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氣候對健康的影響

多種疾病的發生常與氣候和季節有密切聯係,氣候的變化可引起一些疾病的加重,風濕性關節炎、肌肉痛、斷肢痛、偏頭痛等受天氣變化的影響較大。短時間內過分強烈的氣候變化,有時可超過人類所具有的適應能力,引起對健康的損害。氣候還影響到環境汙物在空氣中的分布,特殊的氣候狀況可加重空氣汙染。

二、大氣汙染對健康的危害

大氣汙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及其對人類健康的損害

1.空氣汙染物來源

主要來源於工業生產、交通運輸以及生活活動燃料燃燒、火山暴發等。

①工業企業。工業企業是大氣汙染的主要來源,也是大氣衛生防護的重點。工業使用燃料為動力是造成大氣汙染最主要的來源。燃料主要是煤,其次是石油。並且,生產過程中由原料到成品,各個生產環節均可能有汙染物排出,其種類與生產性質和工藝過程有關。②生活爐灶和采暖鍋爐。生活爐灶主要使用蜂窩煤和煤,采暖鍋爐用煤是城市房民區主要汙染源,由於燃燒設備效率低,燃燒不完全,煙囪髙度低,有些生活爐灶不安裝煙囪,大量燃燒產物低空排放,尤其是分散式取暖造成汙染更為嚴重。③交通運輸。汽車廢氣是城市交通廢氣的主要汙染源,他用汽油、柴油等液體燃料,燃燒後可排出大量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及有機組分等,若汽油中含抗爆劑四乙基鉛,廢氣中可含鉛化合物。④由其他鈈境介廣轉入。地麵塵土飛揚,垃圾被風掀起,都可將化學性汙染物和生物性汙染轉人空氣。水體中和土壤中的揮發性化合物也很容易進入空氣。

2.影響大氣中汙染物濃度的因素

①汙染物排放。包括排出量、排出高度及與汙染源的距離。在單位時間內排出汙染物的量越大,空氣受汙染的程度越嚴重。排出量受到生產性質及規模、工藝過程、淨化設備及效率、汙染物排出方式等因素的影響。排出高度是指煙囪的有效高度,即煙囪本身高度與煙氣抬升高度之和。可以用煙波中心軸至地麵的距離表示。因此,排出高度越高,煙波斷麵越大,汙染物的稀釋程度就越太,大氣中的濃度就越低。據一般估計,煙塵或煙粒著陸點的距離是有效排出高度的10~20倍。汙染物在著陸點濃度最高,逐漸向下風側減弱,而在著陸點與煙囪之間汙染不明顯。

②氣象因素:包括風和満流、氣溫、氣壓及氣濕。風和湍流對汙染物在空氣中的擴散和稀釋起著決定作用。空氣的水平運動為風,風向能反映汙染源周匍受影響的方位。風速決定了汙染物被大氣稀釋的程度和擴敢的範圍。不規則的空氣流動稱為湍流,湍流急,有利於汙染物的稀釋與擴散6大氣氣溫隨地麵垂直髙度的上升而增加,形成上層溫度髙於下層,此現象稱為氣溫遞增,其形成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輻射逆溫。這是由於冬天或夜間,地麵物體的輻射熱吸入量小於散出量,使地表溫度逐漸低於上層空氣溫度,便形成了輻射逆溫,此時的大氣處於極穩定狀態,汙染物被逆溫層覆蓋在下方,不能擴散,造成近地麵的大氣嚴重汙染。當地麵受低壓控製時,四周髙壓氣流向中心,中心的空氣便上升一形成了上升氣流。由於地球的自轉作用,北半球的上升氣流向反時針方向旋轉,風速較大,大氣呈不穩定狀態,有利於汙染物佝上擴散,當地麵受高氣壓控製時,中心部位的空氣向周圍下降,呈順時針方向旋轉,形成反氣旋,風速小,出現逆溫層,阻止汙染物向上擴散。因此,在髙壓持續拽製時,大氣汙染嚴重。

3.大氣汙染物的危害

直接從汙染源進入空氣的各種氣體,蒸汽及塵埃,稱為一次汙染物。一次汙染物在空氣中相互作用或與空氣的正常組分發生化學反應而生成的新汙染物稱為二次汙染物。一般其毒性比一次汙染物增強。受全球關注的大氣汙染問題是:臭氧層空洞、溫室效應和酸雨等。對人體影響較大的常見空氣汙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飄塵。

