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三章(1 / 2)

彩畫作是一種專業較強的工種,發展到宋代,在彩畫的工藝流程、襯地、調色、襯色等方麵形成了嚴格的規程。這些規程的確立也與宋代的建築審美主流相一致。

一、工藝流程

《營造法式》卷十四開篇便是“總製度”,專門敘述了宋代彩畫的工藝流程:“彩畫之製:先遍襯地,次以草色和粉,分襯所畫之物。其襯色上,方布細色或疊暈,或分間剔填。應用五彩裝及疊暈碾玉者,並以赭筆描畫。淺色之外,並旁描道量留粉暈。其餘並以墨筆描畫。淺色之外,並用粉筆蓋壓墨道。

所謂“先遍襯地,次以草色和粉”,就是在畫彩畫處先遍刷膠水,再按所畫品類分別刷白色、棕灰色等襯地,然後在襯地上按圖案花紋略鋪底色。“其襯色上,方布細色或疊暈,或分間剔填”,這裏的“細色”與上述的“草色”相對應,說明細畫花紋是在襯地、襯色的基礎上進行的。細畫圖案紋飾的用筆有赭筆、墨筆、粉筆等。赭筆專用於五彩裝及疊暈碾玉裝,其餘彩畫用墨筆,而粉筆則用於蓋壓墨道。畫時通常在顏色重疊處須先刷礬水,全畫完成後還得罩一層膠水。從目前所見唐代建築彩畫和元代的建築彩畫也都采用這種做法,說明《營造法式》所記載的彩畫工藝流程在曆史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二、襯地之法

由於宋代彩畫是直接畫在木料之上,不同於清式的彩畫畫在地障之上,木材表麵的孔隙可吸收許多顏料,若直接按每種彩畫的最終畫麵效果布色,則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因此所有木構件和壁畫之板麵須“先以膠水遍刷”。不同性質的彩畫,在襯地方法上有所差異。對此《營造法式》作了這樣的規定:

貼真金地:先用鰾膠水遍刷,“候鰾膠水幹,刷白鉛粉;候幹,又刷;凡五遍。次又刷土朱鉛粉,亦五遍”。之後再刷薄膠水貼金,用綿按實,並以玉或瑪瑙之類的硬物壓光。

五彩地:先以膠水遍刷,“候膠水幹,先以白土遍刷;候幹,又以鉛粉刷之”。由此,使五彩遍裝襯地成為白色襯地,以利布畫。碾玉裝若用青、綠疊暈者,其襯地同上。

碾玉裝或青綠棱間裝:先以膠水遍刷,“候膠水幹,用青澱和荼土刷之”。青澱和荼土以1∶2配比,塗刷後使彩畫地成為淡青色襯地。刷雌黃、合綠的部位,其襯地同上。

沙泥壁畫:先以膠水遍刷,“亦候膠水幹,以好白土縱橫刷之”。其具體刷法是“先立刷,候幹,次橫刷,各一遍”,以便襯地平整均勻。

三、調色之法

曆代建築中的彩畫顏料以礦物顏料為主,植物顏料為輔。宋代彩畫顏料就是主要選用礦物顏料和少量植物顏料及昆蟲分泌物經加工後,或摻膠,或加水,或和粉,精心調製而成。

記述了彩畫所用顏料及製作之法。這些顏料包括白土、鉛粉、代赭石、藤黃、紫礦、朱紅、螺青、雌黃和生青、石綠、朱砂等。

白土:是彩畫襯地的重要原料,其製作方法是“先揀擇令淨,用薄膠湯浸少時,候化盡,淘出細華,入別器中,澄定,傾去清水,量度再入膠水用之”。

鉛粉:為碳酸鉛與氫氧化鉛的混合物,是彩畫襯地與襯色的主要原料。其調色方法是“先研令極細,用稍濃水和劑,再以熱湯水浸少時,候稍溫,傾去;再用湯研化,令稀稠得所用之”。

代赭石:為氧化物類礦物中的赤鐵礦礦石,亦名土朱、鐵朱,是彩畫著色的重要礦物顏料。其調色方法是“先搗令極細,次研;以湯淘取華。次取細者;及澄去,砂石、麤腳不用”。

藤黃:為藤黃科植物藤黃的膠質樹脂,是彩畫著色的重要植物顏料。其調色方法是“量度所用,研細,以熱湯化,淘去砂腳,不得用膠”。

紫礦:由一種如蟻虱的昆蟲--紫膠蟲的分泌物堆積而成,呈紫紅色,狀如樹脂,可作著色劑。其調色之法是“先擗開,撏去心內綿無色者,次將麵上色深者,以熱湯撚取汁,入少湯用之。若於華心內斡淡或朱地內壓深用者,熬令色深淺得所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