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在任何時候麵對人際衝突,我們都不要首先就想自己要如何針鋒相對,以牙還牙,針對對方的職責或行動給予還擊以保護自己。因為太快的知覺反應,往往都是情緒化的反應,而不是真正積極有效的能夠促進問題解決的。所以,我們要學會讓自己冷靜下來,搞清楚情況,明白彼此內心的感受和想法,經過理性的思考,作出恰當的行動,這樣才不容易陷入因衝突而導致的不良後果中。同時。這也對正在成長的年輕朋友們極為有利。
46.愛可以化解仇恨與憤怒
一個心中擁有愛的人,幸福總會伴隨他,因為愛與幸福是不可分割的。暖意融融的歡快幸福之中總有愛的精靈。愛是無價的,但它並不需要花費任何代價。愛為自己的擁有者祈神賜福,由於愛,痛苦會化為幸福,傷心的淚水也會化作甘泉。
愛、希望和耐心是幸福之源。愛換來愛,愛讓希望插上翅膀,使內心永遠充滿活力。愛即仁慈、寬厚;愛即坦率、真誠。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源於愛。愛是光明的使者,是幸福的引路人。愛是“照耀茫茫草原的一輪紅日,是百花叢中的絢麗陽光”。無數歡快的念頭都從愛的呼喚中款款而來。而仇恨呢?仇恨也是相互的。你記仇,我記恨,仇恨會使我們變得狹隘偏激,使我們的心靈受到毒害。仇恨是魔鬼,是毒蛇,一切悲劇都是仇恨造成的。它是來自地獄的聲音,是撒旦的獰笑,是黑暗的使者。它是壓負在我們肩背、心頭的石塊,如果你不立即將其拋開,它會在你的身上不停地繁衍生息、滋生蔓延,從而使你負重難行,直至被壓垮。所有邪惡的念頭都是在仇恨的指使下從你的頭腦中蹦出來的,“惡向膽邊生”,得到的隻能是一杯苦酒,一杯不但使自己痛苦,而且還是身邊所有人難以下咽的毒酒。仇恨是可惡的,仇恨是要不得的,一個常常心懷仇恨的人,幸福與成功將離他越來越遠……
那麼,忘卻仇恨吧!要想快樂,要想成功,我們必須學會忘記仇恨。
忘記仇恨就是快樂。人人都有痛苦,都有傷疤,動輒去揭,便添新創。學會忘卻,生活才有陽光,才有歡樂。如果沒有忘卻,人不會有現實的快樂,隻會淹沒在對過去的懊悔、痛苦和對未來的恐懼、憂慮與煩惱之中,人的大腦與神經會因不堪重負而分崩離析,心靈會被人生必經的坎坷不斷咬噬著,永遠沒有喘息的機會;如果沒有忘卻,人們可能會因為人與人之間都會有的摩擦而終生沒有朋友、沒有伴侶;如果沒有忘卻,我們隻會在沒有多少記憶也不需要忘卻的嬰兒身上看到最天真的歡愉,卻不會看見任何一張洋溢著幸福的臉。
忘記仇恨就是博大,它能包容人世間的喜怒哀樂;忘記仇恨是一種境界,它能使人生躍上新的台階。忘記仇恨就是洞察。世界由矛盾組成,任何人或事情不會盡善盡美。無論是“患難之交”、“親朋好友”,還是“金玉良緣”、“模範丈夫”,都是相對而言的。他們的矛盾、苦惱常被掩飾在成功的光環下,而掩蓋的工具恰恰是忘記仇恨。不必羨慕人家,不要苛求自己,常用寬容的眼光看世界,事業、家庭和友誼才能穩固和長久。
忘記仇恨就是忍耐。同事的批評、朋友的誤解,過多的爭辯和“反擊”實不足取,惟有冷靜、忍耐、諒解最重要。古人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三分,海闊天空”,就是這個道理。
忘記仇恨就是瀟灑。“處處綠楊堪係馬,家家有路到長安。”寬厚待人,忘記仇恨,是事業成功、家庭幸福美滿之道。事事斤斤計較、患得患失,這樣活得也累。法國19世紀的文學大師雨果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人難得在滾滾紅塵中走一遭,何必尋找那麼多的煩惱呢?
