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營造法式》研究的新成就

中國營造學社成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發現了《營造法式》,因此對《營造法式》進行科學的解讀也成了中國營造學社的一項主要內容。梁思成從中國營造學社時期起,就把“破譯”《營造法式》這一部“天書”作為重點研究內容之一。20世紀50年代以後,有更多的學者參與到《營造法式》的研究行列中來,研究的內容也更加廣泛。50多年來,尤其是近30年來,《營造法式》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些成果大致可以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麵:

1.《營造法式》注釋的完成

梁思成從20世紀30年代起,與中國營造學社同仁一起開始釋讀《營造法式》。在中途停頓了一段時期後,60年代初期,梁思成帶著助手又開始了對《營造法式》的注釋工作。1961年到1963年間完成了“卷上”,即“大木作製度”以及“大木作製度”以前部分。由於曆史原因,直到1978至1980年間,梁思成的注釋文稿才被整理出來,於1983年正式出版了《〈營造法式〉注釋》(卷上)。參加《〈營造法式〉注釋》(卷上)整理、校補工作的有樓慶西、徐伯安、郭黛姮等,莫宗江擔任了此項工作的學術顧問。80年代以後,清華大學的《營造法式》科研小組繼續梁思成未完成的工作,在《〈營造法式〉注釋》(卷上)的基礎上,整理、補充完成了《〈營造法式〉注釋》(卷下)部分,於2001年作為《梁思成文集》第七卷,出版了全部的研究成果。《〈營造法式〉注釋》既是梁思成幾乎半生精力的結晶,也是從中國營造學社開始中國幾代建築史學者運用實物與文獻相互印證的科學方法所取得的最具代表性的成果。它的出版,為《營造法式》與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石。

2.《營造法式》大木作製度研究的新成果

對於以往關注較多的《營造法式》大木作製度研究更加深入,出現了眾多的研究論文與專著。其中陳明達的《〈營造法式〉大木作製度研究》便是這方麵的代表作。出版於1981年的《〈營造法式〉大木作研究》陳明達的《〈營造法式〉大木作研究》,由文物出版社1981年出版。,延續了中國營造學社關注實例調查、注重實測數據的研究方法。該書在梁思成《〈營造法式〉注釋》(卷上)初稿的基礎上,對《營造法式》的大木作製度作了進一步的研究。凡《〈營造法式〉注釋》(卷上)中已明確肯定了的問題該書不再重複解說。全書內容分為幾項基本尺度的材份,各類房屋的規模形式,材份製的結構意義,鋪作,兩種結構形式--殿堂、廳堂,上昂及平坐樓閣,實例與《營造法式》製度比較七個部分。書後還附有《宋營造則例大木作總則》一篇。這一成果,既加深了對《營造法式》大木作製度的理解,亦推進了對古代大木作的結構力學研究。如1992年出版的《古代大木作靜力初探》王天的《古代大木作靜力初探》,由文物出版社1992年出版。,就是一本在《〈營造法式〉大木作研究》基礎上,探討古代大木作的結構力學的著述。

3.《營造法式》整體內容的解讀有了新的進展

有了《〈營造法式〉注釋》和《〈營造法式〉大木作研究》等作為基礎,近年來出現了對《營造法式》內容作整體性解讀的著述。由郭黛姮主編的《中國古代建築史》第三卷,以一章的篇幅,就《營造法式》成書年代、性質、主要內容、編寫特點以及大木作製度、壕寨與石作製度、小木作製度、彩畫作製度、瓦作與磚作製度、雕作與旋作製度等進行了較全麵的分析、探討。郭黛姮主編《中國古代建築史》第三卷,由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3年出版,其中第十章為《建築著作與匠師》。2005年出版的潘穀西、何建中撰寫的《〈營造法式〉解讀》,是繼梁思成《〈營造法式〉注釋》和陳明達《〈營造法式〉大木作研究》之後又一本專門研究《營造法式》的力作。從1978年開始,潘穀西就著意關注《營造法式》,並在1980年起在《南京工學院學報》、《東南大學學報》陸續發表《〈營造法式〉初探》之一、之二、之三、之四等係列文章,對《營造法式》的性質、特點、大木作製度等問題展開了探討。潘穀西:《〈營造法式〉初探(一)》,《南京工學院學報》1980年第4期;《〈營造法式〉初探(二)》,《南京工學院學報》1981年第2期;《〈營造法式〉初探(三)》,《南京工學院學報》1985年第1期;《〈營造法式〉初探(四)》,《東南大學學報》1990年第5期。《〈營造法式〉解讀》,就是在《〈營造法式〉初探》係列文章基礎上補充、修訂而成的。該書內容涉及《營造法式》所錄各工種(包括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旋作、鋸作、竹作、泥作、彩畫作、磚作、窯作,共13個工種),是對該書的較全麵解讀。書後附有《〈營造法式〉版本、校勘及檢索表》、《宋代建築術語解釋》及對《〈營造法式〉大木作研究》中10個問題的討論。不過作者並不是對《營造法式》作逐卷逐條的注釋,而是主要對《營造法式》中記載的各工種的工程做法進行剖析、介紹,並用現代語言及圖示方法加以表述。其意在於幫助讀者能跨越古代建築術語和生僻文字的障礙,獲得對宋代建築和《營造法式》本身的正確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