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平整衣物--電熨鬥(1 / 1)

現代社會,身著平整修身的西裝對男士來說,已經成了禮貌的象征。而電熨鬥,就是專門為平整衣服和布料發明的工具。電熨鬥不僅結構簡單、製造容易,而且使用起來也非常方便,因而發展得非常迅速。

火鬥

早在漢代,我國就有了熨鬥。漢魏時期的熨鬥,用青銅鑄成,有的還鏤有“熨鬥直衣”的銘文。早期的熨鬥就像一隻沒有腳的平底鍋,熨衣前,人們把燒紅的木炭放在熨鬥裏,待底部熱得燙手了再使用,所以,它又被叫做“火鬥”。

裁縫的發明

大約16世紀時,荷蘭裁縫學會使用一種空心的盒型大熨鬥。他們把燒紅的鐵板,從背後的門放入熨鬥內加熱。而18世紀他們又選擇使用鐵鑄的實心熨鬥,而且喜歡交替使用兩個熨鬥:一個熨衣服,一個放在炭火上加熱。

狼狽操作

自17世紀開始,歐洲人就開始自己熨燙衣服了。他們先將一塊笨重的“平底鐵”在火中或熱金屬板上加熱,然後再用它來熨燙衣服。不過這種做法引起的麻煩也不少:要麼是鐵燒得太熱而燒焦衣服;要麼就是被鐵柄燙傷皮膚。

終止麻煩

1882年,美國的發明家改為H·W·西利發明出了第一個實用的電熨鬥。該熨鬥裝有一個金屬絲元件,當電流穿過時,金屬絲就會發熱。不過,西利熨鬥問世時,隻有極少數家庭有電。因此,許多人仍然繼續使用著“平底鐵”進入到了20世紀。

知識小筆記

由於熨燙時控溫不當,電熨鬥的底板往往容易粘附一層焦化物。碰到這種情況,我們可以用去汙粉蘸點水擦洗。當熨燙完畢時,熨鬥要自然冷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