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象》曰: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上六,與龍在郊野交戰,血色青黃。

《象》說:與龍在郊野交戰,因為陰柔之道已經到了極限。

用六,利永貞。

《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用六,有利於永久性地守正而穩重。

《象》說:用六爻辭說要永久性地守正而穩重。是強調最終結果。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文言》說:坤陰的特性是最柔順的,但隨著乾陽運動起來也十分的剛健;坤陰的特性是靜止不動的,但道德卻是方方正正剛正不阿的。總隻隨著乾陽之後運動,得到主導,然而卻有常規法則。它能蓄養萬物,而有廣大的生化功能。坤陰的特性是順應乾陽的吧?總是承受乾天的作用按時序運動。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

積善的家庭福惠延及子孫,積不善的家庭災禍也會殃及子孫。臣子殺害他的君主,兒子殺害他的父親,並不是一朝一夕的緣故,而是長期積累發展到這種地步的,是由於對於這些惡性事件不能及早發現並加以提防。《易經》說:“履霜,堅冰至”,說的就是沿著這種漸漸發展的趨勢而發展形成的。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直”是說正直,“方”是說事物處置的適宜。君子用恭敬以使內心正直,用處事之宜來方正外物,“敬”與“義”已確立而道德就不孤立了。“正直、大方、廣大,不反複,無所不利。”。這樣則沒有人懷疑他的行為了。

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

坤陰雖有美德,“含藏”它以跟從大王做事,不敢成就自己的功名。這就是地道、妻道、臣道。地道雖“沒有成就”自己的功勞。而求萬物都有一個善終。

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無咎,無譽。”蓋言謹也。

天地交感變化,草木蕃盛;天地閉塞不交,賢人隱退。《易經》說:“束紮口袋,沒有咎災,沒有名譽。”這是說謹慎的道理。

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

君子內有中德通達事理,外以柔順之體居正位,美存在於心中,而通暢於四肢,懷著舒暢的心情從事事業,就會有極好的效果!

陰疑於陽,必戰。為其嫌於無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

陰長到上六,全卦皆陰,為陽氣所嫌,肯定會發生征戰。因為有陽氣不存在的嫌疑,所以上六爻辭稱“龍”,然而此爻又未曾離開陰類,故爻辭稱“血”。這“玄黃”,是天地的雜色,天色為玄,地色為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