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9年,達蓋爾根據此方法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機。他的照相機與今天人們使用的照相機基本類似,由鏡頭、光圈、快門、取景器和暗箱等部分組成。鏡頭是照相機的重要部分,景物就是通過它來結成影像。它由不同性質不同形狀的透鏡組成,達蓋爾照相機隻有一種焦距即f=75mm;光圈是裝在照相機鏡頭裏用來調節通光量強弱的一種設備,當時的照相機設有4、11、16三種光圈;快門是用來調節光線進入鏡頭多少的裝置;取景器決定所攝照片的範圍;暗箱是一個不透光的匣子,用來放置膠片。達蓋爾巧奪天工的設計一直沿用到今天。
清潔劑
起源:德國 問世年代:1971年 發明人:岡瑟和希策爾
清潔劑誰都不會陌生,但你也許想不到,直到20世紀20年代,大多數人還隻是用肥皂洗東西呢。當時,肥皂是一種高效的去汙劑,人們可以非常容易且廉價地得到它,它大多是從植物或動物的油脂這類原料中提取出來的。但是,肥皂也有某些缺點,像使用後它會留下一層浮垢,以及會使白東西變黃等現象。那麼,人們是在何時才找到了肥皂的替代品的呢?如果這裏告訴你:若是沒有發生第一次世界大戰,人們大概還會繼續使用肥皂作為清洗劑你一定會感到吃驚吧?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因為協約國的封鎖,造成了德國的油脂短缺。岡瑟和希策爾這兩個當時正在為一家德國大化學公司工作的化學家,接受了尋找一種肥皂替代物的任務。經過不斷的努力,他們最終在1971年,製作出了第一種合成清潔劑,並給它取名為“內卡爾”。然而直到戰爭結束,“內卡爾”才被證明是一種可用的肥皂替代物。但“內卡爾”作為一種清潔劑並不十分有效,而且要想用它把東西洗幹淨則需要使用者大力揉搓。於是銷售“內卡爾”的德國“法爾本”公司,在“內卡爾”的基礎上又繼續了深入的研究與改良工作。到1929年的時候,“法爾本”公司的化學家們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在原來的清洗劑內加入一種發熒光的化學藥品。這些化學藥品能將光線反射為淡淡的藍色,而且在使用時會產生大量的泡沫,使去汙能力更強、更有效,另外它還具有一種增白的效果。從此,這種清潔劑才真正被人們所接受與認可。
鏡子
起源:威尼斯 問世年代:1600年 發明人:達爾卡羅兄弟
人類的發明家們真是偉大,是他們改寫了曆史,改變了時代,讓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充滿情趣。在數以萬計的發明創造之中,有一項發明讓我們自己看清了自己,你知道他是什麼嗎?你也許猜到了,它就是鏡子。那麼你可知道鏡子是起源於何時,它的發明人又是誰嗎?
世界上第一麵鏡子是1600年達爾卡羅兄弟發明的,他們出生於威尼斯的一個小島上——穆拉諾島。島上的居民幾乎都是優秀的玻璃工匠,他們也不例外。
有一次,一位老工匠誇讚達爾卡羅兄弟的技藝好!正好他們的妹妹也在一旁,便不服氣地說:“好什麼呀!要是能製出更好的玻璃鏡子,那才叫本事呢?”
原來,當時在穆拉諾島上,姑娘們梳妝打扮都是用一塊透明的平麵玻璃,使用效果不理想。可當時並沒有更好的玻璃用於做鏡子,這並不能埋怨達爾卡羅兄弟的技藝。
然而,小妹無意的一番話,卻使達爾卡羅兄弟有了一個新的目標——製造清晰可鑒的鏡子。他們通過研究水塘以黑暗的大地作為襯墊映像的原理,決定在玻璃的背麵也加一層襯墊。
最先他們選用熔點較低的錫作試驗,將熔化的錫水倒在玻璃上,待錫冷卻後,兄弟倆翻開玻璃一看,他們掛滿汗滴通紅的臉龐清晰地映在了玻璃裏。可是,經過試用,達爾卡羅兄弟發現這種玻璃鏡子時間一長,背麵的錫箔就會脫落下來。於是,他們又對製作玻璃鏡子的工藝進行改進。他們先將玻璃製成錫箔鏡,再把水銀倒在錫箔鏡上。這樣,水銀能夠慢慢地溶解錫,形成一層薄薄的錫和水銀合金,這個鏡子反光能力強,而且塗料不容易脫落,水銀鏡子就這樣誕生了。
火柴
起源:英國 問世年代:1827年 發明人:約翰·沃克
提到火柴,想必沒人會感到陌生。而要問起世界上第一盒火柴的由來,恐怕就沒幾個人會知曉了,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話,就得從1827年說起了。正是在那一年,英國化學家約翰·沃克發明了與現代火柴相近似的引火棍,而這個發明也是很偶然的。
有一天,約翰·沃克正在集中精力試製一種獵槍上用的火藥。其方法是把金屬銻和鉀堿混合在一起,然後用一根木棍攪拌。這樣,木棍的一端便粘上了金屬銻和鉀堿的混合物。後來,他想把粘在木棍上的混合物在地上磨掉,以便再利用這根木棍來攪拌新配製的混合物。然而,正當他把木棍在地上使勁磨擦時,突然“撲”的一聲木棍那頭冒出了火苗,並燃燒了起來。這次意外使約翰·沃克非常高興。他想:如果能利用自己發現的辦法製造引火物,那對人們取火將是多麼方便的事啊!於是,他開始參照這種方法研製火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