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道栱、瓜子栱、慢栱、令栱四種栱除了極少數的情形,如令栱“若裏跳騎栿,則用足材”,慢栱若“騎栿及至角,則用足材”外,在多數情形下用單材。這四種栱都處於平行於建築立麵的位置,雖也起承托作用,但受力情況比華栱弱。《營造法式》把栱分成足材與單材兩類,這是與它們受力情況的差別相吻合的。
與華栱一樣,這些橫栱在實際應用中,其形製、尺寸方麵也有許多變化。對此,《營造法式》通過小注或在其他部分加以說明。如柱頭鋪作裏跳往往會遇到梁,《營造法式》卷十七所載的“凡鋪作,如單栱或偷心造,或柱頭內騎絞梁栿處,出跳皆隨所用鋪作除減鬥栱”中所提到的“柱頭內騎絞梁栿處”便是此種情形,於是就出現了騎栿栱、絞栿栱等變形的栱。騎栿栱和絞栿栱均為橫栱,與瓜子栱、慢栱、令栱相類同,但它與梁垂直相交,因此必須改變原有的榫卯開口,使其加大至能容納梁的程度。凡開口在栱身下部者為騎栿栱,開口在栱身上部者為絞栿栱。
三、造昂之製
早期的鬥栱,本無昂,隨著鬥栱的發展才在一組鋪作中加入了這種斜置的構件。昂的出現是為滿足大挑簷的需要。為了使挑簷深遠,而又不因鬥栱層層挑出把簷口抬得過高,於是出現了用斜置的昂來支承簷口的結構形式。在此情形下,昂頭部分懸挑屋頂的重量能用昂尾部屋麵的重量來平衡。
《營造法式?大木作製度一》提到“造昂之製有二”,即把昂分為下昂與上昂兩大類。
1.下昂
下昂的形製與做法,《營造法式》作了這種的規定:“一曰下昂:自上一材,垂尖向下,從鬥底心取直,其長二十三分。自鬥外斜殺向下,留厚二分;昂麵中凹二分,令凹勢圓和。凡昂安鬥處,高下及遠近皆準一跳。若從下第一昂,自上一材下出,斜垂向下;鬥口內以華頭子承之。如至第二跳以上,隻於鬥口內出昂,其承昂鬥口及昂身下,皆斜開鐙口,令上大下小,與昂身相銜。凡昂上坐鬥,四鋪作、五鋪作並歸平;六鋪作以上,自五鋪作外,昂上鬥並再向下二分至五分。如逐跳計心造,即於昂身開方斜口,深二分;兩麵各開子蔭,深一分。若角昂,以斜長加之。角昂之上,別施由昂。若昂身於屋內上出,皆至下平槫。若四鋪作用插昂,其長斜隨跳頭。凡昂栓,廣四分至五份,厚二分。若四鋪作,即於第一跳上用之;五鋪作至八鋪作,並於第二跳上用之。並上徹昂背,下入栱身之半或三分之一。若屋內徹上明造,即用挑斡,或挑一鬥,或挑一材兩栔。如用平棊,即自槫安蜀柱以叉昂尾;如當柱頭,即以草栿或丁栿壓之。”(宋)李誡:《營造法式》卷四《大木作製度一》(“陶本”影印本),第78-81頁。下昂是很長的斜置構件。下昂的斜度,《營造法式》未作規定,因這取決於屋簷的坡度,而屋簷坡度又須依舉折製度根據每幢建築的進深求出,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值,因此昂的斜度可依具體情況而定。不過《營造法式》對下昂的總長作了規定,即昂首“從鬥底心取直,其長二十三分”,“若昂身於屋內上出皆到下平槫”。
對昂首的加工處理在《營造法式》中提到了三種形式:凹曲麵、雙曲麵、平直麵。自承托昂的交互鬥“外斜殺向下,留厚二分”,為昂嘴,“昂麵中凹二分,令凹勢圓和”,就成了凹曲麵昂嘴;在凹曲麵昂嘴的基礎上,於昂麵“隨凹加一分,訛殺至兩棱”,昂嘴表麵即成為雙曲麵,此種形式也被稱之為琴麵昂;“自鬥外斜殺至尖者,其昂麵平直”,這種平直昂麵的形式,“謂之批竹昂”。此外,實物還見一種在批竹昂昂麵再起一弧麵的昂首形式,可稱之為琴麵批竹昂。
對昂尾的處理,《營造法式》提到了四種辦法:
一是“若屋內徹上明造,即用挑斡,或隻挑一鬥”,即指昂尾上僅有一個單鬥支替木的距離,與下平槫之高差18份;
二是“或挑一材兩栔”,即指昂尾上有兩鬥一栱加替木,與下平槫之高差為39份;
三是“如用平棊,即自槫安蜀柱以叉昂尾”;
四是“如當柱頭,即以草栿或丁栿壓之”。
這從一個側麵說明了出昂斜率的不確定性。
下昂因長度變化而使昂的稱謂發生變化的情況有二:
一為“插昂”,“若四鋪作用插昂,其長斜隨跳頭”,是一種僅有昂首而無昂尾的昂,常用於四鋪作。實例見於河北應縣淨土寺大殿。
一為“挑斡”,“若屋內徹上明造,即用挑斡”,即其前半部分不出昂,而用栱,僅於後半作昂尾。這種做法的實例見於蘇州虎丘二山門。
此外,昂的長度可因位置不同而發生變化,如轉角鋪作,角昂即須“以斜長加之”。
下昂斷麵隻有一材,而其在鋪作中須承受較大的彎曲應力,因此《營造法式》對昂身遇到栱、枋構件時的榫卯要求隻開淺槽,即“於昂身開方斜口,深二分;兩麵各開子蔭,深一分”,而與之搭交的構件則須按昂的斜度開出與昂相銜的卯口,以滿足昂身承受彎曲應力的需要。在承昂鬥口及昂上坐鬥處,昂身皆為“斜開鐙口”,其目的是防止鬥的下滑。
2.上昂
上昂的形製與做法,《營造法式?大木作製度一》作了這樣的規定:“二曰上昂:頭向外留六分。其昂頭外出,昂身斜收向裏,並通過柱心。如五鋪作單杪上用者,自櫨鬥心出,第一跳華栱心長二十五分;第二跳上昂心長二十二分。其平棊方至櫨鬥口內,共高五材四栔。如六鋪作單杪上用者,自櫨鬥心出,第一跳華栱心長二十七分;第二跳華栱心及上昂心長共二十八分。其平棊方至櫨鬥口內,共高六材五栔。於兩跳之內,當中施騎鬥栱。如七鋪作重杪上用上昂者,自櫨鬥心出,第一跳華栱心長二十三分;第二跳華栱心長一十五分;第三跳上昂心,長三十五分。其平棊方至櫨鬥口內,共高七材六栔。如八鋪作於三杪上用上昂兩重者,自櫨鬥心出,第一跳華栱心長二十六分;第二跳、第三跳華栱心各長一十六分;第四跳上昂心長二十六分。其平棊方至櫨鬥口內,共高八材七栔。上昂隻用於鋪作的裏跳,作用與下昂相反。在鋪作層數多而高,但挑出須盡量小的要求下,頭低尾高的上昂可以在較短的出跳距離內取得挑得更高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