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失敗,你不應該鬧別扭、發脾氣或作孩子氣的行為,要保持莊重與成熟,並且記住,如果你能從失敗中學到一些東西,你就沒有損失或彌補了損失。隻要采取這種新的態度,下次你就會進入勝利者的行列。
你必須保持好的情緒,才能充分發揮才能。坦白地說,當某人有點沮喪時,往往會小題大做,認為自己犯了大錯而疑神疑鬼。雖然這種憂鬱正常而且沒錯,但是保持這種態度就不正常,而且也是不對的。
憂鬱時要怎樣振作精神呢?
第一,承認你很憂鬱。
第二,要了解很少有不可彌補的情況。
第三,要知道情況是暫時的。
第四,要設定你憂鬱的期限。
對於比較不重要的事,要把憂鬱的時間縮短為兩個小時就夠了。大部分的情況可能會是這樣:
其他人問:“你要怎樣?”
你回答:“十一點半後再良好吧。”
其他人問:“為什麼要十一點半以後呢?”
你回答:“我隻是失望,而且我要消極到那個時候。”
其他人問:“你的意思是你消極到十一點半,然後你就會積極嗎?”
你回答:“不錯。”
其他人說:“那是愚蠢的,如果你十一點半才積極,為什麼不現在就積極呢?”
你回答:“好,我聽你的。”
這可能有點愚蠢而且是可笑的,但是它真的管用。
林肯曾經這麼說:“據我觀察,人們都是自己想要怎麼快樂就能怎麼快樂。”
一個人想要快樂,便會采取積極態度,這樣他便會把快樂吸引過來。
“我要快樂”有一首歌曲一開頭的幾句話就包含許多真理:“我要快樂,但是除非能使你快樂。我就不會快樂!”
為自己找尋快樂最保險的方法是,奉獻自己的心力讓別人快樂。快樂是一種難以捉摸而短暫的感覺。刻意找它,它會逃之夭夭,但你如果把快樂帶給別人,它就會自動跑來。
三、熱愛工作:要把你的工作看得很重要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成功、成就、升遷等等原因的15%是因為我們的態度,而僅有15%是由於我們的專門技術。
態度包括許多方麵,其中之一和樂觀有關。
悲觀者說:“當我看見它時我相信它。”樂觀者說:“當我相信它時我看見它。”樂觀者看到半杯水說它是半滿。悲觀者看到同樣的半杯水說它是半空。理由很簡單。樂觀者把水加進玻璃杯。悲觀者從玻璃杯取出水。
那些僅取之於社會而不貢獻於社會的人是悲觀與宿命論者,那些努力而確實有貢獻的人是樂觀與自信的,因為他在解決問題。
在生活中成功與失敗通常僅僅是一念之差。
有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提到三個砌磚工人的工作態度,由於這個故事很有意義,現轉述於下。
有人問三個工人:“你們在做什麼?”第一個工人說:“砌磚。”第二個工人則說:“我正在做一件每小時工資9.3美金的工作。”第三個卻說:“你問我啊?我可以老實告訴你,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這個故事雖然沒有提到他們後來的際遇,你能不能自己想象一下呢?最可能的情況是:前兩人繼續砌磚,因為他們沒有遠見,小重視自己的工作。不會去追求更大的成就。但你可以用所有的資產跟人打賭,賭那位建造大教堂的工人,一定不會永遠是個工人,也許他已經變成工頭或承包商,甚至變成更有名氣的建築師,他還會繼續往上發展。為什麼呢?因為他善於思考,他已經明顯地指出他想更上一層樓。
如果你是一位學生,且為分數讀書,你會得到分數;如果你為求知而讀書,你會得到更好的分數與更多的知識。如果你想做一筆生意,你可能會做成;如果你為了事業而做成一筆生意,你會售出更多而且建立你的事業。如果你僅為薪水而工作,你可能得到較少的薪水;如果你為改善公司而工作,你不僅會得到較多的薪水,電會得到滿足和同事的敬重,你對公司的貢獻將會大得多,你的報酬也會大得多。
一個人的工作態度確實能指出他是否有擔負更大責任的可能。
有一個經營人員應聘服務公司(相當於職業介紹所)的朋友說:“我們在分析應征者能不能適合某項工作時,經常要考慮他對目前工作的態度。如果他認為自己的工作很重要。我們就會留下很深的印象,即使他對口前的工作不滿也沒有關係。
“為什麼呢?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他認為他目前的工作很重要,他對下一項工作就可能抱著‘我以工作成就為榮’的態度。我們發現,一個人的工作態度跟他的工作效率確實有很密切的關係。”
就像你的儀表一樣,你的工作態度,也會對你的領導、同事、部屬以及你所接觸的每一個人展現你的內在。
一個家庭用具工廠的人事主管在談到如何塑造新的領導人物時,他把自己在人事管理方麵的經驗說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