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
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初九爻辭說:“潛藏的龍,無法施展。”這是什麼意思呢?
孔子說:“龍是比喻有才德而隱居的君子。操行堅定不為世風所轉移,不求虛名,隱居避世而沒有苦悶,言行不為世人所賞識而沒有煩惱。樂意的事就施行它,憂患的事就避開它,堅定而不可動搖,這是潛龍的品德。”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
子曰:“龍,德而中正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九二爻辭說:“龍出現在大地上,有利於會見貴族王公。”這是什麼意思呢?
孔子說:“龍是比喻有德行而秉性中正的君子。日常言論講究誠信,行為講究謹慎,防止邪惡的侵蝕,保持忠誠的秉性,引導世人向善而不誇耀,德行博大而能感化人民。《易經》上說:‘龍出現在大地上,有利於會見貴族王公。’就是說民間出現了有才德的君子。”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
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言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九三爻辭說:“君子始終是白天勤奮努力,夜晚戒懼反省,雖然處境艱難,終究沒有災難。”這是什麼意思呢?
孔子說:“君子致力於培育品德,增進學業。以忠信來培養品德,以修飾言辭來建立誠信,這是操持自己事業的立足點。知道事業可以發展就發展它,從而努力去捕捉一瞬即逝的時機;知道事業應該終止就終止它,從而保持行為的道義。所以處於尊貴的地位而不驕傲,處於卑微的地位而不憂愁。所以君子勤奮努力,隨時提高警惕,雖然處境危險也沒有災害。”
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
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恒,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無咎。”
九四爻辭說:“也許跳進深潭,就沒有災難。”這是什麼意思呢?
孔子說:“有時處在上位,有時處在下位,本來就是變動無常的,不是什麼行為邪惡的緣故。有時奮進,有時退隱,本來就是應時變化的,不是什麼喜愛離群索居的緣故。君子致力於培養品德增進學業,隨時準備著抓住時機全力以赴,所以沒有災難。”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
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九五爻辭說:“龍飛騰在天,有利於會見貴族王公。”這是什麼意思呢?
孔子說:“聲息相同就互相應和,氣味相投就互相吸引。水向低濕的地方流動,火向幹燥的地方漫延。雲縈繞著龍,風追隨著虎。聖人興起,萬物景仰。根基在天上的附麗於天空,根基在地上的依附著大地,萬物都歸屬於各自的類別當中。”
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
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上九爻辭說:“升騰到極限的龍,將有災禍之困。”這是什麼意思呢?
孔子說:“身份顯貴而沒有根基,地位崇高而沒有人民,有才德的壓抑在下層,不能獲得他們的輔助,因此有所行動必招禍殃。”
“潛龍勿用”,下也。
“潛龍勿用”是處在低下的時位,人處於這樣的時候不可露出鋒芒。
“見龍在田”,時舍也。
“見龍在田”是處於暫時停留,但很快就會上去的時勢中,可以嶄露頭角。
“終日乾乾”,行事也。
“終日乾乾”是處於不能鬆懈的時候,行事要努力精進不斷進取。
“或躍在淵”,自試也。
“或躍在淵”是處於進退有據的時勢,可以小試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