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變負為正:機遇藏於危機之中
心理學家德拉曾指出:“人類最為驚人的特征之一是將‘負’變為‘正’的能力。”那麼,從今天開始,如果能將過去曾有的失敗的經驗教訓靈活地運用,那麼,過去的一點一滴的經曆,都會具有深刻的意見。
不論過去曾經遭到過多少次失敗,都不足以說明什麼,隻要最終取得了成功。真正的成功,才是一個人一生應有的結局。正如常言所說,誰笑到最後誰笑得最好。
那麼,怎麼樣靈活運用過去的經驗教訓呢?舉個例子來看:
英國作家傑弗林·阿切爾,牛津大學畢業後,致力於政治活動,20歲當選為國會議員,這是英國曆史上最年輕的議員。誰知後來因涉嫌欺騙投資案而破產,不得不辭去議員的職務。
一般情況下,人走到這步就算徹底沒希望了。但是,他不同,他把這次危機當成下一個飛躍的出發點。他以那次欺騙事件為素材寫了一部書——《還我的百萬美元》。這本書極為暢銷,不僅將他損失的財產全部補了回來,而且一躍躋身於當時世界暢銷作家的行列,聞名於世。
沒有弱點、缺點或者自卑感的人是不存在的。美國心理學家吾伊利阿斯·詹姆斯指出:“我們身上所具有的缺點,反過來看對我們自己的幫助無法想象。”也就是說,因思考問題的方式不同,弱點或者自卑感也可能變成強大的武器。
美國田徑選手卡爾·劉易斯,曾經對比他小兩歲的妹妹生有自卑感。他的妹妹十多歲時便成為全美第一號選手,而劉易斯簡直不值一提。他不想在妹妹麵前甘拜下風,於是專心致誌地拚命訓練。後來,在洛杉磯奧運會上,劉易斯一舉捧回4枚金牌,成為田徑界的超級明星。
令人意外地依靠自己曾經以為是缺點的東西,發揮出作用,不僅可能挽救自己,而且能實現自我價值,獲取大的成功。不少喜歡孤獨的人、內向型的人,都覺得這樣的性格不好,而事實上,他們認為不好的地方,反過來也正是他們的長處。縱觀曆史,很多成就了獨創性偉大事業的人都是內向型,或者是傾向於內向性格的人。性格開朗的人或者外向型性格的人,比較容易與周圍的人相處融洽。因為他隻能與周圍人步調一致,所以客觀上妨礙了他產生出獨特的視角。
相反,內向型的人不善於處理與周圍人之間的關係,常常喜歡獨處。這種孤獨感,有助於他挖掘事物深層的東西,有助於他產生奇特的想法。電就是說,孤獨癖其實是內向型的人十分寶貴的財富。
因此,不要把自己的弱點或者缺點當成消極的東西,而應當看成是積極的東西,並靈活運用以轉變你的思考方式。換另一種角度或視點來看問題,過去你一直認為的消極的東西就會變成積極的東西了。
人生有風調雨順的時期,也有坎坷泥濘的時期。越是在困難中把一切向良好的發展方向去設想的思維方式,越是必不可少。
不少人對自己的出身、經濟狀況、境遇等不滿意、不知足。隻注意到自己不擁有的東西並以為缺少的東西是導致自己事事不順的原因。
恰恰相反,成功者認為自己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為走出逆境。也就是說,對於各種考驗和逆境,從“正”“負”兩個方麵去考慮,有“正”的影響也有“負”的影響,其實,考驗和逆境本身並不可以說是好或是不好。怎麼接受、怎麼思考,是往“正”的發展方向去考慮還是往“負”的發展方向去考慮,這些才能決定你的人生道路。
應該認為,出身清貧是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