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之鬆,下有茯苓,上有兔絲,上有叢蓍,下有伏龜,聖人從外知內,以 見知隱也。喜武非俠也,喜文非儒也,好方非醫也,好馬非騶也,知音非瞽也, 知味非庖也。此有一概而未得主名也。被甲者非為十步之內也,百步之外,則爭 深淺,深則達五藏,淺則至膚而止矣。死生相去,不可為道裏。楚王亡其猿,而 林木為之殘;宋君亡其珠,池中魚為之殫。故澤失火而林憂。上求材,臣殘木; 上求魚,臣乾穀;上求楫,而下致船;上言若絲,下言若綸。上有一善,下有二 譽;上有三衰,下有九殺。大夫種知所以強越,而不知所以存身;萇弘知周之所 存,而不知身所以亡。知遠而不知近。
畏馬之辟也,不敢騎;懼車之覆也,不敢乘;是以虛禍距公利也。不孝弟者, 或詈父母。生子者,所不能任其必孝也,然猶養而長之。範氏之敗,有竊其鍾負 而走者,鎗然有聲,懼人聞之,遽掩其耳。憎人聞之,可也;自掩其耳,悖矣。升之不能大於石也,升在石之中;夜不能修其歲也,夜在歲之中;仁義之不能大於道德也,仁義在道德之包。先針而後縷,可以成帷;先縷而後針,不可以成衣。 針成幕,成城。事之成敗,必由小生。言有漸也。染者先青而後黑則可, 先黑而後青則不可;工人下漆而上丹則可,下丹而上漆則不可。萬事由此,所先 後上下,不可不審。水濁而魚噞,形勞而神亂。故國有賢君,折衝萬裏。因媒 而嫁,而不因媒而成;因人而交,不因人而親。行合趨同,千裏相從;行不合, 趨不同,對門不通。海水雖大,不受胔芥,日月不應非其氣,君子不容非其類也。 人不愛倕之手,而愛己之指,不愛江、漢之珠,而愛己之鉤。以束薪為鬼,以 火煙為氣。以束薪為鬼,朅而走;以火煙為氣,殺豚烹狗。先事如此,不如其後。 巧者善度,知其善豫。羿死桃部,不給射;慶忌死劍鋒,不給搏。滅非者戶告之 曰:“我實不與我諛亂。”謗乃愈起。止言以言,止事以事,譬猶揚堁而弭塵, 抱薪而救火。流言雪汙,譬猶以涅拭素也。
矢之於十步貫兕甲,於三百步不能入魯縞。騏驥一日千裏,其出致釋駕而僵。 大家攻小家則為暴,大國並小國則為賢,小馬非大馬之類也,小知非大知之類也。被羊裘而賃,固其事也;貂裘而負籠,其可怪也。以潔白為汙辱,譬猶沐浴而抒溷,薰燧而負彘。治疽不擇善惡醜肉而並割之,農夫不察苗莠而並耘之,豈不虛哉!壞塘以取龜,發屋而求狸,掘室而求鼠,割唇而治齲。桀、蹠之徒,君子不與。殺戎馬而求狐狸,援雨鱉而失靈龜,斷右臂而爭一毛,折鏌邪而爭錐刀,用 智如此,豈足高乎!
寧百刺以針,無一刺以刀;寧一引重,無久持輕;寧一月饑,無一旬餓。萬人之蹪,愈於一人之隧。有譽人之力儉者,舂至旦,不中員呈,猶謫之。察之,乃其母也。故小人之譽人,反為損。東家母死,其子哭之不哀,西家子見之,歸 謂其母曰:“社何愛速死,吾必悲哭社!”夫欲其母之死者,雖死亦不能悲哭矣。 謂學不暇者,雖暇亦不能學矣。見窾木浮而知為舟,見飛蓬轉而知為車,見鳥跡 而知著書,以類取之。以非義為義,以非禮為禮,譬猶倮走而追狂人,盜財而予乞者,竊簡而寫法律,蹲踞而誦《詩》、《書》。割而舍之,鏌邪不斷肉;執而 不釋,馬犛截玉。聖人無止,無以歲賢昔,日愈昨也。
馬之似鹿者千金,天下無千金之鹿。玉待礛諸而成器,有千金之璧,而無 錙錘之礛諸。受光於隙,照一隅;受光於牖,照北壁;受光於戶,照室中無遺 物;況受光於宇宙乎!天下莫不藉明於其前矣。由此觀之,所受者小,則所見者 淺;所受者大,則所照者博。江出岷山,河出昆侖,濟出王屋,潁出少室,漢出嶓塚,分流舛馳,注於東海,所行則異,所歸則一。通於學者若車軸,轉轂之中,不運於己,與之致千裏,終而複始,轉無窮之源。不通於學者若迷惑,告之以東 西南北,所居聆聆,背而不得,不知凡要。
寒不能生寒,熱不能生熱;不寒不熱,能生寒熱。故有形出於無形,未有天地能生天地者也,至深微廣大矣!雨之集無能霑,待其止而能有濡;矢之發無能貫,待其止而能有穿。唯止能止眾止。因高而為台,就下而為池,各就其勢,不敢更為。聖人用物,若用朱絲約芻狗,若為土龍以求雨。芻狗待之而求福,土龍待之而得食。魯人身善製冠,妻善織履,往徙於越而大困窮,以其所修而遊不用之鄉。譬若樹荷山上,而畜火井中。操釣上山,揭斧入淵,欲得所求,難也。方車而庶越,乘桴而入胡,欲無窮,不可得也。楚王有白蝯,王自射之,則搏矢而熙;使養由基射之,始調弓矯矢,未發而蝯擁柱號矣,有先中中者也。
咼氏之璧,夏後之璜,揖讓而進之,以合歡;夜以投人,則為怨,時與不時。畫西施之麵,美而不可說,規孟賁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人有昆弟相分者,無量,而眾稱義焉。夫惟無量,故不可得而量也。登高使人欲望,臨深使人欲窺,處使然也。射者使人端,釣者使人恭,事使然也。曰:“殺疲牛可以贖 良馬之死,莫之為也。殺牛,必亡之數,以必亡贖不必死,未能行之者矣。季孫氏劫公家,孔子說之。先順其所為,而後與之入政。曰:“舉枉與直,如何而不得?舉直與枉,勿與遂往。”此所謂同汙而異途者。
眾曲不容直,眾枉不容正,故人眾則食狼,狼眾則食人。欲為邪者,必相明正;欲為曲者,必相達直。公道不立,私欲得容者,自古及今,未嚐聞也。此以善托其醜。眾議成林,無翼而飛,三人成市虎,一裏能撓椎。夫遊沒者不求沐浴, 已自足其中矣。故食草之獸,不疾易藪;水居之蟲,不疾易水。行小變而不失常。信有非禮而失禮。尾生死其梁柱之下,此信之非也;孔氏不喪出母,此禮之失者。曾子立孝,不過勝母之閭;墨子非樂,不入朝歌之邑;曾子立廉,不飲盜泉;所謂養誌者也。紂為象箸而箕子希,魯以偶人葬而孔子歎。故聖人見霜而知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