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自己的世界2(1 / 3)

10.最好的自助方法

有一句俗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話聽起來似乎很簡單,不就是人們互相幫助嗎了的確,道理的確簡單,就是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互相扶持,共同度過人生的難關,或者共同走向人生的成功。人類世界有個規律,一些看似簡單的話語,實際做起來難度卻不小。

阿明在他的朋友圈子裏算不上最出色的一個,無論從家境、職業、才氣、體魄各方麵講,他都顯得平平。但所有的朋友都把他視為知己。他出國的時候,朋友到機場依依不舍地送他。當他同他們一一握別漸漸走遠直至身影消失後,朋友們都感到若有所失的悵惘。阿明的朋友對他為何如此看重?用他一位朋友的話說:阿明平時話不多,也不常參加朋友的聚會,甚至不常到朋友家串門,但他心中始終裝著朋友。當別人需要幫助時,他就會出現。俗語說,患難識知己。在困難和逆境中得到關心幫助的人是最易感動的。同樣,能及時地為別人送去幫助的人也最易贏得朋友的信任和忠誠。

朋友之間,如能像《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的劉、關、張那樣形影不離、情同手足當然不錯。然而現實生活中,朋友之間絕不可能空閑到日夜相隨相伴的地步,即使是經常的謀麵在一般友人間也是不易。因此,許許多多的人相交成友之後,便無法對友情加以進一步的深化發展,往往流於一般的交際而已。有一種常見情況,可稱之為“有事有人,無事無人”。由於忙碌地為生存而奔波,我們往往不能把朋友經常揣在心中,隻當我們有事需要幫助時,我們才會記起一個對此事有助的友人,然後去登門拜訪,重敘友情。真正的朋友當然不會計較而且樂於相助。但久而久之我們便會感到一種不安,因為求助於人同幫助別人畢竟是兩回事,隻收進不付出,不僅叫人於心不安,而且容易漸漸喪失別人的友情。

為了使友誼長青不老,使友情與日俱增,就該像阿明那樣心裏永遠想著朋友。不是在自己需要朋友而是在朋友需要自己的時候出現在他們麵前。特別對那些個性較強,不輕易求助於人的朋友來說,別人主動給予的關心和切實有效的幫助能使他們滿心感激、刻骨銘心。

心靈語思

一個不為別人奉獻的人,無權要求別人為他奉獻,相互給予對方,各自才會感到生命的豐滿,各自想著占有,勢必都為占有不得而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所以,以心交心,以愛博愛,友誼才會天長地久。

11.先許的願望

從前,有兩位很虔誠、很要好的教徒,決定一起到遙遠的聖山朝聖,兩人背上行囊,風塵仆仆地上路,誓言不達聖山朝拜,絕不返家。

兩位教徒走啊走,走了兩個多星期之後,遇見一位白發年長的聖者。這聖者看到這兩位如此虔誠的教徒千裏迢迢要前往聖山朝聖,就十分感動地告訴他們:“從這裏距離聖山還有十天的腳程,但是很遺憾,我在這十字路口就要和你們分手了,而在分手前,我要送給你們一個禮物!什麼禮物呢?就是你們當中一個人先許願,他的願望一定會馬上實現;而第二個人,就可以得到那願望的兩倍!”

此時,其中一教徒心裏一想:“這太棒了,我已經知道我想要許什麼願,但我不要先講,因為如果我先許願,我就吃虧了,他就可以有雙倍的禮物!不行!”而另外一教徒也自忖:“我怎麼可以先講,讓我的朋友獲得加倍的禮物呢?”於是,兩位教徒就開始客氣起來,“你先講!”“你比較年長,你先許願吧!”“不,應該你先許願!”兩位教徒彼此推來推去,“客套地”推辭一番後,兩人就開始不耐煩起來,氣氛也變了:“你幹嘛!你先講啊!”“為什麼我先講?我才不要呢!”兩人推到最後。其中一人生氣了,大聲說道:“喂,你真是個不識相、不知好歹的人啊,你再不許願的話,我就把你的狗腿打斷、把你掐死!”

另外一人一聽,沒有想到他的朋友居然變臉,竟然來恐嚇自己!於是想,你這麼無情無意,我也不必對你太有情有義!我沒辦法得到的東西,你也休想得到!於是,這一教徒幹脆把心一橫,狠心地說道:“好,我先許願!我希望……我的一隻眼睛……瞎掉!”

很快地,這位教徒的一個眼睛馬上瞎掉,而與他同行的好朋友,也立刻兩個眼睛都瞎掉了!

