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李誡的生平

有關李誡生平的文獻記載不多,好在宋人程俱在《北山小集》中收錄了由李誡屬吏傅衝益所作《李公墓誌銘》一篇,後人得以了解《營造法式》作者李誡的一些生平情況。《李公墓誌銘》謂:

公諱誡,字明仲,鄭州管城縣人。曾祖諱李惟寅,故尚書虞部員外郎,贈金紫光祿大夫。祖諱李惇裕,故尚書祠部員外郎,秘閣校理,贈司徒。父諱南公,故龍圖閣直學士,大中大夫,贈左正議大夫。元豐八年,哲宗登大位,正議時為河北轉運副使,以公奉表致方物,恩補郊社齋郎,調曹州濟陰縣尉。濟陰故盜區,公至則練卒除器,明購罰、廣方略,得劇賊數十人,縣以清淨,遷承務郎。

可知,李誡,字明仲,河南管城(今屬鄭州)人。他出生於官吏世家,父蔭為官。曾祖父李惟寅、祖父李惇裕、父李南公都供職於朝廷,李誡自小應受到良好教育。其父李南公,《宋史》卷三五五有傳,其後附有李傳。據《宋史?李公南傳》,李南公,字楚老,累官戶部尚書,曆知永興軍、成都、真定、河南府、鄭州,擢龍圖閣直學士,為吏60年。李為李誡之兄,字智甫,曾任章丘知縣、陝西轉運使、顯謨閣待製等。北宋元豐八年(1085),李誡父蔭為官,時任河北轉運副使的李南公趁哲宗趙煦登基大典為其恩補了一個小官--郊社齋郎。不久,李誡被調至曹州濟陰(今山東菏澤)任縣尉。李誡到任後,練卒除器,明賞罰、廣方略,使縣內治安狀況得到根本改善,因此被授承務郎。

李誡生年不詳。按宋代蔭官製度,大臣子弟年逾20歲始補官。依李誡的才華當官不會太晚,此時李誡的年齡可能恰值20歲或20餘歲。按此推算,李誡生年應在1065年之前,但不會相去太遠,最有可能出生於北宋嘉祐五年至治平二年間,即公元1060至1065年之間。

蔭官7年之後,李誡於元祐七年(1092)奉調京城,任將作監主簿,開始了管理官營建築業的生涯。李誡官場生涯前後總共約21年(不包括因喪離職成服期),有13年均在將作監供職。從最下層的官員開始,步步升遷,至將作監,他一生的主要精力均貢獻於皇家營造業。《李公墓誌銘》寫道:

元祐七年以承奉郎為將作監主簿。紹聖三年以承事郎為將作監承。元符中,建五王邸成,遷宣義郎。時公在將作且八年。其考工庀事,必究利害,堅窳之製、堂構之方與繩墨之運,皆已了然於心。被旨著《營造法式》,書成凡二十四卷(注:三十四卷之誤),詔頒之天下。已而丁母安康郡夫人某氏喪。崇寧元年,以宣德郎為將作少監。二年冬,請外以便養,以通直郎為京西轉運判官。不數月,複召入將作為少監。壁雍成,遷將作監。再入將作又五年。其遷奉議郎以尚書省,其遷承議郎以龍德宮、棣華宅,其遷朝奉郎賜五品服以朱雀門,其遷朝奉大夫以景龍門、九成殿,其遷朝散大夫以開封府廨,其遷右朝議大夫賜三品服以修奉太廟,其遷中散大夫以欽慈太後佛寺成。大抵自承務郎至中散大夫,凡十六等,其以吏部年格遷者七品而已。

據《宋史》記載,總領“土木工匠板築造作”的將作監,須“辨其才幹器物之所須,乘時儲積以待給用,庀其工徒而授以法式;寒暑蚤暮,均其勞逸作止之節。凡營造有計帳,則委官覆視,定其名數,驗實以給之。歲以二月治溝渠,通壅塞。乘輿行幸,則預戒有司潔除,均布黃道。凡出納籍帳,歲受而會之,上於工部”。可知,將作監不但要領導具體建設項目,而且還負責製訂建築管理之政令,儲備人力物力,管理工匠,製訂勞動日定額,並向其傳授技術及法規;彙總上報建設賬目,乃至治理河渠、整修道路等也是將作監的職責。為了完成這些繁雜的工作,將作監“置監、少監各一人,丞、主簿各二人。監掌宮室、城郭、橋梁、舟車營繕之事,少監為之貳,丞參領之,凡土木工匠板築造作之政令總焉”。

李誡初入將作之時,僅為最下層之小官--主簿,具有承奉郎官階。4年以後,即紹聖三年(1096)以承事郎官階升為將作監丞。次年,李誡受旨“重別編修”《營造法式》。元符年間(1098-1100)曾主持完成皇家重要工程建設項目--五王邸,李誡由此遷宣義郎。在主持修建大型建築工程過程中,李誡積累了豐富的建築設計、施工及工程管理方麵的經驗;加之他既忠於職守、勤政敬業,又能深入工地與工匠仔細考究,細心觀察,不恥下問,因而“堅窳之製、堂構之方與繩墨之運,皆已了然於心”,這為編著《營造法式》打下了堅實基礎。《營造法式》編修曆時約3年,於元符三年(1100)編成,此時,李誡入將作已滿8年。不久,《營造法式》被詔頒天下。大約在元符三年,李誡回鄉服母喪。崇寧元年(1102)李誡複入將作監,並升遷為將作少監。次年,李誡以通直郎官階出任京西轉運判官,但“不數月,複召入將作為少監”,主持建造重要禮製建築“辟雍”。辟雍建成後,大約在崇寧三年(1104),被遷升為將作監的最高官職“監”。從崇寧元年(1102)複入將作監,到大觀元年(1107)為父奔喪而去職反裏止,李誡“再入將作又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