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說:可敬之人必有可愛之處,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敬之人的可愛之處與可憐之人的可恨之處,自然也包括甚至主要是指其人的性格方麵。可敬、可愛的性格無疑是為人立世的牢固根基,而可憐可恨的性格當然就是導致失敗的致命因素。
因此,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的過來人才說:看一個人的命運如何,隻看他的性格就行了。縱觀古今成功者的經驗和失敗者的教訓,我們可以一言以蔽之曰:性格就是命運。
不懼清渾,江河流遠
古往今來,人們一直在孜孜以求地探討什麼樣的性格最利於立身處世?對於奔走於滾滾紅塵中的不論哲聖賢明,還是凡體俗胎,這都是一個既現實又重要的問題。有人推崇直率,有人欣羨圓滑,儒家聖人則宣示中庸。而所謂中庸,就是兼具各種性格因素,根據具體事情,具體環境,具體人物,恰當地表現處置態度和行為;不僅要慮及初衷和目的,更要斟酌手段和方法。
是的,光憑良好願望未必能如願以償,這對小人物來說是如此,對置身於社會漩渦中的大人物就更是如此。
在中國古代社會,那些開國權臣能善始善終的不多。在這方麵,做得最為出色的當屬漢朝的蕭何。蕭何與劉邦早就相識,當時,劉邦做泗水亭長,蕭何是沛縣功曹,兩人是同鄉。蕭何知識豐富,又十分熟悉法律,劉邦對他就格外尊重和信服。劉邦每有什麼處理不當的事,蕭何總會幫忙指點,為他掩飾通融,因此兩人的關係越來越密切。
劉邦自沛縣起兵後,蕭何一直跟隨,劉邦差不多對他言聽計從。楚漢相爭乃至漢朝開國的大政方針,幾乎皆出自蕭何之手,蕭何可謂勞苦功高。蕭何治理國家的確有一套,不久就“漢中大定”,百姓皆樂意為蕭何奔走,蕭何對劉邦的糧草供應也充足及時。史書上這樣記載說,“楚漢戰爭之始,漢王劉邦令丞相蕭何留守關中,輔佐太子劉盈,治理郡縣,籌集糧餉,自統大軍東討項羽。”當然,劉邦對蕭何也不是毫無戒心,但蕭何發現後都能小心謹慎地處理好。
在楚、漢兩軍相持的艱苦階段,戰鬥異常慘烈。劉邦卻接連派出使臣返回關中,專門慰問蕭何。對此,蕭何未加多想,而門客鮑生卻找到蕭何說:“現今,漢王領兵在外,風餐露宿,備嚐辛苦,反而幾次派人前來慰問丞相,這是對丞相產生了疑心。”蕭何一聽,頓時醒悟,忙討教應對之策,鮑生接著又獻策:“為避免生出禍端,丞相不如在親族中挑選出年輕力壯的子侄,讓其押運糧草,前往滎陽從軍。這樣一來,漢王就不會有疑心了。”蕭何依計而行,派了許多兄弟子侄,押著糧草,前往滎陽。劉邦聽說丞相運來了糧餉,並派不少親族子弟前來從軍,心中大悅,傳令親自接見。當問到蕭何丞相近狀時,蕭家子弟齊道:“托漢王洪福,丞相一切安好,但常念大王櫛風沐雨,馳騁沙場,恨不得親自相隨,分擔勞苦。現特遣臣等前來從軍,願為大王效命。”劉邦非常高興地說道:“丞相為國忘家,真是忠誠可嘉!”當即,召入部吏,令將蕭家子弟,量才錄用。對蕭何的疑慮,也因此而解。
後來劉邦還曾多次對蕭何有所疑慮,都被蕭何小心翼翼地化解了。但有一次也很危險,在門客召平的幫助下才順利過關。召平是個非常有見識的人,秦時為樂陵候,秦滅後淪為布衣,生活貧困,靠在長安東種瓜為生,因所種瓜甜,時人稱為樂陵瓜。蕭何入關後,聞召平有賢名,遂將其招至幕下。漢十年(前197年)九月,韓信乘機欲謀為亂,呂後在蕭何的幫助下,設計擒殺了韓信。劉邦得知後,便遣人返回長安,拜蕭何為相國,加封五千戶,並賜給了他五百人的衛隊。眾臣聞訊,紛紛前來祝賀,獨召平前來相吊。
召平對蕭何說:“公自此將有大禍了!”蕭何一驚,忙問:“君何出此言?”召平道:“聖上連年征戰,隻有您安守都城,不冒風險。今韓信剛欲反長安,聖上已生疑心。給您加封、派衛隊護衛,名為寵公,實則疑公,這不是大禍將臨了嗎?”蕭何聽後,恍然大悟,急問:“君言甚是,不知如何才好?”召平說:“公可讓封勿受,並將私財取出,移作軍需,方可免禍。”蕭何點頭稱是,於是,他隻受相國職銜,讓還封邑,並以家財佐軍。劉邦聽後,疑心大解。
淮南王英布反,劉邦揮師南征英布。征戰期間,劉邦多次派使回長安,問相國近來做何事。使臣回報說:“因陛下忙於軍務,相國在都城撫恤百姓、籌辦軍糧等。”一門客聽說了這件事,找到蕭何說:“您離滅族不遠了。”蕭何頓時大驚失色,不知為何。客又接著說:“公位至相國,功居第一,無法再封了。主上屢問公所為,恐公久居關中,深得民心,若乘虛而動,皇上豈不是駕出難歸了?今公不察上意,還勤懇為民,則更加重了主上的疑心,試問如此下去,大禍豈不快要臨頭了嗎?現在為您著想,您不如多購田宅,強民賤賣,自毀賢名,使民間說您的壞話。如此,主上聞知後,您才可自保,家族亦可無恙。”蕭何照計施行,劉邦得知後,方安下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