心靈語思

自私是一種心理貧窮,往往使美好變成邪惡,它會扭曲人的心理,造成自我毀滅。

12.擁有就是快樂

現有的已在你手中,隻要看護得好就不會丟失,缺乏的對於你來說卻始終是一個模糊不清的謎,能否得到,怎樣獲得或能得到多少都是未知數。所以與其對缺乏的艾艾怨怨,不如樂視囊中所有。

眾所周知的大哲學家迪歐蓋尼可謂是真的一無所有,一篇文章這樣描述他的生活:“他躺在光溜溜的地上,赤著腳,胡子拉茬的,半裸著身子,模樣活像個乞丐或瘋子。大清早,他隨著初升的太陽睜開雙眼,搔了搔癢,便像狗一樣在路邊忙開了他的‘公事’。他在公共噴泉邊抹了把臉,向路人討了一塊麵包和幾顆橄欖,然後蹲在地上大嚼起來,又掬起幾捧泉水送人肚中,他沒有工作在身,也無家可歸,是一個逍遙自在的人,眾人都認識他,或者都聽說過他。他們會問他一些尖刻的問題,而他也尖刻地回答。他沒有房子,甚至連一個亭廬都沒有……”從這段描寫過程中,無論怎麼看,我們都可以肯定迪歐蓋尼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窮光蛋,然而就是他,卻使馬其頓國王,希臘的征服者亞曆山大大帝羨慕不已,據說當時亞曆山大筵請了所有的有智慧的人,隻有迪歐蓋尼沒有去,於是他親自來看迪歐蓋尼。當亞曆山大來到他用以居住的破木桶前問他是否需要幫助時,他卻毫不客氣地說:“是的,請你站到一邊去,你擋住了我的陽光。”

迪歐蓋尼可謂是真正的大智者,他不屑於鑽營,不齒於奢華,用他自己的話說:“房子有什麼用處?人不需要隱私;自然的行為並不可恥;我們做著同樣的事情,沒有什麼必要把它們隱藏起來;人實在不需要床榻和椅子等諸如此類的家具,動物睡在地上也過著健康的生活。”

一個農夫痛苦地向一位大師求助:“我的環境若不馬上改變,我會發瘋的。我們一家人與許多親戚都住在同一個屋子裏,整天屋子裏充滿謾罵和吼叫聲,我的神經都快崩潰了。”

大師:“若要我幫助你,你必須照我的吩咐去做。”

農夫說:“一定照辦。”

大師:“你養了多少牲畜?”

農夫:“一隻狗、二頭牛、四隻羊、六隻雞、三隻豬……”

大師:“把它們養在屋內一星期。”農夫聞之變色。

一周後,他疲倦地來找大師說:“肮髒、惡臭、吵鬧、擁擠……我們所有的人都快瘋了。”

大師說:“倒去吧!把所有牲畜趕出去。”

這人立即衝回家,將所有的牲畜都趕出去後,發覺家中像天堂一般安靜、幹淨且充滿溫馨。

生活中有許多事常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試著多珍惜我們所擁有的,少抱怨我們所不足的。去看看比我們悲慘的人,你會愛惜自己所有的一切。

現有的已在你手中,隻要看護得好就不會丟失,缺乏的對於你來說卻始終是一個模糊不清的謎,能否得到,怎樣獲得或能得到多少都是未知數。所以與其對缺乏的艾艾怨怨,不如樂視囊中所有。

心靈語思

我們用了太多的時間去策劃未來的快樂,期望明天的美好,卻忽視了眼前的東西,在失去的時候感到痛惜,而擁有的時候卻不知道這就是值得珍惜的幸福。

13.別人的憐憫

威爾遜先生是一位成功的商業家,他從一個普普通通的事務所小職員做起,經過多年的奮鬥,終於擁有了自己的公司、辦公樓,並且受到了人們的尊敬。

這一天,威爾遜先生從他的辦公樓走出來,剛走到街上,就聽見身後傳來“塔嗒嗒”的聲音,那是盲人用竹竿敲打地麵發出的聲響。威爾遜先生愣了一下,緩緩地轉過身。

那盲人感覺到前麵有人,連忙打起精神,上前說道:“尊敬的先生,您一定發現我是一個可憐的盲人,能不能占用您一點點時間呢?”

威爾遜先生說:“我要去會見一個重要的客戶,你要什麼就快說吧。”

盲人在一個包裏摸索了半天,掏出一個打火機,放到威爾遜先生的手裏,說:“先生,這個打火機隻賣一美元,這可是最好的打火機啊。”

威爾遜先生聽了,歎口氣,把手伸進西服口袋,掏出一張鈔票遞給盲人:“我不抽煙,但我願意幫助你。這個打火機,也許我可以送給開電梯的小夥子。”

盲人用手摸了一下那張鈔票,竟然是一百美元!他用顫抖的手反複撫摸這錢,嘴裏連連感激著:“您是我遇見過的最慷慨的先生!仁慈的富人啊,我為您祈禱!上帝保佑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