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2 / 3)

翻譯和衛兵捂著嘴笑。一笑鬆田司令也有認輸的時候;二笑保家父子巴結鬆田,把五太太送給鬆田;三笑鬆田收下這份人情,又物歸原主。

保三爺當著眾人,麵子難卸地說:“司令閣下開玩笑開玩笑,出了門的女人潑出門的水,哪有收回的道理?來,來,我們以茶代酒,祝司令閣下龍體康複!幹!”

第二天,保三爺領著四個日本兵又來到“天水茶樓”。四個日本兵站在茶樓大門兩旁,保三爺上了樓。

保三爺:“二少奶奶,司令請你到司令部為他泡製‘天水茶’,昨天他喝了‘天水茶’喉嚨不啞不沙了。唉唷,二少奶奶成了司令的專職茶娘可喜可賀呀!不過,二少奶奶不願去也可以,你把真正的‘茶方’給我,我為司令泡製‘天水茶’如何?”

月兒嘲諷:“保三爺,你們保家真做得出,為了巴結日本人,保老爺竟把自己的愛妾送給日本人,你還親自來請我去為日本人泡茶。”

保三爺:“哎呀呀,顧家茶樓的‘天水茶’知名得很,鬆田司令要來喝茶,我能不讓他來嗎?開茶樓的管他中國人日本人,來的都是客,人一走茶就涼嘛!你看看,鬆田司令喝了‘天水茶’嗓子不痛了。”

月兒說:“保三爺,昨天的茶錢呢?”

保三爺從兜裏掏出一疊大洋,說:“司令讓我把茶錢給帶來了。走吧!”

月兒說:“你下樓去等吧!”

保三爺下樓。

月兒吩咐徒弟,讓人回去告訴少爺,說她到司令部為鬆田泡製“天水茶”了。又叮囑她們,防止保家玩花樣。

月兒後悔昨天用祖傳茶方泡製“天水茶”,如果不用真正的藥茶方配茶給鬆田喝,今天就不會到鬼子司令部去泡製“天水茶”了。世上沒有後悔藥賣,既然以茶娘的職業道德行事,也不後悔了。不過,她心裏感到為日本人泡製“天水茶”,愧對傳承的祖宗。此刻,月兒沒有想到她的履行茶娘之職,意外為抗日作出傑出的貢獻。

茶館是社會的縮影。茶客中遺老遺少,士農工商三教九流,各式人等一應俱全。說是喝茶消閑,其實各有各的目的,各有各的心事:有洽談生意討價還價的,有處理事端排解糾紛的,有說媒當月老做紅娘的,有黑道人物聚徒會友的,有地痞無賴作科犯奸的,有小報記者探訪消息的,也有軍憲警特混雜其中明察暗訪的……那些進低檔次茶館的都是手藝人。那些木匠、瓦匠、油漆匠、裱畫匠等手藝人工作不固定,生活無保障,為了找活計,每天一大早攜帶工具到固定的小茶館,邊飲茶邊等候著。攬活的工頭手下缺人手時,就到茶館約找。過了規定時間,匠人們自行散去。這種茶館無趣可言。

茶樓比茶館檔次高。茶客的層次也高。茶不醉人人自醉,泡茶品茗,使人從中得到美的享受。

“天水茶樓”樓上最裏麵的那桌子質量最好,木料是紫檀紅木的,正中朝門擺一張太師椅,兩側各放兩張椅子。此乃“主桌”,是茶樓最顯貴的位置。此桌是顧大成接待重要客人、客戶時就座的。茶樓抵給當鋪後,主桌由保太祥取而代之。顧家收回茶樓,這張桌仍然放在原來位置,接待貴賓用。主桌的茶具也與別桌不同:細瓷茶壺、金邊茶碗或蓋碗或紫砂茶壺,另有一把擦拭得鋥亮的白銅雕花水煙台,配蘭州甘字青條水煙。一般茶客都懂規矩,不敢跨越,入座主桌,以免惹是生非,遭來橫禍。

鬆田也是個好茶男人。喝茶成癮,離開“天水茶”喉嚨就癢就沙就啞,他感覺月兒送去的“天水茶”效果沒有在茶樓喝的“天水茶”好,於是命保三爺每天陪他去“天水茶樓”喝茶。每到茶樓,肯定入座主桌,久而久之,這張主桌由鬆田包攬了。一日,來了一位好漢,不管三七二十一,硬要入座主桌。待鬆田到來時,見有人占了主桌的大位,便命保三爺上前驅趕。好漢隨手掀翻茶桌,壓倒保三爺,又揮起坐椅砸向鬆田。待他們爬起來舉槍射擊時,好漢早已跳窗逃走,跑得無影無蹤。

於是,有人說,好漢是位俠客。

有人說,那好漢是抗日英雄。

鬆田不敢到“天水茶樓”喝茶了。

其實,鬆田司令部裏設有日本茶道的茶室。日本茶道是交誼懇親的一種特殊禮節,通過品茶接待貴客,是具有悠久曆史的古典藝術。

鬆田與月兒交流茶道,切磋茶藝。

一位懂漢語的日本茶娘表演茶道。

茶道開始時,茶室正中放著用以燒水的陶製炭爐和茶釜,爐前排放著茶碗和各種用具。正規的茶道,客人不多,其中一人是正客。客人進茶室時推門、坐跪和寒暄都有一定禮節。賓客入座後,由主人按一定規程將“抹茶”用竹製小匙放到碗中。水煮沸後,又用一定格式倒在碗中,水隻衝到半碗左右,衝沏後,再由主人雙手依次捧給賓客品嚐。茶有濃淡之分,一般都是淡的。除飲茶外,還備有甜食點心。甚至有簡單素食,稱為“懷石料理”。煮茶、衝茶和遞茶是茶道儀式中的主要部分,稱為“點前”。點茶、衝沏、遞接乃至加水、品飲都有一定規範,而且一切行動,像坐、立、擦碗、接物和拜觀茶具乃至說話,都有規定,十分細致。茶道甚為考究,茶碗多為珍品。品茶人在飲茶前,雙手捧碗,欣賞碗上花紋質地後,方可品飲。飲茶形式有兩種:一碗茶由全體客人輪飲,每人一口;或每位客人各飲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