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工之星--人造衛星(1 / 1)

晴朗的夜空,當你抬頭仰望滿天星鬥時,有時會看到一種移動的星星。這種奇特的星星並不是宇宙間的星體,而是人類掛上天宇的明燈--人造衛星。人造衛星巡天遨遊,給冷寂的宇宙增添了生氣和活力。

準備升空

1955年,科羅廖夫產生了用火箭將衛星發射到數千米遠的地方的這個想法。經過幾個月的醞釀,蘇聯政府終於做出了決議,批準發射一顆重型人造衛星,並從R-7導彈上開發一種派生型火箭,將衛星送入太空軌道。

成功發射

1957年10月4日,蘇聯拜科努爾發射場格外肅靜。一枚三級運載火箭傲然矗立在發射台上,火箭上載著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幾分鍾後,衛星終於從火箭上彈出,以每秒7.9千米的第一宇宙速度,進入了環繞地球飛行的軌道。

空間無線通電

1960年8月12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成功地發射了一顆實驗性的無源通信衛星“回聲1號”。它實際上是一隻由聚酯薄膜製成的氣球,有10層樓房那麼高,但球殼卻極薄,同報紙的厚薄差不了多少。人們從此實現了“地球--人造衛星--地球”的空間無線電通信。

氣象衛星

1960年4月1日,美國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氣象實驗衛星“泰羅斯”號。該衛星重約128千克,擁有兩台電視攝像機進行地麵攝影並傳遞雲層照片,從而使得氣象學家可以追蹤、預報和分析天氣。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共發射了100多顆氣象衛星。

知識小筆記

世界第一顆導航衛星“子午儀”衛星是美國發射的,傳統無線電導航係統從此被逐漸取代。此係統到1967年開始正式向民用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