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與客戶辦事的分寸(3)(3 / 3)

始終充滿熱情。你始終都要投入滿腔熱情,這種熱情持續下去,就會感染客戶,銷售成交的希望自然增大。

你在對客戶的持續訪問中,自始至終要把客戶的拒絕當作自己前進的動力,這樣,你的熱情才會始終不減,直至取得最後的銷售成功。

4.要用身邊的例子來銷售。

你在銷售時要善於找到依據。這些依據可能是資料、圖片,但更重要的是事例。

事實上,在對潛在客戶做產品推薦介紹及示範時,你都要準備一些資料,包括廣告、圖表、說明書等等,用更充分的證據來幫助你作說明,但這些雖然可以取信於人,不能純靠這些東西。例如,賣電腦,潛在客戶不會因你說好或你正在使用而深信不疑的。他必須把一些關於產品細節的問題了解清楚。

這時,例子的提供就很重要了。如有一份市麵上十來家銷售電腦的公司資料就很重要。如你能把各家公司產品的形式、圖樣、規格、售價、贈品、付款條件等作個綜合比較,就能顯出你公司的產品優勢,而這種數據圖表,即可能是製勝的法寶了。

又例如,你經銷一種健康器材,如果你的醫學知識不是很豐富,可以求教於名家或專家。另外最簡單的就是例子,例如“某某買了一台”,“某某最愛用的化妝品,就是某某牌的”。名家推薦,是廣告界常用的手法。做銷售的人,通常不會刊登廣告(除了公司偶爾刊登公益廣告、形象廣告),可是廣告,隻要不違反“公平交易”原則,仍是值得學習的。

5.利用客戶認識的人作為誘因。

“這附近好多人都跟我買這份保險”,“隔壁陳太太也說……”,利用地域法讓客戶有著“大家都買了,我不能不買”這種感覺。重點是不要連名帶姓道出已購買者的名字,倒不是怕客戶曾因不喜歡某某人而拒絕購買,隻是這麼說容易引起客戶的戒心,害怕自己成為下一個被推銷員拿來做推銷的範本。

抓住別人購買物品的真正原因

人們購買物品通常出於以下五種原因之一:占有、保險、自豪、方便、喜愛。你也應像推銷員那樣找出其中一種原因是某個人的主要興趣所在。那將是他最薄弱的環節,你應該在此集中全部精力,隻有那樣你才可把握和支配他。

“幾年前,我賣掉城裏的房子,好在鄉下買一處,”戴夫·安德魯斯曾這樣介紹自己的經曆,“那個叫雷切爾布朗的女推銷員不理解我為什麼要賣掉我們在城裏的房子。因為那房子位置相當不錯,靠近一個新的購物中心和一所學校,但又不是特別近,不受噪音和交通擁擠之苦。”

“我向雷切爾解釋說我們最初搬進來的時候,從前屋窗子可以看到下麵小溪穀的美麗風景,可是後來建了一幢二層樓,擋住了風景。”

“在我的後院隻能看到鄰居的垃圾桶、狗舍、一堆磚和廢木料、一隻堆肥箱,還有一個淩亂的燒烤坑。就像我告訴她的,我想買一處可欣賞秀麗風景的房子。”

“雷切爾找到了我的主要興趣點——實際上是弱點——所以她從那時開始便專注於此。她領我看了鄉間一處建在山上的房子,從那可以俯看下麵的詹姆斯河穀。”

“可她一告訴我價錢,我就笑了。買不起,我說。雷切爾也不和我爭論。她隻是再三重複著看看那條河的風景——沒有任何人會蓋什麼建築擋住你的視線。”

“每次我一談到價格,雷切爾就轉到詹姆斯河及其流經的山穀那壯觀的景色上去。所以會發生什麼呢?我買了那房子。當然買了!實際上,我買的是下麵河流和山穀的風景,那所房子隻不過是個附帶的獎品而已。”

“雷切爾布朗總是這樣精明。她確實是個行家裏手。她用提問的方式讓我開口,她注意我談些什麼,直到發現我到底想要什麼,之後她就把我需要的賣給我!”

銷售及廣告人員用以吸引注意力的五惠——也就是買東西通常出於五種不同原因:占有、保險、自豪、方便和喜愛。盡管會有些出入,但這五惠一直是精明的銷售和廣告人員用以吸引人們注意力和引發人們興趣的主要手段。

清楚地了解對方的希望和願望

尤金·威森為一家專門替服裝設計師和紡織品製造商設計花樣的畫室推銷草圖,一連三年,威森先生每個星期都去拜訪紐約一位著名的服裝設計家。“他從不拒絕接見我,”威森先生說,“但他也從來不買我的東西。他總是很仔細地看看我的草圖,然後說:‘不行,威森,我想我們今天談不攏了。”’經過150次失敗,威森終於明白自己過於墨守成規,於是他下定決心,每個星期撥出一個晚上去研究做人處世的哲學,以發展新觀念,創造新的熱忱。

不久,他就急於嚐試一項新方法。他隨手抓起6張畫家們未完成的草圖,衝入買主的辦公室。“如果你願意的話,希望你幫我一個小忙,”他說,“這是一些尚未完成的草圖。能否請你告訴我,我們應該如何把它們完成才能對你有所幫助?”

這位買主默默看了那些草圖一會兒,然後說:“把這些圖留在我這兒幾天,然後再回來見我。”

3天以後威森又去了,獲得他的某些建議,取了草圖回到畫室,按照買主的意思把它們修飾完成。結果呢?全部被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