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自己的世界2(3 / 3)

她最常罵的是:“我不甘心。”“你這瘋人,總有一天有報應。”“你去給車撞死。”“你怎可以騙我!”

婦人曾被信任的朋友騙過,向她借錢,借了之後人家就跑了,婦人初期是不能接受,但也算平靜,十多年後就成了如今模樣,十多年來她不能原諒朋友,將怨氣積在心中,將自己積出病來。

有人給寬恕作了一個十分美的比喻,他說:“一隻腳采扁了紫羅蘭,它卻把香味留在那腳跟上,這就是寬恕。”

我們常常自己的腦子裏預設了一些規定以為別人應該有什麼樣的行為。如果對方違反規定就會引起我們的怨恨。其實,因為別人對“我們”的規定置之不理,就感到怨恨,是一件十分可笑的事。大多數人都一直以為,隻要我們不原諒對方,就可以讓對方得到一些教訓,也就是說:“隻要我不原諒你,你就沒有好日子過。而實際上,不原諒別人,表麵上是那人不好,其實真正倒黴的人卻是我們自己,一肚子窩囊氣不說,甚至連睡都睡不好。沒多久就積出病來。

下次覺得怨恨一個人時,閉上眼睛,體會一下你的感覺,感受一下你的身體,你會發現:讓別人自覺有罪,你也不會快樂。

心靈語思

寬容產生寬容,刻薄產生刻薄,人與人之間的一般情形,大抵如此。由此寬容不但表現為一種胸懷,也表現為一種睿智;刻薄不但表現為一種狹隘,也表現為一種短視。原諒別人,就如一把傘,擋住傷害,留下溫情。

17.退縮即滅亡

不熱烈地、堅強地希望成功,而一味退縮,退縮,再退縮,那麼一定是世界末日將要來臨了。

據說拿破侖一上戰場,士兵力量可增加一倍。軍隊的戰鬥力,大半寓於士兵對將帥的信仰之中。將帥顯露出疑懼驚惶,全軍必然要陷於混亂、動搖;將帥的自信,則可以加強他部下健兒的勇氣。

人的各部分的精神能力,像軍隊一樣,也應該信賴其主帥——意誌。

天上有隻鳥在飛。一位扛鋤頭的人歎氣道:它四處飛翔為覓一口食。另一位依窗站著的少女也正好在看這隻鳥,她歎氣說:它真幸福,有一雙美麗的翅膀。麵對同一種境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情。理解、滿懷激情,你就會有一種振奮的感覺;失意悲觀,你就會有一種痛苦或失落的感歎。當自己人生理想不能實現,或者見解、行為不為世人所理解時,都會使人迷失。現實生活中的種種情緒,會使人對境況產生相同的或近似的聯想、類比。正如英國人狄斯累利所說:“境遇不造人,是人造境遇。”

由於人們很容易將思維編入既存的框架裏,或滿足或失意或進取等等,產生“命中注定”或“無法更改”的思維定式。例如:逐漸失去踏出圍繞我們的框架的勇氣,然後將自己對人生的夢想和野心一個個拋棄掉。而沒有追逐夢見實現野心的激情,人生將會缺乏激情。

境由心造,現實需要我們麵對,需要我們好好把握。

心靈語思

這種意識,一定可以使我們產生出偉大的力量和勇氣來。噴泉的高度無法超過它源頭的高度;同樣,一個人的事業成就也絕不會超過他自信所能達到的高度。

18.用心很重要

休斯·查姆斯在擔任“國家收銀機公司”銷售經理期間,曾麵臨著一種最為尷尬的情況:該公司的財政發生了困難。這件事被在外頭負責推銷的銷售人員知道了,並因此失去了工作的熱忱,銷售量開始下跌。到後來,情況極為嚴重,銷售部門不得不召集全體銷售員開一次大會,在全美各地的推銷員皆被召去參加這次會議。查姆斯先生主持了這次會議。

首先,他請手下最佳的幾位銷售員站起來,要他們說明銷售量為何會下跌。這些銷售員被喚到名字以後,一一站起來,每個人都有一段最令人震驚的悲慘故事要向大家傾訴:商業不景氣,資金缺少,人們都希望等到總統大選揭曉以後再買東西等等。

當第五個銷售員開始列舉使他無法獲得平常銷售額的種種困難情況時,查姆斯先生突然跳到一張桌子上,高舉雙手,要求大家肅靜。然後,他說道:“停止,我命令大會暫停十分鍾,讓我把我的皮鞋擦亮。”

