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防治地方病主要是第一級預防
①對於化學元素性地方病,可以針對不同的病因,采取補充環境和機體缺乏的元素或限製環境中過多的元素進人機體。②對於生物源性地方病的第一級預防。
二、碘缺乏病的防治
碘缺乏病有地方性甲狀腺腫、地方性克汀病,此外,在缺碘地區還出現亞臨床克汀病、新生兒甲狀腺功能低下、早產、死產等現象。碘缺乏病的防治原則為:
1.第一級預防
食鹽加碘是防治碘缺乏病的簡單易行並且行之有的重要措施;碘油注射或口服:碘化油是一種長效、經濟、方便、副作用小的防治藥物,特別適用於偏僻、交通不便、有土鹽幹擾地區,尤適用於育齡婦女;保證人體碘的需要量,育齡婦女及孕期婦女補碘可防止胚胎期碘缺乏病的發生。
2.第二級預防
對當地的碘鹽和病情的監測,是地方性甲狀腺腫預防工作的—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監測可以評價幹預措施的執行情況和效果,為改善預防工作提供依據。其中包括:碘鹽含碘量的監測;碘化油注射及口服的監測;病情監測;測定碘代謝和垂體甲狀腺係統功能狀態;測定兒童智商。
3.第三級預防
鉿療已有的地方性碘缺乏疾病,防止出現合並症和並發症。
三、地方性氟病的防治
地方性氟中毒是一種不僅影響骨骼和牙齒,而且還累及包括心血管、中樞神經、消化、內分泌、視器官、皮膚等多係統的全身性疾病。地方性氟中毒的臨床分型臨床上按其表現主要分為氟斑釉症和氟骨症。
氟斑釉症是指氟中毒損害發育中的牙軸質,引起釉麵白堊樣、著色或缺損性病變,形成氟斑牙。臨床上根據其表現形式不同可分為白堊型、著色型和缺損型。氟斑釉症主要發生於兒童牙齡時期,8~15歲多發,無性別差異。
氟骨症是指臨床上。X線檢查發現骨豁具有氟中毒特征性改變時的祐象。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腰背疼、全身關節痛、四肢軀幹運動障礙,重者出現肢體變形、殘疾、甚至癱瘓。氟骨症的發病年齡,我國一般多在20歲以後,以30~50歲發病的最多,病精一般是女性比男性嚴重。
氟骨症可分為硬化型、疏鬆型、混合型等三種類型,各型的具體改變是:硬化型:骨密質增高,骨小梁增粗、蔽合,骨皮質增厚,髄腔變窄或消失—骨伺膜及周圍軔帶骨化;疏鬆型:骨密度減低,骨小梁稀疏,骨質有不同程度的吸收,脫鈣或造成骨骼變形,骨間膜或廚圍韌帶骨化;混合型:兼有以上兩型特點,鬆質骨呈網狀或囊狀結構,皮質骨結構鬆散,單位麵積內骨小梁明顯減少。
1.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原則
地方性氟中毒的病因清楚,主要是由於氣攝入量過多所致,同時與特定的自然地質環境和不良的生產生活習慣等相關。因此,昉治本病的基本原則為消除病因、減少氟攝人量;堅持防病治病與改造環境、發展經濟、脫貧致富相結合;實施以改水除氟或改灶降氟為主導的綜合治理措施。具體有:
①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判定劃分病區。②控製環境髙氟、減少氟攝入量。針對不同病區類型的形成特征;采取降氟措施,使環境氟水平達到或接近屆家衛生標準,減少病區居民的氟攝人量,是現階段防治本病的最有效的環節。③氟骨症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第十九單元 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
考試要點[考試大綱]
一、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主要危險因素。
二、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措施
三級預防。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心腦血管病的主要危險因素
心腦血管疾病包括各種心髒病、腦血管病(以腦卒中為主,包括腦出血、腦梗死、腦血栓等)和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有:
1.生活方式
心腦血管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生活方式所導致的,其中主要的危險因素有吸煙、酗酒、不良飲食習慣、缺乏體力活動等。
