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誡在將作監供職期間,曾親自主持完成許多重要建設項目。隨之,其官階也與日遞增。如元符中建五王邸成,遷宣義郎;辟雍成,遷將作監;尚書省建成後,升為奉議郎;龍德宮之棣華宅建成後,升為承議郎;汴京皇城之朱雀門落成後,升為賜五品服的朝奉郎;皇城之景龍門和九成殿落成後,升為朝奉大夫,從此步入較高級官階。以後又完成了開封府廨、太廟、欽慈太後佛寺等工程,同時晉升為朝散大夫、右朝議大夫(賜三品服)、中散大夫。李誡自承務郎升至中散大夫,共升遷16級,其中屬於“吏部年格遷者七品而已”。其餘9次皆因在將作監的工作成績卓著而被遷升。
李誡一生博覽群書,興趣廣泛,著述豐富。除奉敕編修《營造法式》外,其興致所至均有創作和撰述。他長於書法又善於繪畫,且功力深厚。他還撰有《續山海經》10卷,《續同姓名錄》2卷,《琵琶錄》3卷、《馬經》3卷、《六博經》3卷、《古篆說文》10卷。《李公墓誌銘》這樣寫道:“公資孝友,樂善赴義,喜周人之急。又博學多藝能,家藏書數萬卷,手抄者數千卷,工、篆、籀、草、隸皆入能品。嚐纂《重修朱雀門記》以小篆書丹以進,有旨勒石朱雀門下。善畫得古人筆法,上聞之遣中貴人諭旨,公以《五馬圖》進,睿鑒稱善。公喜著書,有《續山海經》十卷、《續同姓名錄》二卷、《琵琶錄》三卷、《馬經》三卷、《六博經》三卷、《古篆說文》十卷。可見李誡不僅樂善赴義,且多才多藝。但遺憾的是,李誡的書畫作品以及上述眾多著述均已散佚,使今人難以進一步鑒賞李誡作品之風采。幸好僅存的《營造法式》這一重要典籍,雖無法囊括李誡一生所取得之全部成就,但後人能從中窺見李誡學識、經驗、成就之一斑。
更可惜的是,博學多才的李誡中年早逝。據《續資治通鑒長編紀事本末》記載,崇寧四年(1105),宰相蔡京等進奏說,庫部員外郎姚舜仁呈請在都城南偏東的地方修建明堂,並繪有圖樣獻上。為此,徽宗特別召見李誡和姚舜仁問詢。經過仔細考究,李誡和姚舜仁又重新繪製了明堂圖。這是至今已知關於李誡在將作監工作情況的年代最晚的一條材料。宋人楊仲良《續資治通鑒長編紀事本末》卷一百二十五《明堂》有這樣的記載:蔡絛雲:先是,崇寧四年七月二十七日,宰相蔡京等進呈庫部員外郎姚舜仁請即國丙、巳之地建明堂繪圖以獻。上曰:“先帝常欲為之,有圖見在禁中。然考究未甚詳。”京曰:“明堂之製,見於《禮記》、《周官》之書,皆三代之製,參錯不同,學者惑之。舜仁留心二十餘年,始知《周官?考工記》所載三代之製,為文各互相備,故得其法。今有二圖,一其齋宮悉南向,一隨四時方所向。”上曰:“可隨四時方所向。”仍令將作監李誠(誡)同舜仁上殿。八月十六,李誠(誡)、姚舜仁進《明堂圖》。上謂誠(誡)等曰:“聖人郊祀,後稷以配天,配以祖宗。祀文王於明堂,配以考。兩者當並行。明堂之禮廢已久,漢、唐卑陋不足法,宜盡用三代之製,必取巨材,務要堅完,以為萬世之法。”遂詔依舜仁等所奏《明堂圖》議,唯不得科率勞民,仍令學士院降此詔雲。大約在大觀元年(1107),其父李南公病重,李誡請假回歸故裏看望。不久,其父病逝。大觀三年(1109)孝滿3年之後,李誡被派往虢州擔任知州(治所在今河南靈寶),不久病逝於任上。他在虢州為官雖很短暫,但“吏民懷之如久被其澤者”。《李公墓誌銘》開頭寫道:
大觀四年二月丁醜,今龍圖閣直學士李公對垂拱。上問弟誡所在。龍圖言,方以中散大夫知虢州。有旨趨召。後十日,龍圖複奏事殿中,既以虢州不祿聞。上嗟惜久之,詔別官其一子。公之卒二月壬申也。越四月丙子,其孤葬公鄭州管城縣之梅山。
這裏說的是大觀四年(1110)二月丁醜日,皇帝召見李誡的兄長,當時的龍圖閣直學士李,問其弟李誡現在何處。答現以中散大夫知虢州,皇帝即刻下旨要召見李誡。10天後,李上殿奏明皇帝,弟李誡已故。李誡病歿於大觀四年二月壬申,即公元1110年陰曆二月二十一日。李誡自1085年蔭官,至1110年卒於虢州任上,享年不過47歲上下。徽宗皇帝聞才華橫溢的李誡中年早逝,為之嗟惜良久。
李誡中年早逝,後人也為之惋惜。但他的名字和貢獻卻隨著《營造法式》這一絕作在建築史上所放出的光輝而流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