實際上,忘記仇恨還是愛別人愛世界的一種方式。在現實生活中,你千萬不要拿顯微鏡看周圍。人人都有不足,事事都有缺陷。但是瑕不掩瑜,隻要我們忘記仇恨,不刻意追求完美,我們就會從中發現自己喜歡的方麵,從而擁有充實而美好的真實生活。
47.懂得調節自己包容別人
在與人相處時,要懂得駕馭好自己的脾氣,因為情緒的紊亂往往隻會使我們自食其果。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調節自我,麵對不順心或者不和諧的事情,我們要多一些包容和大度,盡量避免彼此之間衝突的發生。
(1)駕馭好自己的脾氣
有一位女孩,相當害羞,說話總是細聲細氣的,要是人家多看她兩眼,她就會羞得滿臉通紅,手足無措。可是有一次,她卻發了一場很大的脾氣。
那一天,放學後她搭公車回家,由於是下班下課時間,乘車的人很多,公共汽車擠得滿滿的,她很幸運地占了一個座位。在一處車站停車時,上來了一位抱著小孩子的老太婆,她連忙站起來讓座。沒想到站在她後麵的一個壯漢,竟然毫不客氣地一屁股坐下去,還抽著煙鬥,那位老太婆望了他一眼,不敢哼聲。
她可脾氣大了,厲聲對那男子說:“起來!不知禮讓的家夥,這是我讓給那位老太太坐的,你這麼健壯,就算是站一會兒,有什麼關係呢!”說得聲色俱厲,整個車廂的人眼光都投向她。
像她這樣溫和柔順的姑娘,一遇到不合理的事情時,也禁不住會大發脾氣,何況是普通人呢?所以說,每個人都有憤怒的情緒,每個人都有憤怒的時候,一發起怒來,常會演成燎原的大火,使我們變成另一個人。
憤怒是一種激烈情緒的表現,是一件壞事,也是一件好事,問題在於如何去利用它,操縱它。我們千萬要控製自己憤怒的情緒。遇到些狡猾的人,常常會故意激怒你,使你完全陷於被動的境地,處處挨打!
在證券交易所裏,馮國是個最善於激怒對方的人。他炒賣股票時,如果碰上對手,就馬上設法激怒人家,使對方失去理智。有一次,他看到一家大紡織廠的股票將會上漲,就準備大量購入。可是他碰到勁敵了。馬高也是個有眼光的人,他看中了這家紡織廠的股票,也準備大量購入。這一來,自然而然地形成兩個壁壘分明的陣營,都在搶購同一家股票。
股票價格由20元上漲至35元,在兩班人馬大量地搶購下,眼看還可以繼續上漲。
馮國看到股票漲到37元時,突然拋售出3萬股。馬高不明白對方突然拋售的原因,就采取觀望的態度。於是情勢大變,股票迅速下跌,低到與原來價格一般。這時,馮國異軍突起,馬上購入20萬股,價錢馬上又飛漲起來!氣得馬高大發脾氣!這一發脾氣,陣腳便亂了,馬上敗在馮國的手下了。
馮國先生驕傲地笑道:“我最喜歡看到人們大發脾氣。他們一發脾氣,就鬆了勁,亂了陣腳,使自己陷入絕境。”
所以,無論在什麼場合,首先要牢牢記住一個原則:“不要輕易地給別人激怒”。
不要給人家激怒,有一個好辦法,這是美國總統馬可利曾經使用過的。馬可利總統是個脾氣大得不得了的人,一遇到不如意的小事情,往往會大發脾氣,扯發、捶胸、頓足、狂叫,甚至還會摔東西!可是,他卻是個善於操縱脾氣的人,任何人都很難激怒他!
有一回,他委任一個人出任稅務局長,遇到議員們群起反對。反對黨的議員們,還組成一個小集團,當麵質問他憑什麼理由,做出這樣的決定。在這些議員中,有一個脾氣很大的家夥,他一見到馬可利總統的麵,不由分說地破口大罵,最最難聽的話也出口了。他的政敵以為這麼一搞,一定使得總統暴跳如雷,有一場好戲可看了!
但是,出乎意料地,總統卻微笑地默然不語,任憑那位議員大發脾氣。看到總統這般和顏悅色,那位議員反而覺得難為情起來,覺得自己身為議員實在也太失儀了。
等他發完脾氣之後,總統耐心地向他解釋“為什麼委任某人為稅務局長”的理由,那位議員奇跡般地不斷點頭稱是,認為總統的決定完全正確!
馬可利總統利用了那議員的憤怒情緒,把他征服了!