①吸煙。吸煙作為冠心病的三大危險因素之一,已經被國內外學者所公認。吸煙作為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往往與吸煙時間、吸煙量有關,即吸煙時間越長,吸煙量越大,危險性也就越高。美國的弗雷明漢研究得出,冠心病發病率吸煙者較不吸煙者髙3.5倍,冠心病的病死率吸煙者比不吸煙者高2~6倍。吸煙與腦血管病死亡率的增加也有關,尤其對年齡較小者影響明顯。許多資料說明吸煙者髙血壓的患病率較不吸煙者高。
②飲食。冠心病高發區人們的飲食往往富含動物脂肪,而冠心病低發區人們飲食中脂肪含量較低,且脂肪主要來自魚和植物油。膳食中飽和脂肮和膽固醇含量較高可促使冠心彘的早期發生。國外的弗雷明漢等研究證明,每日攝入總熱量較高者,發生心肌梗死及冠心病的死亡率較低。
冠心病與脂類特別是膽固醇、三酰甘油的含量有密切關係。血清膽固醇水平為世界公認的一項與冠心病有關的因素。冠心病發病的危險性隨著血清膽固醇值的增高而增加。膽固醇與三酰甘油同時增高,其冠心病的發病率比含量正常的同齡組高3倍。對腦卒中來說,血清膽固醇含量高易伴發腦血栓,而血清膽固醇含量低者易發生腦出血。
鈉鹽攝人量多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之一。我國北方攝入鈉鹽較高的地區,如北京、山西等地居民的血壓水平顯著高於南方攝人鈉鹽較低的人群,如廣西、廣東等地。近年來,許多國家如日本進行了限製鈉鹽試驗,腦卒中的死亡率顯著下降。
③缺乏體力活動。腦力勞動者冠心病的發病率較體力勞動者髙約2.6-3.8倍。缺乏體力活動和勞動是可能的原因之一。體力勞動通過熱量的消耗及神經活動的調整與改善,使血清膽固醇下降,防止血管內壁脂肪沉積,並可使冠狀動脈管腔擴大以增加心肌供血和促進脂肪代謝,從而減小冠心病的發生。
④飲酒。飲少量和中等量酒與冠心病發病率及死亡率呈負相關。飲大量酒時,冠心病死亡率則增高。飲酒與腋栓塞發病率無關,但與腦出血有聯係。
2.機體因素氣
①年齡。冠心病大都開始於中年以後,國外一般認為在40歲以後冠心病的發病率上升較快,而且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高。
②性別。冠心病男性多於女性,而且女性的發病較晚。這可能與雌激素對防止冠心病有一定的作用,老年婦女的冠心病發病率呈明顯增高。
③超重與肥胖。中等度以及顯著肥胖是冠心病的易患因素之一。肥胖症對人體的各個係統都能產生有害的影響,但對心血管的損害最為常見。肥胖症往往伴有禽血壓、高道脂症及糖尿病,因而肥胖症容易促進冠心病的發生和發展。
④八型性格。“4型性格”是一種有過強的競爭性及高度的時間緊迫感的人格類型。有研究表明3型性格冠心病的發病率和冠狀動脈病變的程度是8鮰性格的2倍以上。
⑤遺傳。冠心病發病率高的國家和地區往往觀察到有家族性,有家屬患冠心病者其冠心病死亡率為一般人群的2.4倍或更高,尤其男性發病年齡較早時往往有其父死於冠心病的家族史,冠心病和高血壓的家族史都可能成為冠心病的危險因素6
3.環境因素、
(1)物理因素
①高原低氧。在高原低氧環境中,人群的血壓水平以及高取壓患病率均比平原低。世界許多高海拔地區對世代居住在高原人群的調查都顯示了其生埋血壓釹低,禽血&少見或罕見。高原低氧還可能與先天性動脈導管未閉有關,亦可能影響胎兒的心血管發育。②寒冷。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在寒冷季節較其他季節明顯增高。寒冷和潮濕是風濕熱的主要誘發因素。髙血壓的患病率也以冬春季節較高。
(2)化學因素
①微量元素。有報道飲用軟水的人群中,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壓和腦血管意外的死亡率高於飲用硬水的人群,且水中的鈣含量與冠心病的死亡率呈負相關。②藥物中毒。某些藥物,如洋地黃、奎尼丁、銻劑、吐根堿、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鉀鹽等,均可引起心肌損害。
(3)生物因素
①感染。先天性心髒病與孕期感染有關,尤其是在孕期最初3個月內有病毒感染,可能引起本病。大約有10穿。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是由子宮內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暴性心肌炎主要是由柯薩奇病毒引起的;風濕熱的病因與人組溶血性鐽&菌感染有關。②其血疾患。高血壓是各種心腦血管疾病,尤其是僉心病和腦卒中的重要病因或誘因。弗雷明漢研究表明,血壓每升禽1.3處3,心腦血管的死亡率上升307糖尿病患者或逝糖高於正常者,易於並發心腦血管疾患並死於心腦血管病;慢性支氣管炎日久可形成慢性組塞性肺;腫,是引起肺心病的最常見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