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小時後,當車隊軋著張全林一行留在雪地裏的腳印,越過這座川藏線上海拔最高的雪山時,兩人已儼如雪人,腳與鞋凍在一起,成了兩個大大的冰砣。

翻越雀兒山,征戰達瑪拉山……張全林帶領運輸突擊隊,一路與風雪搏鬥9天9夜,翻越10座大山,跨過6條江河,終於將400多噸急救物資安全運抵高原邊防。

1999年4月的一天,張全林帶領車隊行進到然烏溝時,突遇暴風雪。刺骨的寒風卷起山頂積雪直灌溝底,很快使然烏溝變成一個巨大的雪槽。當張全林帶領車隊行至然烏溝時,碰巧趕上狂風驟起,“轟隆隆”,山上的積雪向下垮塌。

“雪崩!”張全林話音未落,雪浪呼嘯而來。

“趕快通過!”張全林指揮車隊快速前進。經驗告訴他,此刻,時間真的就是生命。

一輛、兩輛、三輛……張全林立在溝口突兀的雪崖上,打著手勢,發出嘶啞的吼聲:“跟上,跟上,快跟上!”然而,就在最後一輛車將要衝出溝口時,一股雪浪傾瀉直下。

白霧中,那團不停舞動的綠色不見了。汽車兵們吼著衝了上去,把張全林從雪堆裏拉了出來。張全林拍了拍身上的積雪,示意大家繼續前進。

車子喘著粗氣艱難地向前爬行,車隊剛駛入海拔5000多米的德姆拉山,寒風卷著鵝毛大雪呼嘯著狂飛亂舞,氣溫驟然降至零下20多度,官兵們穿著大衣,仍被凍得瑟瑟發抖。放眼望去,懸在半山腰的公路,白茫茫一片,分不清哪是路哪是崖。車隊被迫停了下來。

“這場雪最近幾天是停不了了,這麼多人困在這裏不凍傷,也會餓壞身子。”見官兵們個個心急如焚,張全林決定探路突圍。他對幾名隨行探路的幹部一揮手:“這段路哪是彎、哪有溝,我比你們心裏有數。我在前麵走,你們跟著我的腳印開!”

說完,他拄著棍子向前走去,漸漸消失在彌漫的風雪中。風越刮越猛,雪越下越大。張全林迎著風雪,在沒膝深的積雪中,一步一個腳印艱難地往前挪動。每前進一步,他都用棍子戳一戳,用腳踩一踩,把腳下的路探實了,才示意車隊跟上。

風雪中,突然響起張全林的吼聲:“不要停留,趕快通過,這裏隨時都會有危險!”他站在最危險的轉彎處,一邊用手勢指揮車輛通過,一邊大聲喊道:“朝我這裏開,隻要沒把我掀下去,你們就沒事!”車隊以張全林的身體為“路標”,依次在暴風雪中強行艱難地通過險區。

從山口到山下,十多公裏險道,張全林用身體引導車隊從傍晚一步一挪走到次日淩晨,終於脫離險境。

這樣的生命曆險,這樣的生死行程,張全林先後遭遇過上百次。從普通汽車兵到兵站部部長,32年間,張全林一直穿行於纏繞在千溝萬壑間的川藏公路上,驅車行程80餘萬公裏,創造過帶隊轉戰“世界屋脊”冰雪路89天的奇跡。

感言:

站著是座生命路標,倒下頭也要朝著西藏。張全林多年來奮戰在川藏線上,生動詮釋了“艱險多嚇不倒、條件差難不倒、任務重壓不倒”的川藏線精神。這種精神,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我們克服一切困難、戰勝一切敵人的巨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