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間空氣中對人(:是衡量車間空氣汙染程度的衛生標準,是進行常規衛生監督的依據。車間空氣中毒物的濃度是否超過(:,不能作為診斷職業病的依據。對於易透過皮膚吸收的毒物,即使空氣中毒物濃度低於關八(:,也難以保證從業工人的健康,應加強皮膚接觸的防護。空氣中同時存有多種毒物時,要根據毒物間聯合作用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評價。

二、勞動衛生和職業病管理’

1.勞動衛生管理

(1)管理依據

國家頒布的各種勞動衛生方麵的法律、法規、規章、條例和衛生標準是勞動衛生管理的依據。

(2)管理機構

我國勞動衛生工作的最高管理機構是衛生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下設的勞動保護部門也是管理機構。勞動衛生的管理活動主要是通過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的領導及勞動衛生專業機構的業務工作實現的。管理分級’

我國衛生部門的勞動衛生工作實行四級管理,並建立職責任務分級負責製。四級管理機構為:國家級勞動衛生機構(全國勞動衛生職業病防治中心);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衛生機構;地、市、盟、州勞動衛生機構;縣、旗、區勞動衛生機構。

(3)管理手段

為加強勞動衛生管理,除切實抓好四級勞衛管理工作外,還必須輔以其他行政手段,9前常用的手段有以下幾種:①法律製裁措施;②經濟懲罰措施;③權力行政手段;④政策鼓勵手段;⑤信息交流手段。

職業病管理

(1)職業病的管理依據

職業病的管理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以及《職業病範圍和職業病患者處理辦法的規定》、《職業病診斷管理辦法》、《職業病報告辦法》。

(2)職業病診斷

①職業病診斷機構:職業病診斷應當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醫療衛生機構承擔。②診斷標準:職業病的診斷必須嚴格遵照國家頒發的《職業病診斷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進行。③會診製度:有疑難病例難以確診時應提交上一級承擔職業病診斷的醫療衛生機構會診。如仍無法確診,或受設備、條件所限,可辦理正式手續到外地上一級專業部門協助確診。④職業病診斷證明書: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應當由參與診斷的醫師共同簽署,並經承擔職業病診斷的醫療衛生機構審核蓋章。職業病診斷證明書一式三份,一份交患者,份交患者所在單位,一份存檔。診斷書應注明有效日期和複查日期。

職業病報告

國家頒布的《職業病報告辦法》具有法律的嚴肅性,任何虛假、瞞報、偽報、篡改都是違法行為。任何單位發生的職業病,一律向所在地區的職業病管理機構報告,並由其統一彙總逐級上報。報告要及時,急性職業病應在24小時內上報,慢性職業病一經確診,由診斷機構在15天內報出。

(3)建立職業病檔案

職業病檔案對製定職業病防治計劃、提供科研的基礎資料有重要作用。

(4)職業病患者的管理,職業病患者的管理包括:按疾病的類別、程度分別處理;健康監護和定期複查;勞動能力鑒定;急性職業病個案調查;慢性職業病動態訪視。

三、勞動衛生監督

1.勞動衛生立法

(1)職業病防治法

為了預防、控製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促進經濟發展,根據憲法,製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此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職業病防治活動。

(2)勞動衛生法規

由國務院依據憲法和法律製定,主要有《工廠安全衛生規程》、《中華人民共和國塵肺病防治條例》等。

2.勞動衛生規章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或會同其他部門,根據法律和國務院行政法規,在本部門權限內製定的行政規章,-般鳳於施行細則。如衛生部公布的《職業病診斷管理辦法》等。勞動衛生標準、職業病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①勞動衛生標準:經常用到的標準如《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等。②職業病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已列人國家標準的有苯中毒、慢性三硝基甲苯中毒,以及《塵肺X線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等數十項。

3.勞動衛生監督內容

(1)預防性衛生監督

是指地方勞動衛生機構對新建、改建、擴建企業的建設項目中的勞動衛生防護措施,是否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所進行的勞動衛生監督。

①審查平麵圖。對廠址的選擇與規劃進行全麵分析、論證,做出衛生結論。②審查生產、生活飲用水的水源,是否存有汙染,如何處理和排放。③重點審查廠房和車間的設計是否符合勞動衛生的標準。④審查輔助用房的設計是否符合衛生要求。⑤參加竣工驗收。建設項目完成後,勞動衛生監督機構應派技術人員深人建設單位,對建設項目進行勞動衛生調查和鑒定,其內容包括衛生防護措施的效果和對生產場所粉塵、毒物及理化因素濃度的測試工作。綜合分析,做出科學的勞動衛生學評價,向建設單位簽發勞動衛生鑒定證書。

(2)經常性衛生監督

是地方勞動衛生監督機構對現有企業貫徹執行衛生法規和衛生標準的情況,隨時或定時進行的衛生監督,並根據結果做出及時處理。監督內容包括:

①勞動過程和勞動環境中有無職業性有害因素、種類、程度、性質等,是否符合標準。②存有毒物的場所是否有相應防護措施,各種設備檢查、維修以及存在問題。③對接觸毒物的工人,是否按規定進行了就業前和工作中的定期查體,建立了健康檔案。④對確診的職業病患者是否按規定進行了登記處理。⑤有無勞動崗位的安全操作規程和必備的個人防護措施。

事故性衛生監督

事故性衛生監督主要指工業企業一旦發生急性中毒事故,衛生部門應對其實行衛生監督,具體工作包括:①現場調查與取證;②根據調查結果作出事故分析;③對中毒事故提出監督處理意見,並立案和逐級上報;④待案件處理完畢,應及時作出案件總結報告,予以結案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