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品人之性,可知其命運(1)(3 / 3)

在大臣們之間製造不和,一直是女皇帝武則天行之有效的馭臣之道,想不到這一招卻在狄仁傑麵前失了效。武則天失望之餘,卻也不得不在心裏讚歎狄仁傑的耿直。

對待朋友、同僚乃至政敵,狄仁傑都可以說是一個謙謙君子,但是,在涉及到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時,他卻十分固執,寸步不讓,甚至皇帝的賬也不買,與平時判若兩人。

都說武則天心狠手辣,但在狄仁傑這裏應另當別論。每當武則天有不對的地方,狄仁傑會毫不客氣地指出來。

也許確實被狄仁傑的耿耿忠心所感動,對臣下一貫非常苛刻的武則天對狄仁傑卻十分敬重。狄仁傑秉性耿直,喜歡據理力爭,有時不免當麵頂撞武則天,武則天不但不介意,反而常常會很爽快地接受狄仁傑的意見。

有一次,武則天到三陽宮(在洛陽附近)避暑,有一個西域來的和尚邀請武則天去觀賞佛教聖物舍利子,篤信佛教的武則天很高興地答應了。但是她正準備出發時,狄仁傑卻跪到了馬前,他振振有詞地說:“佛不過是夷狄之神,不應淩駕於天下主之上。再說山路險狹,很不安全。陛下此行實在有所不宜。”當時武則天對狄仁傑的話一笑置之,仍堅持上了路。但是走到半路,她卻越想越覺得狄仁傑說得有理,於是又下令打道回府,一邊還自我解嘲道:“這是為了成全我這位直臣的氣節。”其實,除了自我解嘲,武則天恐怕也經過了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她權衡利弊,斟酌得失,理智終於戰勝了感情。這就不僅證明了狄仁傑的遠見卓識,同時也證明了武則天並非一代庸主。

上麵那件事沒過多久,武則天準備塑一座大佛像,為了籌集造像的資金,她下令全國的僧民捐款,搞得頗為興師動眾。這時又是狄仁傑上了一疏,在疏中指出了佛教泛濫的危害,同時也說明了造像的勞民傷財與佛教本義的相悖之處,既義正辭嚴又有理有節。武則天讀後不由得感歎道:“狄仁傑為朕做善事,朕怎麼能違背他的好意呢?”造像之議由此作罷。聰明的武則天,當然有時不免做一些出格的事,但她也有從善如流的一麵;一個聰明而能幹的皇帝,不會反感一個聰明而能幹的大臣的。

武則天平時尊稱狄仁傑為國老,而不直呼他的名字,這更是其他大臣望塵莫及的殊榮。狄仁傑晚年腿腳不便,武則天便讓他在朝見的時候不要行跪拜之禮,並開玩笑說:“每次見到你跪,朕的身子也會痛起來。”當時的大臣都必須在宮裏宿值,考慮到狄仁傑年老體弱,武則天就免除了他的差使,並對其他大臣說:“你們盡量不要去麻煩狄公,除非是軍國大事。”與其他許多在武則天手下或被殺或遭貶的重臣相比,狄仁傑實在算得上是一個幸運兒。考慮到他並不是一個曲意逢迎、明哲保身的佞臣,他的多姿多彩的政治生涯更可以說是一個奇跡了。

雖是奇跡,自然也有其必然。那就是武則天不是隋煬帝,不是桀紂之君,狄仁傑也不是“文死諫”般隻為求名的庸才。狄仁傑的直確實是忠心耿耿的直,是不攙雜個人利害思考的直,同時他也善直,讓聰明能幹而愛才惜才的武則天明白他的直是為了什麼。

從懦弱的性格到可卑的結局

《紅樓夢》開卷第一回寫到英蓮(香菱)“有命無運,累及爹娘”時,脂硯齋曾批道:“八個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誌士,屈死多少詞客騷人!”

我們不禁要問:“有命無運”純屬天然定數嗎?其實未必盡然。我們不完全否認命運弄人,但也不能凡事都歸結於命運。有許多時候命運都是由自己的性格造成的。征之古今,例證委實頗多。

楚漢相爭之時,韓信背水列陣,疑兵易幟……一係列奇謀妙計讓他成為一代名將,但其性格也有猶豫的一麵。劉邦得天下而誅功臣,他自然也在名單之列。有識之士蒯通、鍾離昧等皆察出劉邦的陰謀,勸韓信舉兵自立,而他一次次放過機會,猶豫不決,說反卻沒起兵,說不反卻有人為其籌劃,竟然如此婆婆媽媽。而劉邦雖粗人,但心不粗,他與呂後先下手為強,快刀斬亂麻,將其誅殺了。而韓信或許直到臨死,還沒決定反還是不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