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羅才子家宅論梨園 榮大臣吉祥鬧霸王(1 / 2)

張三道:\"我們罰羅小弟唱一段京戲。\"張策隨聲附和。

羅癭公緩緩站起來,笑道:\"我就來一段'甘露寺',是三國時期喬玄公唱的,我讓大家見笑了。勸千歲殺字休出口,老臣與主說從頭;劉備本是靖王的後,漢帝玄孫一脈留。他有個二弟漢壽亭侯,青龍偃月神鬼皆愁:白馬坡前誅文醜,在古城曾斬過老蔡陽的頭。他三弟翼德鹹風有,丈八蛇矛慣取咽喉;鞭打督郵他氣衝牛頭,虎牢關前戰溫侯;當陽橋前一聲吼,喝斷了橋梁水倒流。他四弟龍常山將,蓋世英雄冠九州;長阪坡救阿鬥,殺得曹兵個個愁。這一班武將哪個有?還有諸葛用計謀。你殺劉備不要緊,他弟兄聞知是怎肯罷休!若是興兵來爭鬥,曹操坐把漁利收。我扭轉回身奏太後:將計就計結鸞儔。\"那唱聲雄渾,激昂,在烤肉季樓內久久回蕩。張三、張策聽了不禁拍手叫好。張策道:\"想不到羅小弟還有兩下子,真是口正腔圓味正,今日我是開眼了。\"張三對季宗斌道:\"季老板,您再給我們上一鍋荷葉粥吧!\"季宗斌應聲而去,一忽兒又端上荷葉粥。張三讚道:\"時至冬日,季家的荷葉還保存得如此鮮嫩,想必是有祖傳秘方。\"季宗斌笑道:\"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三個人一直喝到下午三時,張策因還要探望朋友,起身告辭。羅癭公從懷中摸出銀兩準備付賬,季宗斌喜盈盈端著筆硯、宣紙走上樓來:\"還是老規矩,這銀兩不用,請羅公子再題一首詩。\"羅癭公接了毛筆,沉吟一會兒,在那宣紙上龍飛鳳舞,隻見寫道:\"日照寒湖紫靄生,春鞭伴奏更飛虹。重樓婷立殘荷海,疊廟俏依垂柳亭。烤肉野香常入夢,銀橋食語交多聲。今年風景獨殊異,縷縷知音酒不停。\"

季宗斌接了詩箋,如獲至寶,捧回後屋去了。幾個人下了樓,剛出烤肉季門口,隻見季斌急匆匆又下樓來,羅癭公問何故。

季宗斌瞧瞧張策和張三:\"剛才聽夥計們說,這二位一位是'醉鬼'張三爺,一位是'臂聖'張策,都是身懷絕技之人,今日幸會,能否獻一小技,讓兄弟我也開開眼。\"

羅癭公瞧瞧張三、張策,他二人正在酒興上,點了點頭。

張策叫一聲\"著\"一縱身,躍起七八尺高,一抬手,竟把那\"烤肉季\"的匾額摘了下來。眾人一片喝彩。

季宗斌急得直搖手,叫道:\"別砸了我的片子,我們季家還指著它吃飯!\"張策笑了一笑,又一縱身,眾人還沒明白怎麼回事,那\"烤肉季\"匾額又端端正正地掛在上麵。季宗斌吐了吐舌頭:\"好家夥,真是名不虛傳!\"

張三抬頭瞧瞧,但見\"烤肉季\"門額上多了兩顆大鐵釘,這是季宗斌掛門簾用的,張三道:\"季老板,我看這兩顆大鐵釘挺礙事,紮著人可了不得,我給您釘進去。\"說著,運足了氣,一縱身,一步躍起,一頭朝那鐵釘撞去。聽聽噗的一聲,那鐵釘牢牢實實地釘了進去。張三又一縱身,一伸頭,另一個鐵釘進去後,竟從門框內飛出,不偏不斜正好釘在屋內牆上大肚子彌勒佛畫像的肚臍眼兒上。季宗斌見了,目瞪口呆,眾人又是一片叫好。

三個人在銀錠橋分手,張策朝西而去,羅癭公勸張三暫且住在他那裏,第二日上午請他到吉祥戲園聽楊小樓的京戲《挑滑車》,張三欣然同意。

羅癭公的家就住在附近的雨兒胡同,往東走穿過鼓樓大街,走了有一袋煙的功夫就到了。這是一座普通的四合院,寬敞整齊,院裏栽著幾株臘梅,一棵老棗樹。羅癭公如今在郵部當郎中,生活也算富足,他的父母到南方探親去了,目前隻有一個女傭在家做飯看門,倒也清靜。

張三走進羅癭公的居室,隻見書畫不少,大大小小貼滿了牆,有米芾、趙孟■等人的書貼,有吳道子、唐伯虎等人的傑作,也有他自己的書畫。正中掛著一幅元代大戲劇家關漢卿的畫像,是羅癭公所畫。掀簾而進還有一間書房,裏麵密密匝匝擺滿了紫竹書架,有《四書五經》、《唐詩》、《宋詞》、《元曲》、《楚辭》等書,但更多的是戲曲一類的書籍。屋角有一張小床,被褥整齊,床上也擺著幾本厚厚的書。

羅癭公道:\"今晚你就在這床上歇息,我到父母房中去睡。\"

二人敘了一回,已是掌燈時分,羅癭公叫女傭買了些豬肚、豬肝,燙了一過來酒,兩個人又喝起來。羅癭公越喝越高興,他講起梨園的軼事:\"乾隆爺以前,京師流行昆曲,又稱雅部,由於昆曲進入宮延與貴族府第,詞藻日益華麗,晦澀難懂,逐漸脫離市民。'花部'、'亂彈戲'自乾隆爺、嘉慶爺之後湧入北京城。這'亂彈戲'就是現在的京戲,有名的是四大徽班,一為'三慶'班,掌班的是程長庚與徐小香。二為'四喜'班,掌班的是梅巧玲。三為'春台'班,四為'和春'班。先是名伶高朗亭率領馳名江南的安慶'三慶'徽班進京,參加了乾隆爺的八十大壽演出,之後,'四喜'、'春台'、'和春'等戲班子相繼來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