然後,他命令坐在附近的一名黑人小工友把他的擦鞋工具箱拿來,並要求這名工友把他的皮鞋擦亮,而他就站在桌上不動。

在場的銷售員都嚇呆了。他們有些人以為查姆斯先生發瘋了,他們之中開始竊竊私語。在這同時,那位黑人小工友先擦亮他的第一隻鞋子,然後又擦另一隻鞋子,他不慌不忙地擦著,表現出第一流的擦鞋技巧。

皮鞋擦亮之後,查姆斯先生給了小工友一毛錢,然後發表他的演說。

“我希望你們每個人,”他說,好好看看這個小工友。他擁有在我們整個工廠及辦公室內擦皮鞋的特權。他的前任是位白人小男孩,年紀比他大得多,盡管公司每周補貼他五元的薪水,而且工廠裏有數千名員工,但他仍然無法從這個公司賺取足以維持他的生活的費用。

這位黑人小男孩不僅可以賺到相當不錯的收入,既不需要公司補貼薪水,每周還可存下一點錢來,而他和他的前任的工作環境完全相同,也在同一家工廠內,工作的對象也完全相同。

“現在我問你們一個問題,那個白人小男孩拉不到更多的生意,是誰的錯?是他的錯還是他顧客的錯?”

那些推銷員不約而同地大聲說:

“當然了,是那個小男孩的錯。”

“正是如此。”查姆斯回答說,“現在我要告訴你們,你們現在推銷收銀機和一年前的情況完全相同:同樣的地區,同樣的對象以及同樣的商業條件。但是,你們的銷售成績卻比不上一年前。這是誰的錯?是你們的錯,還是顧客的錯?”

同樣又傳來如雷般的回答:

“當然,是我們的錯!”

“我很高興,你們能坦率承認你們的錯。”查姆斯繼續說:“我現在要告訴你們。你們的錯誤在於,你們聽到了有關本公司財務發生困難的謠言,這影響了你們的工作熱忱,因此,你們就不像以前那般努力了。隻要你們回到自己的銷售地區,並保證在以後三十天內,每人賣出五台收銀機,那麼,本公司就不會再發生什麼財務危機了。你們願意這樣做嗎?”

大家都說“願意”,後來果然辦到了。

心靈語思

隻要心中在燃燒著熱情,你就會象太陽一樣,不論走到了什麼地方都會閃閃發光。

19.手裏還有筆

1946年的秋天,26歲的汪曾祺從西南聯大肆業後,隻身來到上海,打算單槍匹馬闖天下。在一間簡陋的旅館住下後,他就開始四處找工作。工作顯然不好找,他便每天在胳肢窩裏夾本外國小說上街。走累了,他就找條石凳,點燃一支煙,有滋有味地吸著,同時,打開夾了一路的書,細心閱讀起來。有時書讀得上癮了,幹脆把找工作的事拋到一邊,一顆心徹底跳入文字裏沐浴。

日子越拖越久,兜裏的光洋越來越少;能找的熟人都找了,能嚐試的路子都嚐試過了。終於,有一天下午,一股海濤般的狂躁傾刻間吞噬了他!他一反往日的溫文爾雅,像一頭暴怒不已的獅子,拚命地吼叫。他摔碎了旅館裏的茶壺、茶杯,燒毀了寫了一半的手稿和書,然後給遠在北京的沈從文先生寫了一封訣別信。信郵走後,他拎著一瓶老酒來到大街上。他邊迷迷糊糊地喝酒,邊思考一種最佳的自殺方式。他一口口對著嘴巴猛灌燒酒,內心裏湧動著生不逢時的蒼涼……晚上,幾個相熟的朋友找到他,他已趴到街側一隅醉昏了。

還沒有從自殺情結中解脫出來的汪曾祺很快就接到了沈先生的回信。沈先生在信中把他臭罵了一頓,沈先生說:“為了一時的困難,就這樣哭哭啼啼地,甚至想到要自殺,真是沒出息!你手裏有一支筆,怕什麼!”

沈先生在信中談了他初來北京的遭遇。那時沈先生才剛剛二十歲,在北京舉目無親,連標點符號都不會用,就夢想著用一隻筆闖天下。但隻讀過小學的沈先生最終成功了,成為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大作家。讀著沈先生的信,回味著沈先生的往事和話語,汪曾祺先是如遭棒喝,後來一個人偷偷地樂了。

不久,在沈先生的推薦下,《文藝複興》雜誌發表了汪曾祺的兩篇小說。後來,汪曾祺進了上海一家民辦學校,當上了一名中學教師,再後來,他也和沈先生一樣,成了國內外享有盛譽的作家。

心靈語思

自強不息者把挫折當成通向成功的天梯,什麼時候都不要以為自己一無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