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章 做人恰到好處做事滴水不漏3(3 / 3)

公孫弘麵對汲黯的指責和漢武帝的詢問,一句也不辯解,全都承認,這是何等的一種智慧呀!汲黯指責他“使詐以沽名釣譽”,無論他如何辯解,旁觀者都已先入為主地認為他也許在繼續“使詐”。公孫弘深知這個指責的分量,采取了十分高明的一招,不作任何辯解,承認自己沽名釣譽。這其實表明自己至少“現在沒有使詐”。

由於“現在沒有使詐”被指責者及旁觀者都認可了,也就減輕了罪名的分量。公孫弘的高明之處,還在於對指責自己的人大加讚揚,認為他是“忠心耿耿”。這樣一來,便給皇帝及同僚們這樣的印象:公孫弘確實是“宰相肚裏能撐船”。既然眾人有了這樣的心態,那麼公孫弘就用不著去辯解沽名釣譽了,因為這不是什麼政治野心,對皇帝構不成威脅,對同僚構不成傷害,隻是個人對清名的一種癖好,無傷大雅。

47小人物幫大忙

一隻小螞蟻在河邊喝水,不小心掉了下去。它用盡全身力氣想靠近岸邊,但沒過一會兒就遊不動了,在原地打轉,小螞蟻近乎絕望地掙紮著。這時,正在河邊覓食的一隻大鳥看見了這一幕,它同情地看著這隻可憐的小螞蟻,然後銜起一根小樹枝扔到它旁邊,小螞蟻掙紮著爬上樹枝,終於脫險回到岸上。

過了幾天,小螞蟻在河邊草地上玩耍時,它聽到了一個人的腳步聲。一個獵人輕輕地走過來,手裏端著槍,準備射殺那隻大鳥。小螞蟻迅速地爬上獵人的腳趾,鑽進他的褲管,就在獵人扣動扳機的瞬間,小螞蟻咬了他一口。獵人一分神,子彈打偏了。槍聲把大鳥驚起,振翅飛遠了。

盡管螞蟻是比大鳥弱小許多的小動物,但它卻用自己的力量幫助大鳥躲過一次殺身之禍。

不要以為隻有結交權貴才會對自己有好處,心懷善意常助別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許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反過來,有的時候有許多小人物也會幫上你的大忙。

48種族隔離

在非洲有個國家白人政府實施“種族隔離”政策,不允許黑皮膚人進入白人專用的公共場所。白人也不喜歡與黑人來往,認為他們是低賤的種族,避之惟恐不及。

有一天,有個白人在沙灘上日光浴,太陽的照射使她感覺到了疲憊,不知不覺就睡著了。當她醒來時,太陽已經下山。此時,長發女子感覺到肚子餓,便走進沙灘附近的一家餐館。

她推門而入,選了張靠窗的椅子坐下。但她坐了約15分鍾,沒有侍者前來招待她。她看著那些招待員都忙著侍候比她來得還遲的顧客,對她則不屑一顧。她頓時滿腔怒氣,想走向前去責問那些招待員。

當她站起身來,正想向前時,看見門口的大鏡子中的自己,眼淚不由奪眶而出。

原來,她已被太陽曬黑了。

此時,她才真正體會到黑人被白人歧視的滋味!

無論做任何事,我們都要設身處地去為他人著想。正如孔子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予人。”

49體諒

妻子正在廚房炒菜。丈夫在她旁邊一直嘮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趕快把菜翻一翻,要不然就糊啦。快鏟起來,油放太多了!把豆腐整平一下。哎唷,鍋子歪了!

“請你住口!”妻子脫口而出,“我會炒菜,不用你教我。”

“你當然懂,太太,”丈夫平靜地答道:“我隻是要讓你知道,我在開車時,你在旁邊喋喋不休的感受。”

學會體諒他人並不困難,隻要你願意認真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和立場看問題。

50五十元的施舍

有一個人經過熱鬧的火車站前,看到一個雙腿殘疾的人擺設著鉛筆小攤,便漫不經心地丟給了殘疾人五十元,當作施舍。

但是走了不久,這人又回來了,他抱歉地對這位殘疾者說:“不好意思,你是一個生意人,我竟然把你當成一個乞丐。”

過了一段時間,他再次經過火車站,一個雙腿殘疾的店家老板在門口微笑喊住他,“我一直期待你的出現,”那個店家老板說,“你是第一個把我當成生意人看待的人,你看,我現在是一個真正的生意人了。”

用另外一種眼光去看一個人,那人可能就會因你而有所變,你看他是寶貴的,他就是寶貴的。一份尊重和愛心,常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善果,不妨用心看待這個世界,用心地去尊重每一個人及自己,你將會發現,自己及周遭的人都有著無窮的潛力。

51掉在井裏的狐狸和公山羊

一隻狐狸失足掉到了井裏,不論他如何掙紮都沒能爬上去,隻好呆在井裏等救。一隻公山羊覺得口渴極了,路過這井邊,看見狐狸在井下,便問他井水好不好喝?狐狸覺得機會來了,心中暗喜,馬上鎮靜下來,極力讚美井水好喝,說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並勸山羊趕快下來,與他痛飲。

一心隻想喝水、信以為真的山羊,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當他咕咚咕咚痛飲完後,就不得不與狐狸一起商量爬上去的辦法。狐狸早有準備,他狡猾地說:“我有一個方法:你用前腳扒在井牆上,再把角豎直了,我從你後背跳上井去,再拉你上來,我們就都得救了。”公山羊同意了他的提議,狐狸踩著他的後腳,跳到他背上,然後再從角上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

狐狸上去以後,準備獨自逃離。公山羊指責狐狸不信守諾言。狐狸回過頭對公山羊說:“喂,朋友,你的頭腦如果像你的胡須那樣完美,你就不至於在沒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地跳下去了。”

聰明的人應當事先考慮清楚事情的結果,然後才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