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惱,可以來自諸多方麵。既可因病痛而苦惱,又可因貧困而苦惱;既可因環境髒亂差而苦惱,又可因遭人排擠、毀謗而苦惱;既可因天氣不佳而苦惱,又可因工作任務不能完成而苦惱。但有的人卻不因此苦惱。
有的人樂天知命,安貧樂道,遇著煩惱時會退一步想:“還好,沒有比這更糟”,並以此來安慰自己。因此苦惱變小,甚至消失。
有的人積極進取,視苦惱為挑戰,想辦法戰勝苦惱,甚至把苦惱化為前進的動力。
一、痛苦的大小由你的思維決定
人世間,苦惱之源形形色色。貧窮、疾病、殘疾、人際關係、入學考試、破產等等,舉不勝舉。
一個人在痛苦中掙紮時,往往缺乏冷靜,所以,很容易忽視周圍的一切,隻認為全世界就自己是個倒黴蛋,就自己一個人掙紮在痛苦中。但是,和你擁有同樣痛苦並且掙紮在痛苦中的人,社會上有的是。
並非每一件事情都含有某種程度的苦惱。也就是說,人們是自己在無意識中,決定了苦惱的大小或苦惱的輕重。
但是,積極思維越強大,苦惱越小。即思維本身決定了苦惱變大還是變小,變輕還是變重。
一位殘疾兒的母親說道:“在出席殘疾兒大會之前,我一直認為人世間就我一個人背負著這樣的不幸。但是,參加會議時,詢問其他人後才知道人家背負著比我更大的痛苦,比我更煩惱。我曾經想過和孩子一起死掉算了。現在想來,真是太慚愧了!”
“隻有自己一個人在痛苦中煎熬”這種孤獨感會加大痛苦。不論怎樣的煩惱,都不是孤立的,它們有自己的夥伴。
假如你苦惱著:“為什麼就我一個人如此……”;此時此刻,世界的某一個地方某一個人,也可能因為同樣的原因“為什麼就我一個人如此……”而苦惱著。遭遇痛苦或煩惱的,並非你一個人。
這個世界上,還有人比現在的你更為苦惱。同他相比,你還是較為幸運的。
一個人隻看表麵,是看不出來的。有些人一眼看去似乎陶醉在幸福裏,而實際上卻深埋著許許多多的不幸。
在痛苦時,你要想到還有比自己更為痛苦的人。例如:看看報紙或雜誌上的生活顧問欄,聽聽廣播裏的人間指南節目。你會發現,還有人比你更為痛苦的人。
另外,讀一些傳記,了解曆史上偉大人物們的苦惱,例如身負三重痛苦的海倫·凱勒、美國的林肯總統。讀了後,你會覺得自己的痛苦沒有達到那一步,你的痛苦會隨之減輕。
你痛苦時請想想整個宇宙。
我們知道地球不過是太陽係裏一顆小小的星球。太陽係由圍繞太陽運轉的地球、火星、木星、土星等等行星構成。輸送給地球以適當的熱量來溫暖地球的太陽,直徑為140萬公裏,大約是我們居住的地球的109倍;太陽中心溫度1500萬度,表麵溫度6000度,重量是地球的33萬倍,可繼續燃燒50億年。
地球距太陽1億5千公裏,到達太陽需要一輛時速達100公裏的車,大約行使170年。太陽係完全包容於銀河係,銀河係的直徑為10萬光年,而且銀河占宇宙空間為1億光年,整個宇宙的寬度為200億光年。
那麼,了解了這一切,痛苦的時候,你試著把自己放在遠大於我們日常生活範圍的宇宙中,這樣一來,不論自己的煩惱、自己的痛苦有多大,必然看上去微不足道。對自己來說無可取代的寶貴生命,在遼闊的宇宙裏也是極其渺小的。不論怎樣煩惱萬千,歸根結底,一個人的存在與浩淼的宇宙相比也不過如此渺小罷了。
假設滿滿一杯水倒掉一半,那麼你看到的是“剩下的一半”還是懷念“已經被消耗了的一半”呢?
“不要計算已經失去的東西,數數還剩下的東西”,這是英國的哥特曼博士的一句名言。人一生的所有一切,是因人的思維而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