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複印參考資料、文件、證件已經是件十分平常的事,複印機也成了當今辦公智能化的標誌之一。隻要將文件在複印機上滾一下,幾秒鍾就能得到與原件一模一樣的複印件。如此神奇的工具,當然獲得一片讚聲。
最早的複印機
1938年,美國人切斯特·卡爾森製出了一台複印機:他利用光電效應把文字投影到一個半導體平麵上,有文字的部位因為光線受到黑墨水的阻擋而帶有靜電。隨後,他又為該平麵塗上一層反光負載粉,由此得到一張粉圖。將粉圖移印到白紙上,加熱定影,就會重複出現同樣的字跡。
影印法
不過,起初的這種複印機工藝複雜,效率低下。因此,1944年,德國人米勒發明了不
需要衝洗的影印法。他利用紅外輻射直接將原件複印在經過熱處理的白紙上,無需使用底片,也不需要避光。至此,複印進程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成立公司
1949年,世界上第一台幹板式光電複印機由美國的哈曼德公司投產。1959年,哈曼德
公司推出了卡爾森成熟的發明--施樂914型靜電複印機。施樂複印機一經推出,便大獲成功,哈曼德公司也改名為施樂複印機公司,從而由一家小公司成為跨國大公司。
進入新時代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複印機又進入了一個新時代:集成電路板塊代替了複雜的晶體管線路;激光技術使複印更清晰精細;現代攝影、化學的最新技術使複印發展到幾乎完美的地步。20世紀80年代,已經出現了全色複印機,複印出來的圖畫與美麗的彩色照片無異。
知識小筆記
1940年,卡爾森獲得了專利權,他說到:“我在貧困中長大,變賣發明成果成為我僅有的幾個可能謀生手段之一,這樣能迅速改變我的經濟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