這可以說是一個大政治家風度!那麼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是否也該這樣做:別人發怒的時候,保持冷靜;別人用尖酸刻薄的話語來嘲笑我們的時候,裝作沒有聽到;別人用狡猾的手段來激怒我們的時候,如同置身事外,對於這些卑劣的手段,毫無感覺。
或許,你認為這樣“忍氣吞聲”,豈不使每個人都變成了唯唯諾諾的庸才,會為一般的人看不起。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甚是艱難的“忍氣吞聲”,有時會產生巧妙無窮的效果。
如果你懂得了矛盾規律,就會知道,一件事在某種情形下看起來是壞事,但卻隨時可變成好事!君不見叱吒風雲一時的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他念小學時,成績極差,遭到退學的處分,但他從此忍氣吞聲,潛心自修,成為一個軍事天才,戰場上所向無敵,這就是由壞而好的矛盾規律的明證,也是憤怒之下忍氣吞聲的結果。
由此看來,隻有聰明的人,才會領悟到忍氣吞聲的奧妙,隻要你能善於利用憤怒情緒,善於運用“忍氣吞聲”,隨時會獲得意想不到的益處!
(2)避免沒有意義的爭論
包容使被踩扁了的紫羅蘭在鞋底留下淡淡花香,給人們以溫暖和感動;包容使驕傲自負的廉頗負荊於藺相如,締造了“將相和”這一美談;包容使林肯麵對別人的諷刺給予謙讓的微笑,也最終成就了他光耀千古的人生。包容是一種胸懷,包容是一種涵養,包容是一種力量。生活需要寬容,人生歡樂之花需要寬容的春雨甘露來澆灌和滋潤,繁瑣的生活需要包容去調和。包容能夠避免許多沒有意義的爭論,使人們在心平氣和中感受人生的愉悅。
朱德同誌有詩曰:“腹中天地闊,常有渡人船。”包容就是一種高境界、高風格,是一個人內在素質的真實體現,也在一定程度上預示出一個人將來會否有所作為。《尚書》中說:“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太平禦覽》中有這樣的話:“誌大量小無勳業可為。”清人金纓有言:“能容小人,是大人;能培薄德,是厚德。”懂得包容的人必是大度之人,他們凡事不斤斤計較,處處謙虛禮讓。懂得包容的人必是淡然的人,不固執己見、不鑽牛角尖,不會為了一些問題與人爭辯不休,由此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沒有意義的爭論,並得到人們的尊重和敬佩。
有一次,在公共汽車上一個男青年往地上吐了一口痰,售票員看到後走上前去微笑著對他說:“同誌,為了保持車內的清潔衛生和大家的身體健康,請您不要隨地吐痰。”沒想到,那位男青年聽後不僅沒有為自己的錯誤行為道歉,反而氣勢洶洶地破口大罵,說出一些不堪入耳的髒話,最後還當著售票員和眾乘客的麵狠狠地向地上連吐幾口痰。那位售票員是個年輕的姑娘,麵對男青年的無理取鬧和蠻橫不講理,氣得她麵色通紅,眼淚在眼圈裏直打轉。
車上的乘客議論紛紛。有的是為售票員打抱不平,批評那個不講道理的男青年,有的是湊熱鬧幫著那個男青年起哄,有人悄悄地說把車開到公安局去免得一會兒在車上打起來。大家都認為接下來必定會有一場“熱鬧”的爭吵,但是,接下來的事情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隻見那位售票員定了定神,平靜地看了看那位男青年,擦了一下紅紅的眼睛,扭頭對大夥說:“沒什麼事了,請大家都回座位坐穩了,以免摔倒。”隨後,她從口袋裏拿出手紙,走到男青年麵前,彎腰將地上的痰跡擦掉,扔到了垃圾桶裏,然後若無其事地繼續賣票。
看到姑娘這一舉動,所有人都愣住了,車上頓時鴉雀無聲。那位本來得意洋洋、吊兒郎當,準備再吐痰的男青年仿佛舌頭突然短了半截似的,臉上的表情也不自然起來。過了一會,車到站了,在車還沒有停穩時,那男青年就急忙跳下車,頭也不回地大步走起來,但剛走了兩步,又突然折回來,跑到車窗外對售票員喊了一聲:“對不起!我錯了。”那位售票員姑娘還是什麼也沒說,隻輕輕地微笑了一下,點了點頭,就繼續平靜地賣票了。車上的人都笑了,七嘴八舌地誇獎這位售票員不簡單,沒說幾句話就將那個人給製伏了,大家都為這位寬容待人的售票員投去了讚許的眼光。在繁雜瑣碎的生活中,我們難免會碰到一些無理取鬧、蠻橫無理,甚至是心存惡意、故意尋滋鬧事的人。每當遇到這樣的事,常讓人覺得難以忍受,於是就開始了一場毫無意義的爭吵,甚至動起手來。這樣不僅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還會給自己帶來無謂的壞心情和不必要的麻煩。假若能夠像那位售票員一樣,用寬容之心去對待和處理那些無意義的取鬧,不僅能夠很好地解決事情,得到大家的讚許,還能夠讓那些無理取鬧的人自慚形穢,認識到自身的錯誤,這可比單純的爭吵效果要好的多。
試想,如果售票員與那位男青年吵起來,甚至對罵或動手,固然她是有理的,可是結果對她有什麼好處呢?對那個男青年有什麼教育意義呢?即使處罰了那位男青年,她充其量表現出的也隻是勉強盡了一個普通售票員的職責;而包容地去處理事情,則取得了道德上、人格上的勝利,不僅避免了一場毫無意義的爭論,還震動了那位男青年麻木的心靈,使他認識到了自身的錯誤。這難道不是一舉兩得之妙法嗎?
