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兒:“講完了嗎?”
阿江:“講完了。”
月兒:“你少講了一段。”
阿江:“不愧是茶娘。還真不能偷工減料啊!”
月兒:“那就快講吧。”
阿江補講道:“……芙蓉山上住著一位麵如芙蓉的美貌姑娘,和年邁的母親種茶為生。她種的茶特別香,遠近的人都喜歡喝她的茶。可是,她的茶隻給窮人喝,不給財主喝。有年春天,芙蓉姑娘正在采茶,山下財主王員外帶了一幫狗腿子上山,逼她做茶。脾氣倔強的芙蓉姑娘堅決拒絕,氣得王員外猴臉鐵青,命狗腿子毒打她一頓,把她扔到茶樹林中。村裏一個名叫智明的小夥子上山來幫芙蓉姑娘采茶,發現她血淋淋地躺在茶樹林中,因傷重隻說了一句話:‘智哥,就將我埋在這塊茶園裏。’她便離開了人世。智明按照遺囑,在茶園裏安葬了她,不久,芙蓉姑娘的老母因氣病交加也去世了。第二年春天,芙蓉姑娘墳上長出一株茶葉苗,下端出現一眼泉水。有天晚上芙蓉姑娘托夢智明,要他穀雨那天,采她墳頭的那棵茶葉苗,喝了會長命百歲。智明依夢中指點采回茶葉一泡,熱氣升騰後,變成一朵芙蓉花,端杯喝茶,隻覺味醇鮮濃……長老含淚續說:‘我就是那個智明,發誓終身不娶,落發為僧,在芙蓉姑娘墳墓邊修了這個寺廟’。”
月兒又說:“還沒有講完呢!”
阿江笑說:“已經講完了呀。”
月兒:“沒有。不許偷工減料,從實講來……”
阿江佩服月兒對茶文化的知曉,便說:“從實講,從實講還不行嗎?”
月兒撲哧一笑:“阿江哥請講。”
阿江便講:“王知縣在芙蓉寺住一夜,第二天就要回縣衙。臨行前,長老贈給一包芙蓉青茶和一葫蘆泉水。並再三囑咐道:‘芙蓉茶隻有用芙蓉泉水衝泡,才會出現芙蓉奇跡。’王知縣回縣衙的第二天,正好湘陰知縣求訪。王知縣立即命書童取芙蓉茶水招待同窗。隻見沸水衝泡茶碗內,芙蓉奇跡便出現了。湘陰知縣連稱:‘仙茶,仙茶!’王知縣又將其來曆告訴了他。臨行時,王知縣把芙蓉茶送一半給同窗好友。卻說這湘陰知縣是個官迷心竅之人,得了芙蓉茶後,如獲至寶,連夜趕往京城,向皇上邀功請賞去了。皇上聞奏即宣獻茶人上殿,問明底細後,命馬上泡茶試驗。湘陰知縣急忙衝泡,誰知開水入杯後,茶葉上下沉浮,並不見芙蓉奇觀。皇上龍顏大怒:‘小小知縣,竟敢戲弄寡人,罪該萬死!’湘陰知縣嚇得渾身發抖,戰戰兢兢說道:‘此茶乃好友益陽知縣王守仁所獻,我不過是跑腿而已,乞望萬歲寬容。’皇帝聽了,傳旨命王守仁火速進京。王知縣接到聖旨,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日夜兼程趕來京都。金鑾殿上,皇上怒發衝冠,禁軍上前要綁王知縣。王知縣挺立殿上說:‘死要死得清白,不知小人犯了何罪?’這時,皇帝從龍案上拋下一包茶葉說道:‘欺君之罪,不可不斬。’王知縣這才恍然大悟,忍住怒火奏道:‘芙蓉仙茶乃清高之物,隻有那聖潔的芙蓉泉水才能出現奇觀。若陛下恩準小人去芙蓉山取來泉水,定會出現奇觀。’皇帝聽了,準他一個月假期去取泉水,如果不成,滅他九族。王知縣日夜兼程趕往安化芙蓉寺,將經過情況告訴長老,長老將盛著芙蓉泉水的一個葫蘆交給知縣,他拜謝長老後趕來京城。知縣一手提葫蘆,從容上了金鑾殿試茶,他親自取葫蘆中泉水燒開,將芙蓉茶放入白玉杯內一衝,芙蓉奇觀出現了,百官們翹首踮腳觀望,齊聲祝福皇上洪福齊天。皇帝高興地說:‘念你獻茶有功,升為江南巡撫。’王知縣回到驛館,感慨萬千,芙蓉茶品質清高,我何不效仿,遂辭官為僧,拜智明和尚為師。一直活到一百歲時才圓寂。”
太陽從地平線升起來了。東方亮堂堂的。這時,運河兩岸的景色漸漸清晰,人在岸上走,船在水裏行,清晰如畫的景色收進月兒的眼簾。
月兒:“你講我聽,是否覺得不公平?”
