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失什麼東西時,別再去想已經丟失掉的那個東西,看一看還剩下什麼東西。抱有這種思維習慣的人太少了。正如詩人丁尼生所說“從失望中不會產生任何東西”,總去想那些已經失去的東西,這種悲觀主義者,常常煩惱或者緊張、不安。
例如,攜帶5萬元出門,可是其中3萬元在途中丟失。如果是一個悲觀主義者,就會動輒想起已經丟失的3萬元,唉聲歎氣,那麼,後悔、懊惱的情緒總是困擾著他。
相反,樂觀主義者則認為“不錯,還剩了2萬元呢!”“要是一分不剩,那不是幹瞪眼嗎?”3萬元不會失而複得,這是既成事實,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決定了你的精神狀態的好壞。
是注意已經失去的東西,還是珍惜仍存在的東西?習慣於運用哪一種思考方式,決定你的人生是灰暗、憂鬱的,還是明朗、愉快的。
不論在多麼悲慘的情況下,積極思維方式本身決定了你是幸運的並且使你對此深懷感激。相反,原本是非常幸運的,也因為你的消極方式而使你總是不滿意,憤憤不平。
肯定一切並積極向前進取,這種思維方式是保護你自己不受困擾,不受傷害的強大武器。隻要擁有這一武器就能夠在人生的各種各樣的考驗中獲取勝利。
如果手指受傷了,你會不會想:沒傷著胳膊,真幸運!如果胳膊斷了,你會不會想:腿還安然無恙,真走運!如果腿斷了,你會不會想:頭沒受傷,真幸運!而心存感激?如果頭上的骨頭斷了,你會不會想:命沒丟掉,真走運!而心存感激?希望你能夠肯定地回答:會,一定會!
這樣的思維方式,常常給予你安穩的精神狀態,這比黃金財寶更為珍貴。
美國某些城市裏,夜晚無家可歸的流浪者,他們會認為自己是大富翁嗎?答案肯定是“No”,那麼,會有人認為他們是大富翁嗎?按一般常規來看,決不可能有那樣的人。然而,現實生活中確有這樣的人。
這個人是美國房地產大王德那路得·圖蘭浦,正如他所說:“這世界上沒有人比我受到的打擊更大。”曾經,因為生意參敗,他一度負債高達1億美元。有一天,他走在大街上,剛巧看到了一些流浪者。他指著那些流浪者對隨從們說:“看看他們,你們也許不敢相信,他們的資產超過了1億美元呢!”的確,流浪者的資產是“0”,但是他們沒有1億元的負債。在負債1億美元的圖蘭浦看來,流浪者們同樣擁有著1億美元的資產。
也就是說,沒有一份資產的人與負債億元的人相比時,可能會認為“我自己擁有1億元資產”。在意已經擁有的東西,高度評價你仍舊擁有的東西,這尤為關鍵。
這種思考問題的方式,是一個人一生中最為重要的方式之一,處理任何問題都適用。
對待一生中碰到的每一次考驗,都必須從兩種思考方式中選擇一種:一種是注意已經失去的東西,另一種是注意還存在的、還剩下的東西。
既然失去了某種東西而且又麵臨危機,但不是還未到失去全部、一點不剩的地步嗎?你手邊不是還剩下一些嗎?
將精力集中在存在的、剩餘的東西上,並靈活處理。這樣一來,正像“因禍得福”這句諺語所說,危機正是機遇的起點。而大危機是大機遇的起點。
一個人平常所使用的能力隻是全部能力的3%,剩餘的97%還沉睡在人的大腦裏。而這種巨大的潛能發揮作用恰恰是危機來臨時。隻要靈活、恰當地運用存在的、剩餘的東西就一定能夠力挽狂瀾,能夠使局麵變得比以前更好。
如果你隻注意那些已不存在、已失去的東西,你就會憎恨他人或者自怨自艾。相反,如果你注意那些現存的、剩餘的東西,你就會心存感激。二者之間有著天壤之別:心存感激的時候,就會擁有安定的精神狀態;相反,則會煩躁不安、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