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串門子落座之後常愛說這樣一句話“無事不登三寶殿”,言外之意是有事相求了。其實這正是台下功夫不到家的一個明顯例子,會唱台下戲的人常常無事也登“三寶殿”。平日常注意與人保持聯係——哪怕是一個電話也好,讓別人知道,他們在自己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如果非到有事才找人,未免顯得太過功利主義,未免惹人反感。一個很久未與你有聯係的昔日同事,突然打電話請你幫他貸筆巨款,恐怕你感到的不僅是為難,還有極大的不快吧?
在八小時之外你可以常到同事家做做客以加強聯係溝通,看來還是必要的。但在具體處理上一定要把握分寸感,懂得做客的學問。免得落個乘興而去,敗興而歸——太不拘小節,讓主人反感,充當了一個不受歡迎的客人。
當然,同事應酬中沒有永遠的主人、永遠的客人,做個懂禮之客固然重要,做個能得體待客的主人也要緊得很。事先得知同事將來訪,要提前“灑掃門庭,以迎佳賓”,並準備好茶具、煙具。客人進門後,要熱情迎接並請上座。如果客人是從遠道而來,要問問是否用過餐。對一般客人,在飯前隻給煙茶就可以了,茶壺可以放在桌上。
與同事相處,太遠了當然不好,人家會認為你不合群、孤僻、不易交往;太近了也不好,容易讓人說閑話,而且也容易令上司誤解,認定你是在搞小圈子。所以說,不即不離、不遠不近的同事關係,才是最難得的和最理想的。
與同事交往應避免的錯誤
俗話說:“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亂邦。”所以老於世故的人,對人總是唯唯諾諾,可以不開口的,就盡可能做到三緘其口。
在同事中,正人君子有之,奸佞小人也有之。在複雜的環境下,不注意說話的內容、分寸、方式和對象,往往容易招惹是非,授人以柄,甚至禍從口出。人隻有安身立命,適應環境,才能改造環境,順利地走上成功之道。因此,說話小心些,為人謹慎些,使自己置身於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牢牢地把握人生的主動權,無疑是有益的。況且,一個毫無城府、喋喋不休的人,會顯得淺薄俗氣、缺乏涵養而不受歡迎。
有的人口齒伶俐,在交際場上口若懸河、滔滔不絕,這固然是不少人所向往的。但是,假若口無遮攔,說錯了話,說漏了嘴,也是很難補救的,敢說話應講究“忌口”。否則,若因言行不慎而讓別人下不了台,或把事情搞糟,是不禮貌的,也是不明智的。
在與同事交往時必須注意避免以下錯誤。
1.當眾揭對方的隱私和錯處
有人喜歡當眾談及對方隱私、錯處,心理學研究表明:誰都不願把自己的錯處或隱私在公眾麵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就會感到難堪而惱怒。因此在交往中,如果不是為了某種特殊需要,一般應盡量避免接觸這些敏感區,免使對方當眾出醜。必要時可采用委婉的話暗示你已知道他的錯處或隱私,讓他感到有壓力而不得不改正。知趣的、會權衡的人隻須“點到即止”,一般是會顧全自己的臉麵而悄悄收場的。當麵揭短,讓對方出了醜,說不定。會令對方惱羞成怒,或者幹脆耍賴,出現很難堪的局麵。至於一些純屬隱私、非原則性的錯處,最好的辦法是裝聾作啞,千萬別去追究。
2.故意渲染和張揚對方的失誤
在交際場上,人們常會碰到這類情況,講了一句外行話,念錯了一個字,搞錯了一個人的名字,被人搶白了兩句等等。這種情況,對方本已十分尷尬,深怕更多的人知道。你如果作為知情者,一般說來,隻要這種失誤無關大局,就不必大加張揚,故意搞得人人皆知,更不要抱著幸災樂禍的態度,以為“這下可抓住你的笑柄啦”,來個小題大做,拿人家的失誤來做笑料。因為這樣做不僅對事情的成功無益,而且由於傷害了對方的自尊心,你將結下怨敵。同時,也有損於你自己的社交形象,人們會認為你是個刻薄饒舌的人,會對你反感、有戒心,因而敬而遠之,所以渲染他人的失誤,實在是一件損人而又不利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