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之情是血脈相承的,但是即使是父子之間也該有一定的空間,特別是在權勢之家族。
唐人王叔文經常和皇太子下棋。有一次,下棋之間談論時政,曾談到宮市的弊病,太子說:“寡人正想勸諫皇上廢止宮市呢。”在場的人都交口稱讚太子,惟有王叔文不說話,眾人退下,太子單獨留下王叔文,問他不說話的原因。王叔文說道:“太子的職責是侍奉皇上的飲食起居,早晚問安,不應議論其他的事情。陛下在位多年,如果懷疑太子勸諫廢止宮市是為了收買人心,太子如何自我解釋呢?”太子大吃一驚,流著淚說:“若不是先生指點,我哪能知道這個道理!”於是對王叔文格外寵信。
這個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有時,身邊的朋友很可能變為敵人。人事無常,須謹慎應變,但我們經常被感情所誘,常常少一個心眼。
近處無風景,兩個人相距甚近時,總會有摩擦、煩惱、分歧,甚至還可能有厭倦之情。
遠遠地看著燭光,覺得浪漫、溫馨;一旦近在眼前地看紅燭,會失去一定的美感。
相處太密切,弱點、劣性無一漏網,淋漓盡致地展現,這樣下去也可能會造成難以相處的局麵。
古龍小說中有一名言:最親密的朋友往往是最可怕的敵人。小說家之言固不可盡信,但的的確確,最熟悉你的人,最了解你的人,交往最密切的人,一旦“窩裏反”,所造成的後果也格外可怕;故此,古今中外,人們最怕就是“後院起火”,“禍起蕭牆”,所以,朋友之間交往太密切,也有礙彼此的相處。
朋友也要分等級
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種。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誠實的人交朋友,同見聞廣博的人交朋友,這是有益的;同慣於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慣於阿諛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慣於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這是有害的。”因此,麵對複雜的人際關係,你應該把朋友分為幾個等級,這樣就能保護自己免受傷害。
有兩個年輕人在旅途中相遇了,共同的話題使他們很快成了朋友。
一個年輕人說:“我們已經是朋友了,我們應該相互幫助。”
另一個也說:“是的,朋友的友誼是人間最寶貴的財富。”
他們行走在山間的樹林中,正說著這些熱切的話時,突然從遠處走來一隻龐大的熊。
第一個年輕人叫了一聲“不好”,便迅速地爬到了身邊的一棵大樹上。
另外一個人不會爬樹,他想讓朋友拉自己一把,而朋友卻隻顧自己的性命,根本就沒有理會他。
熊越來越近了,他急中生智趴在樹下裝死。
熊來到樹下,看到樹下的“死人”,用鼻子在他耳邊嗅了好半天。才慢慢離開了。
看到熊走遠了,樹上的人才下來。他很疑惑地問;
“剛才熊在你耳邊對你說了什麼?”
樹下的那個人說:“它是在告訴我,並不是每個朋友都是真心的。隻有分清了朋友的等級。才能避免自己不被人傷害。”
好朋友也要保持距離
很多人都認為朋友之問應該保持“零距離”,這樣更利於大家相互關照,相互幫助。其實不然,因為牙齒總有和舌頭相碰的時候,朋友們常在一起,便無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彼此的個性差異。剛開始時,大家都能夠容忍對方,還能相安無事,可時間一長,矛盾便會越積越多,為了發泄,朋友間便會在背後挑剔、批評,最後的結果就是分道揚鑣。
在冬天來臨時,森林中有十幾隻刺蝟凍得直發抖。為了取暖,它們隻好緊緊地靠在一起,卻因為忍受不了彼此的長刺,很快就各自跑開了。
可是天氣實在太冷了,它們又想要靠在一起取暖,然而靠在一起時的刺痛使它們又不得不再度分開。
反反複複地分了又聚,聚了又分,刺蝟們不斷在受凍與受刺兩種痛苦之間掙紮。最後,刺蝟們終於找出了一個適中的距離,既可以相互取暖而又不至於被彼此刺傷。
和朋友相處,有時也要“相敬如賓”,才會像刺蝟一樣,既能彼此得到對方的溫暖,而又不會因過近而傷害對方。因此,不妨多學一點刺蝟的相處哲學,或許你就能與朋友相處得更好。
如何親近朋友的秘訣
你有沒有三兩個知心的朋友,如果沒有的話,這裏告訴你一個方法,那就是告訴別人一個秘密,讓別人與你分享隱秘。
我們常常發現,一個不願與人交換秘密的人,往往沒有朋友。因為友誼的重要價值,就是與朋友交換各自的秘密。一個言行和內心太幹淨的人要得到朋友,常常不得不自汙,即故意地做一些不拘小節的事情,或至少編造一些這一類的事,以此贏得友誼。所謂“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所以也可以說,人至清則無友。
任何人總是關心著自己最親近的人,如果一旦發現了別人也在關心著自己關心的人,大都會產生一種親近的感覺。而政治家們正是利用這種共同的心理傾向,使人有親切感,增進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