞,生活瑣事,乃至作業答卷都越俎代庖,結果是培養出了一批四肢不勤,五穀不分,頭腦簡單的“活寶”!而我們自己呢(右手撫胸,表自己)(包括我這個高中生在內)?卻也往往要放縱自己。生活瑣事不必說,學習上也往往畏懼艱苦,依仗於他人。結果是能力低下,學識了了!這危機還不夠嚴重嗎?我們的確應該好好反思一下這個問題了(神態肅穆)。
自己動手去追求,拚搏之所以能使我們終有所成,其原因是多方麵的。首先(左手輕拍右手掌心)是因為它符合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唯物主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的發展,要經過一個漸近的積累過程,任何想一蹴而就的想法都是不實際的。正如毛澤東所說,雞蛋要變成小雞,要內外兩個因素,內因是有能孕育出小雞的結構,外因是要不斷給以溫度。我們的生活之路也是如此,就像做饅頭一樣,不去捏麵,看著是學不會的。我們要通過不斷地摸索、鑽研、在實踐中掌握技能,才能成為一個有真才實學的人。這就是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再者(左手再次輕拍右手掌心,配合點頭動作),隻有不斷在困難挫折中滾打,靠自己的雙手去克服一個個困難,才能不斷培養自己堅強的毅力,樹立自尊、自信、自強的信念;這樣,無論在當前刻苦的學習還是未來的工作中,我們都能以堅韌不拔的意誌,披荊斬棘,去登上勝利的巔峰——靠自己頑強拚搏得來的勝利,不是比“靠天靠人靠祖宗”得來的強得多,更能引起我們無愧的歡笑嗎?
最後(左手輕拍右手掌心,點頭與腳的移動協調進行),隻有自強不息,才能符合當代社會的要求。在兩個世紀交替之時,祖國改革開放正進入高潮,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大量有真才實學,踏實苦幹的人才。如果我們不從現在起自己動手,拚命苦幹,掌握自我生存的能力和一定的知識技巧,怎麼能充當建設的後備軍呢(略作停頓,環視聽眾)?如果一味懶惰安享舒適那一定會像南朝的士大夫一樣,在洶湧的曆史大潮中被吞沒。我們應該立刻動手了!
完美的人生,隻有靠自己的奮鬥才能塑造。不是嗎?美國每年還有幾百萬中學生勤工儉學呢!想到此,真覺得鄭板橋和孵小雞出巢的母雞一樣,都是用心良苦啊。而作為我們,難道不應該“自飛出巢,搏擊藍天”嗎?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一個“真好漢”。(右手舉拳,眼視前方)
愛國主義——我們的精神支柱
——李賀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為中學生應該熱愛自己的祖國,立誌報效自己的祖國。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靈魂,炎黃子孫血肉相連,同呼吸,共命運,把滿腔熱情付注於祖國的現代化建設,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奮鬥。演講詞情感激越,把愛國主義推向了最高峰。演講時注意要有飽滿的情緒,注意配合語氣,著裝上可穿校服。
(邁著穩健的步伐,不必微笑,表情平和,走上演講台,目光掃視全場,與聽眾進行目光交流)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今天我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愛國主義——我們的精神支柱》(兩腳自然分開,抬頭挺胸)。
熱愛祖國,獻身祖國,把祖國建設得繁榮富強,這是每一個青年的崇高理想。那麼應該怎樣正確理解愛國主義呢?作為90年代的青年應該怎樣愛國呢(運用仰視法表示思考)?
愛國主義是一個曆史範疇,在社會發展的不同時期,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具體內容。在我國曆史上,愛國主義從來就是動員和鼓舞人民團結奮鬥的一麵旗幟,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無論是居廟堂之高的文天祥、嶽飛,還是處江湖之遠的顧炎武、陸遊都深深懂得這個道理。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乃廣為傳頌之佳話;而秦檜賣國求榮,吳三桂引清入關則遭萬世百姓之唾罵。
人們尊敬的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愛國誌士,痛恨奴顏婢膝的賣國之輩。這(右手向前,配合腳的適當移動)就是我所認識到的愛國主義,這就是千百年來人們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樸素而深厚的感情。
在中國近代,愛國主義同樣鼓舞人前進,激勵人去戰鬥。同學們,你們認識潘德明嗎(流露出詢問的神情)?就是那位用了七年時間終於在1931年完成了徒步走遍世界四十多個國家的偉大壯舉的中國青年潘德明。潘德明生長在黑暗的舊中國,當他看到外國人稱中國為“老大帝國”,稱中國人為“東亞病夫”時,他想,難道我們的民族我們的人民果真沒有進取精神嗎?他決心向全世界呐喊:“不,不是的!”當他穿越渺無人煙的大沙漠時,幹渴使他差一點喪生;當他來到遮天蔽日的大森林裏,他又幾乎成了巨蟒的食物……麵對這一切,他沒有絲毫的卻步,終於獲得了成功。當他到達印度時,受到了文豪泰戈爾的接見;當他來到奧林匹克廣場時,用幾種文字豪邁地寫下了“中國人潘德明步行到此”。後來,他又在《名人留墨集》中寫到:“德明必一往無前,以昭中國國民性於天下,必欲達目的而無退誌……”這使我(左手撫胸,配合點頭動作)更深一步地了解了愛國主義。愛國主義不是空話,它需要的是實幹家,像潘德明那樣不畏艱險的進取者。認識了潘德明,我被他的進取精神所感動,更被他的愛國熱情所感動。我終於獲得了動力源泉,那就是被愛國主義激發出來的進取精神,也正是愛國主義的實質所在。
在我國曆史上,具有這種愛國精神的人(眼睛投射出希望的光芒)是很多的。號稱“鑒湖女俠”的秋瑾女士曾發出“大陸浮沉人有責,救時無計愧偷生”的錚錚誓言。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周恩來在少年時就立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並與同代人相約“願相會於中華騰飛於世界之時!”我想,投身於保衛祖國,捍衛祖國權益則是愛國主義更深一層的涵義吧。
熱戀自己生於斯、長於斯的祖國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的共同感情。現在(抬頭挺胸,雙手自然下垂),我們的國家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領導我們建設四化,實現四化,是為了全體人民。四化建設的成功當然不是用嘴吹出來的,它必須要經曆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誠然,我們的一些製度還不夠完善,不民主的現象在一些部門或多或少地存在著,青年應該怎樣愛國便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我們應在愛國思想的指導下,取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勝利。可事情也不是那麼簡單的,即使是現代化建設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曲折。不用隱諱,我們的國家還很貧窮,然而愛國是不以祖國富裕為前提的。“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祖國的貧窮正是對我們每個青年的嚴峻的考驗,正需要我們發揚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確立建設祖國的青雲之誌,成為富國富民的建國之材。
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之魂,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青年朋友們(表情肅穆),我們要更加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源泉。祖國的命運和個人的命運血肉一般,密不可分,同學們,為了祖國光明燦爛的未來,讓我們牢記朱德同誌的詩句:“錦繡山河收拾好,萬民盡做主人翁。”(腳後退一後,行禮,退出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