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語思
此處無需多言,相信每個中國人遇到的此類事情多得都想不起來了,也計較不過來了,想要改變它,也絕非一朝一夕的事,但隻要那麼一點點耐心,也許就夠了。
3.熱情與創造力
大部分人都會同意,對自己的工作有熱情,如果不是必要的成功因素,也是大有幫助的。不過,許多人把有用的熱情和亢奮或狂熱的行為混為一談。
熱情有各種不同的形式。它可以是成功的鞭策力,或者是挽起袖子,或是在艱苦而漫長的工作總有一種“亢奮”的熱情,甚至會上癮。不過,它的問題是,會耗盡你的精力,而且很累人。它的動力來自外在的源頭,緊迫的截稿時間和小題大做。因為這種熱情類型的外在本質,總是帶著一點挑戰的味道:“隻要一切都順心,我就愛這種感覺。”這種熱情也會變得無聊。你隻有在有壓力有興奮的事情發生時,才能得到樂趣。你將時間消磨在等待和尋找更大的興奮上。
另一種比較鎮定的熱情是我所謂的放鬆的熱情。這是一種包容、“役有時間壓力”的感覺,它滲透了你所做的每一件事。任何事都帶來喜悅和成功。這種感覺不狂熱,這是一種比較鎮定的興奮。它可以說是一種沒有憂慮的興奮:“我就是喜歡這樣,因為我被我所做的事情吸引了。”
引發這種熱情的方法就是學習將你的注意力完全保持住。任何時刻都試著一次隻要一件事情,而且對“那件事情”付出你全盤的注意力。如果你在接電話,要專心跟你說話的對象“在一起”。不要分心,要專心。如果你的心飄走了,請溫柔地將它帶回來。我們所做的任何事情——準備一份報告、向一個團體演講、解決一個問題、想出一個點子、從事一件困難的工作等——都是放鬆熱情的潛在來源。它不是來自興奮、外在的冒險,而是來自我們自己的注意力,我們的想法。我們中間有太多人活在過去或未來,當我們的心思不在此時此地時,我們就從經驗中汲取喜樂。
你隻要更專注在此時此刻,就可以將熱情帶回你的人生和事業中。你專注的洞察力將會大幅提升,你的創意和創造力也會有明顯的提高。
心靈語思
勝者相信自己的能力,他們為自己而自豪,對自己有熱情、有信心,對他人也是一樣。因為他們確信自己有價值,所以才能像愛自己一樣去愛大家。
4.農場裏的石頭
1862年9月,美國總統林肯發表了將於次年1月1日生效的懈放黑奴宣言》。在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一位記者去采訪林肯。他問:“據我所知,上兩屆總統都曾想過廢除黑奴製,《宣言》也早在他們那時就起草好了。可是他們都沒有簽署它。他們是不是想把這一偉業留給您去成就英名?”林肯回答:“可能吧。不過,如果他們知道拿起筆需要的僅是一點勇氣,我想他們一定非常懊喪。”林肯說完匆匆走了,記者一直沒弄明白林肯這番話的含義。
直到1914年林肯去世50年後,記者才在林肯留下的一封信裏找到了答案。在這封信裏,林肯講述了自己的幼年時的一件事:“我父親以較低的價格買下了西雅圖的一處農場,地上有很多石頭。有一天,母親建議把石頭搬走。父親說,如果可以搬走的話,原來的農場主早就搬走了,也不會把地賣給我們了。那些石頭都是一座座小山頭,與大山連著。有一年父親進城買馬,母親帶我們在農場勞動。母親說,讓我們把這些礙事的石頭搬走,好嗎?於是我們開始挖那一塊塊石頭。不長時間就搬走了。因為它們並不是父親想象的小山頭,而是一塊塊孤零零的石塊,隻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們晃動。”
林肯在信的末尾說:有些事人們之所以不去做,隻是他們認為不可能。而許多不可能,隻存在於人的想象之中。
常言道,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沒有翻不過的山,也沒有趟不過的河。隻是因為不相信自己能力的人多了,世界上才有了“困難”這個詞語。這個故事很有啟迪性。它告訴大家,有的人之所以不去做或做不成某些事,不是因為他沒這個能力,或是客觀條件的限製,而是他內心的自我想象首先限製了他,是他自己打敗了自己。
一些成功學研究大師分析許多人失敗的原因,不是因為天時不利,也不是因為能力不濟,而是因為自我心虛,自己成為自己成功的最大障礙。有的人缺乏自重感,總覺得自己這也不是,那也不行,對自己的身材、容貌不能自我接受,時常在人麵前感到緊張、尷尬,一味地順從他人,事情不成功總覺得自己笨,自我責備,自我嫌棄。有的人缺乏自信心,懷疑自己的能力;有的人缺乏安全感,疑心太重;對他人的各種行動充滿戒備,有的人缺乏勝任感,工作中缺乏擔當征途的氣魄,甘心當配角;也有的人反其道而行之,為掩飾自己的缺點或短處,誇張地表現自己的長處或優點……
