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心的哥倫布,這時隻想進西班牙的修道院,去度其後半生。正在這時候,羅馬教皇卻慫恿西班牙皇後伊莎貝露幫助哥倫布。教皇先送了65元給哥倫布,算是路費。但他自覺衣服過於襤褸,便以這些錢買了一套新裝和一匹驢子,然後啟程去見伊莎貝露,沿途窮得竟以乞討糊口。皇後讚賞他的理想,並答應賜給他船隻,讓他去從事這種冒險的工作。為難的是,水手們都怕死,沒人願意跟隨他走,於是哥倫布鼓起勇氣跑到海濱,捉住了幾位水手,先向他們哀求,接著是勸告,最後用恫嚇手段逼迫他們去。一方麵他又請求女皇釋放了獄中的死囚,允許他們如果冒險成功,就可以免罪恢複自由。一切都準備妥當。
1492年8月,哥倫布率領三艘船,開始了一個劃時代的航行。剛航行幾天,就有兩艘船破了,接著又在幾百平方公裏的海藻中陷入了進退兩難的險境。他親自撥開海藻,才得以繼續航行。在浩瀚無垠的大西洋中航行了六、七十天,也不見大陸的蹤影,水手們都失望了,他們要求返航,否則就要把哥倫布殺死。哥倫布兼用鼓勵和高壓兩手,總算說服了船員。
也是天無絕人之路,在繼續前進中,哥倫布忽然看見有一群飛鳥向西南方向飛去,他立即命令船隊改變航向,緊跟這群飛鳥。因為他知道海鳥總是飛向有食物和適於它們生活的地方,所以他預料到附近可能有陸地。果然很快發現了美洲新大陸。
當他們返回歐洲報喜的時候,又遇上了四天四夜的大風暴,船隻麵臨沉沒的危險。在十分危急的時候,他想到的是如何使世界知道他的新發現,於是,他將航行中所見到的一切寫在羊皮紙上,用臘布密封後放在桶內準備在船毀人亡後,使自己的發現能夠留在人間。
哥倫布他們總算很幸運,終於脫離了危險,勝利返航了。無須贅言,哥倫布如果沒有不怕困難,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進取精神,“新大陸”能被早日發現嗎?
哥倫布的探險成功了。
可惜,哥倫布至死都不知道自己發現的是美洲新大陸,他還以為,自己隻不過是發現了一條到達印度的新航路而已,所以把美洲紅皮膚的土人,也稱呼為“印度”。
哥倫布那種無畏、勇敢和百折不回的精神,真值得作為我們的模範。當水手們畏懼退縮的時候,隻有他還要勇往直前;當水手們“惱羞成怒”警告他再不折回,便要叛變殺了他時,他的答複還是那一句話:“前進啊!前進啊!前進啊!
當代最受歡迎的日本作家渡邊淳一,過去曾在劄幌的大學醫院擔任外科醫生,而他也拋棄了穩定的金飯碗,投身於作家行列,冒險上東京,這才建立了現在大作家穩固的磐石地位。
靠石油事業一夜之間成為百萬富翁的人中,有位叫保羅·蓋蒂。似乎幸運的人多半如此,他在年輕時,也受到過許多的挫折。幾經挫敗之後,他以500美元的便宜價格購得一礦區,終於挖出石油。此處一天可生產7000桶的石油,所以他立刻變成百萬富翁。當時,周圍的人都以充滿嫉妒的口吻說:
“保羅真是太幸運了!”
可是,這和中獎類的幸運不同,因為他的行為值得帶來幸運,獲得報酬也是理所當然的。
實際上,據說石油的鑽探並沒那麼容易,鑽1000口井,其中有石油的大約隻有200口,而鑽出的石油能夠賣出獲利的隻有5口,也就是僅僅0.5%的機率。再加上鑽探一口油井的經費,真可說是淒慘的連續作戰,不單要有資金,更要有勇氣(冒險心)才行。由這個角度看來,保羅·蓋蒂是有資格成為百萬富翁的。
“不!那隻是幸運挖到而已,著手去做成功率低的事,這是有勇無謀。”
或許有人會這麼說。姑且不論鑽油是否屬於投機性事業,但事實上當時的鑽油者常想:“遲早總會挖到!”光就這層意義而言,的確是太投機了。但保羅的情況不同,因為當時鑽油幾乎都不重視所謂的“地質學”,探測師的主流從來都是憑對土地的實感來鑽探的,由於如此,他們一聽到地質學,就都輕蔑地冷笑。可是,聰明的保羅不隻對土地有靈感,也很努力學習地質學,更仔細聽專家的意見,盡量收集有限的資料選定礦區。結果,他才能掌握幸運,以500美元的低價購得礦區。
保羅·蓋蒂不隻是有冒險心的人,其慎重也可見。換句話說,他已充分了解冒險心和衝動是不同的。保羅的經驗告訴我們:
雖說為了招來財富,冒險精神是必要的,但絕對不可以衝動。因為冒險精神與衝動看起來好像差不多,其實本質上是天差地別。財富絕對不會對懦弱的人微笑,同樣地,對於有勇無謀的衝動派沒什麼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