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穿地快車--地鐵(1 / 1)

地鐵是眾多可選擇的公共交通中最安全、最便宜、最方便的一種。從另一種意義來講,它已不僅是交通工具這麼簡單。在有些城市,地鐵已經成為了一種不可替代的城市象征。

老鼠洞的提示

地鐵的構想最早是英國的查爾斯·皮爾遜提出的,說來真是有趣,這個構想是他觀看老鼠打洞引發的。當看到老鼠洞時,機智的皮爾遜立即聯想到:老鼠無法在地麵上招搖過市,就轉入地下活動。與之相應,路麵擁擠的城市交通,應該也可以轉移到尚未開發的地下。

得到批準

經過充分的考慮和論證,皮爾遜於1843年向英國政府提出了修建地下鐵道的建議。然而,他的建議一時未能引起政府的重視。事隔十年,英國議會才批準在帕丁頓的法林頓街和主教路之間修一條長約6000米的地鐵。

首個地鐵

經過近10年的建設,皮爾遜主持修建的地鐵才初具規模。該地鐵至1863年1月完工,世界上從此出現了第一條淺層次的地下鐵路。盡管地鐵所使用的燒焦炭的蒸汽機車嚴重汙染了環境,但在運行的第一年,這條鐵路就運送了950萬人次的旅客。

現代地鐵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越來越重視環保。對於地鐵所造成的汙染,很快就有了解決的方法。1890年,倫敦建成並投入使用了世界上第一條電氣化地鐵。20世紀初,美國人耶克斯又在倫敦建造了8條地鐵;而地鐵的發展,也逐漸現代化起來。

知識小筆記

如今,有地鐵的城市已經增加到100多座,線路長達5200千米。世界上很多大城市的地下都已構築起一個四通八達的地鐵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