這些人們真正的敵人是他們自己。
一個人在精子和卵子相遇的一刻,就注定是一個成功者。因為成千上萬的精子在奔向惟一的卵子時,爭鬥比人間還激烈,最後成功的那二個,構成了一個人。
心靈語思
要取得事業成功、生活幸福,重要的要有積極的自我心態,要敢於對自己說:“我行!我堅信自己!我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人!”就像釋迦牟尼佛誕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惟我獨尊。”
5.夢想的力量
不論做什麼事,相信自己,別讓別人的一句話將你擊倒。自己拿定主意,追隨自己的夢想。
有個人的朋友叫蒙提·羅伯茲,他在聖思多羅有座牧馬場。這個人常借用他寬敞的住宅舉辦募款活動,以便為幫助青少年的計劃籌備基金。
一次活動時,他在致詞中提到:我讓傑克借用住宅是有原因的。這個故事跟一個小男孩有關,他的父親是位馬術師,他從小就必須跟著父親東奔西跑,一個馬廄接著一個馬廄,一個農場接著一個農場地去訓練馬匹。由於經常四處奔波,男孩的求學過程並不順利。初中時,有次老師叫全班同學寫報告,題目是《長大後的誌願》。
那晚他用心地寫了7張紙,描述他的偉大誌願,那就是想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牧馬農場,並且仔細畫了一張200畝農場的設計圖,上麵標有馬廄、跑道等的位置,然後在這一大片農場中央,還要建造一棟占地4000平方英尺的巨宅。
他花了好大心血把報告完成,第二天交給了老師。兩天後他拿回了報告,第一頁上打了一個又紅又大的F,旁邊還寫一行字:下課後來見我。
腦中充滿幻想的他下課後帶著報告去找老師:“為什麼給我不及格?”
老師回答道:“你年紀輕輕,不要老做白日夢。你沒錢,沒家庭背景,什麼都沒有。蓋座農場可是個花錢的大工程;你要花錢買地、花錢買純種馬匹、花錢照顧它們。你別太好高騖遠了。”老師接著又說:“你如果肯重寫一個比較不離譜的誌願,我會重打你的分數。”
這男孩回家後反複思量了好幾次,然後征詢父親的意見,父親隻是告訴他:兒子,這是非常重要的決定,你必須拿定主意。”
再三考慮好幾天後,他決定原稿交回,一個字都不改。他告訴老師:“即使拿個大紅字,我也不願放棄夢想。”
蒙提此時向眾人表示:“我提起這故事,是因為各位現在就坐在200畝農場內,坐在占地4000方英尺的豪華住宅中。那份初中時寫的報告我至今還留著。”他頓了一下又說:“有意思的是,兩年前的夏天,那位老師帶了30個學生來我的農場露營一星期。離開之前,他對我說:“說來有些慚愧。你讀初中時,我曾潑過你的冷水。這些年來,我也對不少學生說過相同的話。幸虧你有這個毅力堅持自己的夢想。”
心靈語思
理想有時要經受痛苦的打擊,痛苦的打擊又總能激起美好的理想。沒有自己夢想的人是可悲的,不懂追隨夢想,懼怕挫折的人同樣可悲。有夢想,就應追隨,不怕困難,舍我其誰?
6.成功冒險的條件
你害怕冒險嗎?如果是,你並不孤獨。因為大部分的人都害怕冒險,極少數的人是天生的冒險家。
為什麼有些人在麵對風險時卻又悠然自若,而且能經由冒險而成功呢?原因是這些人深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冒高風險,焉能投資致富”的道理。的確,正確風險觀應該是:“去冒值得冒的險,然後再設法降低風險。”成功的投資家是以“致富”為冒險背後的真正動力,盡管必須準備承受價格波動起伏的壓力,但隻要期望報酬高,冒險終會獲致成功的。
每個人承受風險的限度都不一樣,這與個人的條件和個性很有關係。一個人必須主觀上願意承擔風險,客觀情勢也能讓他承受風險,風險才不會造成傷害。任何人在承受風險時都有一定的限度,超過了限度,風險就變成了一種負擔,可能會對我們的情緒或心理造成傷害。因為過度的風險會帶來隴慮,憂慮則會影響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麵,包括健康、工作、家庭生活、交友等。
每次要投資時,務必先了解可能遭遇的風險,並對每個可能發生的狀況,預先設想應變方案。分析盲目冒險的成份有多大,預估成功的幾率有多少,且在過程中,需不斷地重新評估。作者建議投資人,在從事任何投資前,最好列出一張風險報酬評估表,將所有的因素加以衡量,比如最壞的情況發生時,自己是否能夠承受,而此投資標的的報酬是否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