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要點[考試大綱]

一、糧穀和蔬菜的衛生

①穀類食品的主要衛生問題;②蔬菜水果的主要衛生問題。

二、肉類食品的衛生

①屠宰後肉品的理化變化;②常見病畜肉的鑒定與處理。

三、奶類食品的衛生

①奶的衛生問題;②奶的消毒;③消毒牛奶的衛生標準。

四、魚類食品的衛生

①魚類的主要衛生問題;②鮮魚死後變化及保鮮。

五、蛋類的衛生問題

①鮮蛋微生物汙染及腐敗變質;②鮮蛋儲存時的變化及衛生質量鑒定;③鮮蛋儲存的衛生。

六、食用油脂的衛生

①油脂酸敗及預防措施;②食用油脂中真菌毒素及其他有害物質的汙染。

七、酒類食品的衛生

①蒸餾酒;②發酵酒;③配製酒。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糧穀和蔬菜的衛生

1.穀類食品的主要衛生問題

穀類食品的主要衛生問題有:黴變及真菌毒素的汙染;農藥殘留;汙水灌溉農田對穀類的汙染;糧食中混雜有害植物種子。

蔬菜水果的主要衛生問題

主要是腸道致病菌和寄蟲卵汙染、農藥汙染與殘留、工業廢水的汙染以及腐爛變質與亞硝酸鹽問題。

二、肉類食品的衛生

1.屠宰後肉品的理化變化

牲畜屠宰後從鮮肉變為腐敗肉要經過僵直、後熟、自溶和腐敗四個階段,首先在組織酶或細菌作用下,糖再分解為乳酸,值降至肌凝蛋白的等電點時,即出現僵直;此後,糖原繼續分解,肌肉變得鬆軟多汁,稱為後熟。當存放於室溫或溫度高時,組織酶仍可使組織分解,影響其感官性狀,稱為自溶。生產加工等環節中被汙染或不健康的牲畜肉其蛋白質、脂肪可被分解,引起肉品的腐敗。

2.常見病畜肉的鑒定與處理

(1)炭疽

病原體為炭疽杆病,抵抗力弱;芽胞型抵抗力強,需100,5分鍾殺滅;感染途徑主要為皮膚和呼吸道,消化道較少。發現病畜的飼養間和屠宰車間用2070漂白粉溶液或5甲醛溶液消毒;病畜不準解體,須整體化製或深坑加石灰掩埋。

(2)囊蟲病

家畜為絛蟲的中間宿主,幼蟲在豬或牛肌肉組織內形成囊尾蚴。肉眼可見白色,半透明水泡狀包囊,一端為乳白不透明頭節。此種肉為稱為米豬肉。病畜肉處理:40。肌肉上囊尾蚴或鈣化蟲體少於3個者,用冷凍或鹽醃處理;400肌肉上有4~5個囊尾蚴,則高溫處理;6個以上者工業用或銷毀。

三、奶類食品的衛生

1.奶的衛生問題

正常奶為均勻的乳白色混懸體,無凝塊和沉澱,稍甜且具有芳香味。奶的理化性質受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因素的影響,可產生一係列變化。奶中細菌特別是乳酸杆菌可分解乳糖轉化為乳酸,使奶呈酸味,進而使乳蛋白、酪蛋白沉澱。奶加熱時隨溫度升高,乳蛋白逐漸凝固。微生物汙染是奶的主要衛生問題。初擠出的奶含抗菌物質溶菌酶。如不及時冷卻,微生物可大量繁殖,造成腐敗。

2.奶的消毒

奶的消毒方法有巴氏消毒法、煮沸消毒法和蒸氣消毒法。

消毒牛奶的衛生標準

具有消毒牛乳固有的純香味,無其他任何外來滋味和氣味。色澤為乳白色或稍帶微黃色。呈均勻的流體,無沉澱、無凝塊、無機械雜質,無黏稠和濃厚現象。

四、魚類食品的衛生

1.魚類的主要衛生問題

魚死後的變化與畜肉相似。僵直是魚鮮度的良好標誌,僵直期後,肌肉失去了彈性;自溶的同時微生物易侵人,魚體出現腐敗。

2.鮮魚死後變化及保鮮

(1)鮮魚死後的變化

魚離開水後,體表即分泌出一層透明的黏液,主要是粘蛋白’因不能呼吸,很快死亡。魚死後的變化與畜肉相似,首先出現僵直,魚的僵直先從背部肌肉開始,逐漸遍及整個魚體。僵直的魚,用手握魚頭時,魚尾不下垂,手指按壓肌肉有彈性,不凹陷,口不張,鰓緊閉,體表有光澤,眼球飽滿凸出,角膜光亮透明。魚的僵直是新鮮魚的特征。

自溶的同時微生物易於侵入,極易發生腐敗變質。在細菌酶的作用下,魚體表分泌的黏液蛋白分解,呈現混濁,並有臭味;眼球周圍組織分解,眼球下陷,混濁無光;鰓由鮮紅色變為暗褐色,有臭味;體表結締組織變軟,鱗易脫落;腸內微生物大量繁殖產氣,腹部膨脹,肛門突出,魚體放在水中腹部向上露出水麵。細菌侵人脊柱使兩旁大血管破裂,致周圍組織發紅,出現“脊柱旁發紅”特征。在細菌繼續作用下,腐敗過程延續,可導致肌肉破裂並與魚骨分離,至此,魚體已達到嚴重腐敗變質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