①二氧化硫:對眼結膜、彝咽部黏膜有強烈的刺激性,二氧化硫極易與水分子結合形成刺激性更強的亞硫酸、硫酸。吸人極高濃度的二氧化硫可立即危及生命,長期吸人一定濃度的二氧化硫可引起慢性上呼吸道炎症。吸附二氧化硫的顆粒物還被認為是一種變態反應原,能引起支氣管哮喘。二氧化硫還可形成酸雨,對生態係統、工農業生產和建築設施造成嚴重損害。

②氮氧化物:主要作用於呼吸道深部細支氣管及肺泡,對肺組織產生劇烈的刺激和腐蝕作用。氮氧化物對上呼吸道和眼睛黏膜的刺激性較小,與支氣管哮喘的發病有一定聯係,其慢性毒作用主要表現為神經衰弱征候群。吸入較低濃度的氮氧化物可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狀,吸入較高濃度時可導致呼吸急促,肺水腫乃至死亡。氮氧化合物與碳氫化物在紫外線的參與下發生光化學反應,生成二次汙染物如臭氧、醛類、過氧乙酰基硝酸酯等,通稱為光化學煙霧。光化學煙霧對人體最突出的作用是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黏膜,引起眼睛紅腫和喉炎。甲醛是一種刺激性的致敏物,能造成上呼吸道刺激及變態反應性疾病。

③飄塵:直徑小於或等於10微米的顆粒物稱可吸入顆粒物,能長時間漂浮於空氣中,易進人呼吸道和肺滯留於其中,表現為對上呼吸道的刺激和腐蝕作用,損傷肺泡和黏膜,引起慢性鼻咽炎、慢性支氣管炎、肺炎等。懸浮顆粒物的長期持續作用,可誘發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沉積於肺泡中的顆粒物還可被吸收到血液及淋巴液中。可吸入顆粒具有極強的吸附能力,能吸附多種有害物質並帶入肺中,加重其他空氣汙染物對呼吸道的毒性。

三、室內空氣汙染

1.來源

室內空氣汙染的來源有:人的活動,建築材料及家具,室外空氣汙染物進人室內。

(1)人的活動

人呼出氣、唾液飛沫、皮膚散發的氣體均可汙染室內空氣。由於人的呼吸,居室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高,各種有異味氣體和空氣中的陽離子、重離子增多,空氣濕度溫度增高,使空氣汙濁。長期處於空氣嚴重汙染的室內,可使人產生食欲不振;疲勞、頭暈、惡心等不適反應,而且易患貧血和各種呼吸係統疾病,有損健康。

(2)燃料和油煙

燃燒燃料、烹調油煙等是室內空氣汙染的重要來源。燃料燃燒時可排出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在炊事、采暖過程中,由於廚房布周不合理和采暖設施不良,或煙道不嚴密、烹調物溢出等原因,使有害氣體進人室內,從而危害健康。

(3)建築材料和家具

各種建築材料和裝飾材料也可向空氣中釋放汙染物,如放射性核素、氡及其子體、甲醛等。來自裝飾材料的汙染問題,尤其是揮發性有機物的汙染及其健康效應問題,已愈來愈受到人們重視。

(4)室外大氣汙染

室外的大氣汙染經門窗和機械通風係統也可進入室內,造成室內空氣汙染。有時,室內汙染較室外嚴重。

1.對健康的影響

①室內汙染與呼吸係統癌症的發病有關。②室內汙染對於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有重要影響。③室內空氣汙染物中的醛類對呼吸道及眼有刺激作用,對神經係統存在危害。④一氧化碳與動脈粥樣硬化、心絞痛等疾病有密切關係。

3.常用室內空氣質量評價指標

①二氧化碳,主要來自人的活動和燃料燃燒,一般住宅的室內空氣不斷地與室外空氣進行交換,室內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一般不會超過0.39,對人仍是無害的,當二氧,化碳濃度達到時,空氣的其他性狀開始惡化,出現顯著的不良氣味和不適感覺,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二氧化碳可作為居室內空氣汙染的一個指標。目前規定室內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0.1。②細菌,室內微生物的主要來源是人們在室內的生活和活動,使微生物隨飛末與懸浮顆粒物飛揚於空氣中。附著於室內懸浮顆粒物和唾沫與痰飛末的許多致病微生物在空氣濕度大、通風不良、陽光不足的情況下,可保持較長的生存肘間和致病性。目前以細菌和溶血性鏈球菌為代表作為評價指標。③空氣離子,空氣汙染越嚴重,輕離子數目越少,重離子數目越多。當重離子與輕離子的比值小於50時,空氣清潔,比值大於50時,空氣汙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