阿江:“是啊,我班門弄斧,敢在茶娘麵前講茶呢,該你講啊!”
月兒:“那好吧,我也講一個才公平,是嗎?”
阿江:“快講,快講,我洗耳恭聽。”
月兒指著艙外,故意賣關子:“你看,那些飛鳥在為我們送行呢!”
阿江催促:“快講,快講吧。”
月兒便開始講述:“安徽省休寧縣有座鬆羅山,山上產茶頗為有名,叫鬆羅茶。鬆羅茶不僅香高味濃,而且能夠治病,至今京津濟南一帶的老中醫開方用鬆羅茶的仍然很多。鬆羅茶主治高血壓、頑瘡,還可化食通便。至於鬆羅茶的來曆,傳說是明太祖洪武年間,鬆羅山的讓福寺門口擺兩口大水缸,引起了一位香客的注意,水缸因年代久遠,裏麵長滿綠萍,香客來到廟堂對老方丈說,那兩口水缸是個寶,要出三百兩黃金購買,商定三日後來取。香客一走,老和尚怕水缸被偷,立即派人把水缸的綠萍水倒出,洗淨搬到廟內。三日後香客來了見水缸被洗淨,便說寶氣已淨,沒有用了。老和尚極為懊悔,但為時已晚。香客走出廟門又轉了回來,說寶氣還在廟前,那倒綠水的地方便是,若種上茶樹,定能長出神奇的茶葉來,這種茶三盞能解千杯醉。老和尚照此指點種上茶樹,不久,果然發出的茶芽清香撲鼻,便起名‘鬆羅茶’。二百年後,到了明神宗時,休寧一帶流行傷寒痢疾,人們紛紛來讓福寺燒香拜佛,祈求菩薩保佑。方丈便給來者每人一包鬆羅茶,並麵授‘普濟方’:病輕者沸水衝泡頻飲,兩三日即愈;病重者,用此茶與生薑、食鹽、粳米炒至焦黃煮服,或研碎吞服,兩三日也愈。果然,服後療效顯著,製止了瘟疫流行。從此鬆羅茶成了靈丹妙藥,名聲大噪,蜚聲天下。”
講故事最能消磨時間。旅途中,月兒沒有講孫家前輩如何受鬆羅茶啟發,舉一反三研製出“天水茶”配方的。祖傳的“天水藥茶”配方是不公開的……
“機器快”船的航行快結束時,船上的管理人員大聲喊:“各位旅客,快到崇川了,請做好下船準備。”
這時,“機器快”船劈波斬浪、威武雄健地駛進濠河。高亢的汽笛聲震得河岸上的桃樹枝頭,悠悠晃晃、抖抖顫顫,盛開的桃花兒紛紛落下。當崇川城漸漸地展現在月兒眼前時,船減速慢行了,但河道裏被推開的水浪仍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地推湧向岸邊,撞在河坎的石駁上,濺起老高老高的水花。當“機器快”船的機器熄火後,那吵人的機器響聲消失了。船開始靠碼頭,河水慢慢恢複平靜,逐漸舒緩,但船上的乘客騷動起來。
一個女子問一個漢子:“爹,這就是崇川嗎?”
那漢子點著頭:“是的,是的,崇川到了。”
那女子:“爹,到了崇川,就有的吃有的穿了嗎?”
那漢子:“崇川是福地啊,叫你姐夫、姐姐替你找個好婆家,我也不走了。”
月兒的左座有四五個到崇川找活路的後生議論著:
“世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崇川這地方遍地是黃金,隻要人勤快,不愁掙不到錢,我們村裏雙胞兄弟兩個進了大生廠做工人,月月領到工資,還有沈家姑嫂三個,也進廠做了紡織娘……”
“天雄,我們有力氣,不怕苦,什麼活都能幹哪!”
“天雄,你哥和他的老板說好了,我們當碼頭工?”
那個叫天雄的後生指著濠河沿岸的船和繁忙的碼頭,說:“崇川的生活多呢,隻要舍得花力氣,錢有的掙。”
月兒的前座有個人問一個老者:“五老爹,馬上到碼頭了,有人來接你嗎?”
老者說:“有,有,我女婿在崇川城裏開店做老板,他要雇黃包車來接我的。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我的女兒嫁給了個好男人,可享福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