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與同事辦事的分寸(3)(2 / 3)

如果同事的年齡資格比你老,你不要在事情正發生的時候與他對質,除非你肯定你的理由十分充分。更好的辦法是在你們雙方都冷靜下來後解決,即使在這種情況下,直接地挑明問題和解決問題都不太可能奏效。你可以談一些相關的問題,當然,你可以用你的方式提出問題。如果你確實做了一些錯事並遭到指責,那麼要重新審視那個問題並要真誠地道歉。類似“這是我的錯”這種話是可能創造奇跡的。

你做出以上努力以後,基本可以化解同事之間的矛盾。如果遇上一些頑固不化的人,在你做出努力後,他仍然不願意和你和解,這你也不要難過,遇上這樣的人,誰也沒辦法。問題並不在你;你隻管放心地去工作,別理會這類人就是了。

別讓表現過了頭

在現代社會,一個人表現自己的才能並不錯。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表現出自己的才能和優勢,是適應挑戰機製的必然選擇。但是,表現自己要分場合、分方式,不要使人看上去矯揉造作,很是別扭,好像是做樣子給別人看似的。

吉米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級職員,平時工作積極主動,表現很好,待人熱情大方。但一天,一個小小的動作卻使他的形象在同事眼中一落千丈。那是在會議室裏,當時好多人都等著開會,其中一位同事發現地板有些髒,便主動拖起地來。而吉米似乎有些身體不舒服,一直站在窗台邊往樓下看。突然,他走過來,一定要拿過那位同事手中的拖把。本來差不多已拖完了,不再需要池的幫忙。可吉米卻執意要求,那位同事隻好把拖把給了他。

剛過十分鍾,總經理推門而入。他正拿著拖把勤勤懇懇、一絲不苟地拖著。這一切似乎不言而喻了。

從此,大家再看吉米時,頓覺他假了許多。以前的良好形象被這一個小動作一掃而光。

在工作中,往往有許多人掌握不好熱忱和刻意表現之間的界限。不少人總把一腔熱忱的行為演繹得看上去是故意裝出來的,也就是說,這人學會的是表現自己,而不是真正的熱忱。熱忱絕不等於刻意表現。在需要關心的時候關心他人;在應當拚搏的時候灑上一把汗;真誠自然,誰都會讚許。而不失時機甚至抓住一切機會刻意表現出自己“與群眾打成一片”、“關心別人”、“是領萬的好下屬”、“雄心勃勃”,則會讓人覺得虛假而不願與之接近。威廉·溫特爾說:“自我表現是人類天性中最主要的因素。”人類喜歡表現自己就象孔雀喜歡炫耀美麗羽毛一樣正常。但刻意的自我表現就會使熱忱變得虛偽,自然變得做作,最終的效果還不如不表現。

許多的人,在其談話中不論是否以自己為主題,總有凸顯自己,主張自我的表現。這種人雖說可能被人高估為“具有辯才”,但是也可能被認為是“口無遮攔顯得輕浮”或經常想要“引人注目”等,暴露出其自我顯示欲望極強的一麵,常使別人產生排斥感和不快情緒。

據說丘吉爾雖然經常愛用些誇張的詞彙來自我表現,但是在關鍵時刻他卻會用英語說:“我們應該在沙灘上奮戰,應該在田野、街巷裏奮戰,應該在機場、山崗上奮戰——我們,決不感激投降。”他在這段話裏惟有“投降”這個詞使用的是外來語(而非英語),因為它代表的含意是丘吉爾認為不予以考慮的,可見,真正善於自我表現的人是“有貢獻”,會表現的,又能適時出現的人。

善於自我表現的人常常既“表現”了自己,又未露聲色。他們與同事進行交談時多用“我們”而很少用“我”,因為後者給人以距離感,而前者則使人覺得較親切。要知道“我們”這個字眼,代表著“你也參加的意味”,往往使人產生一種“參與感”,還會在不知不覺中把意見相異的人劃為同一立場,並按照自己的意圖影響他人。

善於自我表現的人從來杜絕說話帶“嗯”、“哦”、“啊”等停頓的習慣,這些贅語可能被看作對開誠布公還有猶豫,也可能讓人覺得是有一種敷衍、傲慢的官僚習氣,而導致令人反感。

真正的展示教養與才華的自我表現絕對無可厚非,隻有刻意地自我表現才是最愚蠢的。

不要在同事之間搬弄是非

作為同事,由於天天在一起工作,因此,難免會有一些小摩擦發生。當同事之間出現矛盾時,你應該盡力調解,但調解時要講究方法,不能把調解當成挑撥,否則,不管你的出發點如何,都會成為同事服裏不受歡迎的人。

小丁與桌對麵的同事小錢常常因為做事的方式而爭吵起來。同事於大姐是一個“熱心腸”,於是,小丁與小錢分別找到於大姐傾訴衷腸。於大姐為了不得罪她們,當著小丁的麵說小錢的不是;而小錢來傾訴時,她又說小丁的不對。時間一長,小丁和小錢的矛盾就更加深了。

有一天,二人在辦公室裏大打出手,最後驚動了領導。領導把二人分別叫到辦公室細問究竟,方才弄明白是於大姐在其中起了不太好的“催化”作用,使二人固有的矛盾更加激化。真相大白後,小丁和小錢的關係又和好如初,隻是苦了於大姐。弄得她裏外不是人,在辦公室裏非常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