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女性職員常不客氣地說“討厭加班”、“這樣的工作幹不了”,並對自己的言行不負責任。對於她們的錯誤做法,給她們戴高帽是個好方法——“不,要是你,肯定能幹好”、“請你一定要幫這個忙”……聽到這樣的奉承,看看她想不想幹。
男同事在訓斥女同事時要注意方式。
對女同事稍加責備,她就撅起嘴來生氣了,並認真地開始反攻……男人最棘手的事情,也許就是女人這種歇斯底裏的反攻。本來女性就比男性容易較真,又好感情用事,責備她們時應注意:第一,不在他人麵前責備;第二,不把她們與其他人比較。最好在其他人不在場的地方,冷靜地告訴她,“希望你注意這一點”。
年輕的男性職員如何與年長的女性職員相處,可能是一件令人頭痛的事。如果被一位精通業務、在公司工作了10年至20年的年長女性職員“瞪”上一眼,就有可能產生在工作單位呆不下去的想法。
而年長女性的不滿,主要來自後輩男性們。如果男性們工作上先做出了成績,也不能顯示自己了不起,要注意態度樸實、真誠:“如有不明白的地方,請告訴我。”這樣,對方就會產生對你的好感。與她們打交道,要避開有關年齡、婚姻以及個人私事的話題,這是對她們的禮貌。
懂得與同事的合作
“團結才有力量”,在工作中,有些事光靠自己單槍匹馬是難以完成的,隻有大家團結起來,互相合作,互相幫助,才能克服困難,順利完成任務。
一天,某人向上帝請教天堂與地獄的區別何在。
上帝對這個人說:“來吧,我帶你去看看什麼是地獄。”他們走進了一個一群人圍著一大鍋肉湯的房間,隻見每個人看上去都瘦得皮包骨,絕望而又饑餓,人人手裏都拿著一隻可以夠到鍋底的湯匙,但他們的手臂沒有湯匙的柄長,沒法把東西送進嘴裏,他們看起來就要餓死了。
“來吧!再讓我帶你看看什麼是天堂。”上帝說。他們進入另一個房間,它和第一個沒什麼不同:一鍋湯、一群人、一樣的長柄湯匙,但每個人的臉上都掛滿快樂的笑容,吃得也很愉快。因為他們互相用自己的湯匙舀肉去喂給對方。
這個故事給了我們一個提示:在工作中,隻有與同事們相互合作,才能真正地體味到工作中的快樂和事業的成功。
該如何給同事送禮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究竟要靠什麼關係來實現呢?
美國作家羅伯特·哈夫指出:人類社會主要建立在“饋贈關係”之上,有來才有往。於是很多人便認為看來在這個“瘋狂的世界”裏,要想往上爬,恐怕隻有咬著牙不惜血本的“真情大派送”了,給領導、同事送的“禮”越多越好,所謂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由此一來,這個周而複始的“人情債”便惡性循環起來,又怕它還又要依賴它。
其實工作中,到底需不需要給同事送禮不是最重要的,送與不送都可能帶來有利或不利的影響,重要的是如何送禮,何人該送,送什麼的問題。
“該如何送禮”是人情禮儀中很難處理的必修學問,這門課,學校沒教,同事沒明說,全憑自己去掌握。熟知送禮學問的人往往不僅八麵玲瓏,而且八麵威風了。
在做人的功夫裏,送禮物當然是必修的基礎課。送禮物給同事則是八小時之外建立感情,推進關係的最有效的物質橋梁。同事幫了你的忙,事後不忘認真地選一份禮物親自登門送上,既還了人情,又不致失禮;同事家有婚嫁喜事,根據關係的遠近親疏送上一份賀禮,既添了喜慶,又賣了人緣兒;同事生病,及時前去探望,時間不宜過長,送些鮮花、果籃、營養飲品等足矣,既安撫了病人,又表達了關注……諸如此類同事間的私人饋贈,作為聯絡感情,人情世故的必要應酬,當然未必不可,但要注意輕重之分,一般不宜買太重的禮物,免得讓對方認為你別有用心,會不會有求於他或者拖他“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