包容的人麵對生活中的不公平,能夠用寬廣的心胸去容納、去理解,不斤斤計較、不爭強好勝做無意義的爭論,給他人以平易近人、可敬可佩之感。這樣的人,人們就樂於與其接近,願意與其共事,心折氣服。相反,如果一個人心胸狹窄、斤斤計較、凡事爭強好勝、強詞奪理,他就不會有真正的朋友,必然落得個孤家寡人、一事無成的下場。
郭義是一家企業老總的助理,平時工作積極勤奮、做事雷厲風行,自認這次委任人事經理一職非他莫屬,但當工作人員把選票結果公布出來時,他卻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因為選舉結果竟然是才智、能力遠不如他的曉峰當上了,為此郭義很是氣憤和不解。後來還是一個同事告訴了他,他沒有被選上的原因,因為他太爭強好勝,死鑽牛角尖,凡事都要與人爭個高下,沒有寬容之心,即便他能力很強,大家也是對他敬而遠之。
相反,那個曉峰雖然才智、能力不及他,但人家待人寬容友善,與公司同事關係都很融洽,大家都覺得曉峰做人事經理更合適,更有利於公司的發展。聽了這位同事的一席話,郭義反思一下自己平時的為人處世態度,覺得自己都不會喜歡和自己這種人處事,於是在以後的工作中,他學會了理解、學會了包容,不再凡事都爭論不休,領導說他變得穩健幹練了,同事也都樂於與他共事,不久他就被提拔為公司財務主管,獲得重用。
古人雲: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為人處世,當以寬大為懷,寬容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生活之中難免有磕磕碰碰,一句善意的道歉,一個真誠的笑臉,就足以讓矛盾冰消雲散,就足以讓不快隨風而去。從曆史的帝王將相,到民間凡夫俗子,從一個國家,到普通的小家庭,之所以能夠和睦相處,就因為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盛開著一朵寬容之花,那是天底下最美的花朵。
大山不語,是因為它的寬容,才有了和諧動人的自然風景;大海蔚藍,是因為它的寬容才有了深邃博大的底蘊;穀穗低頭,是因為它的寬容,奉獻給了人們沉澱的果實。萬事萬物,都是以它的寬容在為世界創造奇跡和給生命賦予新的活力。
我們處在這個繁雜的社會中,每天都需要麵對和處理許多繁瑣的事情,自然免不了會出現缺點和錯誤。在與人的交往過程中,難免會產生各種大大小小的摩擦、隔閡。一個人自己說錯話、做錯事,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寬容和諒解。自然而然,別人說錯話、辦錯事時,自己也應當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地來給予諒解和寬容。不能完全隻從自己的立足點出發,與人發生爭論甚至大吵大鬧,這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是毫無意義的。
古人有雲“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聖經》中也有這麼一句話:“你待人當如人之待你。”西方人認為這是為人處世的“黃金規則”。這就是說,別人對待你的方式,是由你對待別人的方式決定的。這是一條普遍適用的規律。隻有相互包容了、理解了,才能化解矛盾和隔閡,避免一些毫無意義的爭論和吵鬧產生。這樣人際關係才能融洽,個人順利發展才有了很好的保障和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