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章 經商要多一個心眼職場要有手腕1(2 / 3)

8醫生的教導

一個外科醫生告訴學生:“當外科醫生,需要兩項重要的能力:第一、不會反胃,第二、觀察力要強。”接著,他伸出一隻手指,沾入一碟看來令人作嘔的液體中,然後張口舔舔手指。他要全班學生照著做,學生們隻好硬起頭皮照做一遍。醫生頷首一笑說:“各位,恭喜你們通過了第一關測驗。不幸的是,第二關你們都沒通過,因為你們沒注意到我舔的手指頭,不是我探入碟中的那根手指。”

你有沒有仔細而認真地觀察,現在從事的工作是否有不佳之處?及時調整,永遠不晚。一個認真的人也必是一個智慧的人。

9以柔克剛

《明史》記載,有一次明武宗朱厚照南巡,提督江彬隨行護駕。江彬素有謀反之心,他率領的將士,都是西北地區的壯漢,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力大如牛。兵部尚書喬宇看出他圖謀不軌,從江南挑選了一百多個矮小精悍的武林高手隨行。

喬宇和江彬相約,讓這批江南拳師與西北籍壯漢比武。江彬從京都南下,原本專橫跋扈,不可一世。但因手下與江南拳師較量,屢戰屢敗,氣焰頓時消減,樣子十分沮喪,蓄謀篡位的企圖也打了折扣。喬宇所用的是“以柔克剛”的策略。

柔能製剛,弱能製強。

10三十九種笑容

原一平是日本保險推銷業的“全國之冠”。原一平25歲當實習推銷員時,身高145米,又小又瘦,橫看豎看,實在缺乏吸引力,可以說是先天不足。但他苦練笑容,並且獲得成功,被日本人譽為“值百萬美金的笑”。

原一平為什麼練習笑容呢?因為他總結出笑容在推銷活動中有九大作用:笑容是傳達愛意給對方的捷徑;笑具有傳染性,你的笑容可以引起對方笑並使對方愉快;可以輕易地消除二人之間嚴重的隔閡,使對方門扉大開;笑容是建立信賴關係的第一步,它會創造出心靈之友;笑容可以激發工作熱情,創造工作業績;笑容可以消除自己的自卑感,彌補自己的不足;如能將各種笑容擁為己有,了如指掌,就能洞察對方的心靈;笑容能增進健康,增強活動能力。

原一平認為,嬰兒般天真無邪的笑容最具魅力。

於是,他花費了很長時間練習笑,直到他在鏡中出現與嬰兒的笑容相差不多時才罷休。他練習的步驟是:檢查自己的笑容有多少種(原一平認為自己有含義不同的39種笑容),列出各種笑容要表達的心情與意義,然後再對著鏡子反複練習,直到鏡中出現所需要的笑容為止。

要成功推銷自己,必須練就一兩招過人之處。如果太平平常常,注定無法觸動和吸引消費者。從事銷售行業的推銷員不必追求麵麵俱到,也不必因為自己儀表的先天缺陷而自卑,關鍵是找出自己認為最有希望的“突破口”,淋漓盡致地施展個性的魅力。

11富翁投宿

約翰·洛克菲勒是世界有名的大富翁,可是他在日常開支方麵卻很節省。

一天,他到紐約一家旅館去投宿,要求住一間最便宜的房間。旅館的經理說:

“先生,你為什麼要住便宜的小房間呢?你兒子來住宿時,總是挑最豪華的房間呀!”

“沒錯,”洛克菲勒說:“我兒子有個百萬富翁的父親,可我沒有呀!”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隻有自己經曆過創業之苦,才懂得節省的道理,才懂得創業的艱辛和財富的來之不易。

12從星球來到地球的人

第一次登陸月球的航天員其實共有兩位,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阿姆斯特朗外,還有另外一個人——奧爾德林。當時阿姆斯特朗說過一句話:“我個人的一小步,是全人類的一大步。”而今,它早已是全世界家喻戶曉的名言。

在慶祝登陸月球成功的記者會中,一個記者突然問了奧爾德林一個很特別的問題:“阿姆斯特朗先下去,成為登陸月球的第一個人,你會不會覺得有點遺憾?”

在全場有點尷尬的注目下,奧爾德林很有風度地回答:“各位,千萬別忘了,回到地球時,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艙的。”他環顧四周笑著說:“所以我是由別的星球來到地球的第一個人。”大家在笑聲中,給予他最熱烈的掌聲。

成功不必在我,團隊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你會不會欣賞同事的成就呢?你是否願意從心裏給別人以熱烈的掌聲?“成人之美”不但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美德。

13馱木雕像的驢

有一天,一頭驢馱著一座著名的木雕像,從城裏的大街上走過。這座木雕像,是準備供在一座寺院裏的。沿途的人,一個個都對木雕像恭敬地跪下參拜。

驢看見這麼多人磕頭,以為大夥兒是對它表示敬意呢,不由得高傲地仰起頭,拿起架子,一步也不肯再往前走了。趕驢的人見它停住不動了,就揚起鞭子使勁抽打,邊抽邊說:“哼,你這糊塗東西!你以為人們是在參拜你嗎?”

不要像這頭驢一樣,把別人的榮譽往自己臉上貼。

14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百丈禪師年逾六十,仍然整天忙碌地幹著活,無一日停下工作,在嚴寒酷暑也是如此。年輕的眾僧都快要吃不消了,而百丈禪師還是照常與眾僧們一起下田幹活。禪師可謂年老體衰,大家擔心他體力不支,便決定把他平日用的鐮刀和鋤具藏起來,好讓他找不著農具,就可以安心休息調養。

隔日,百丈禪師要出去幹活,但尋遍了寺廟裏的各個角落都找不到鋤具,也隻好歇息。但他卻什麼都不吃,天天打坐念佛。

眾僧看他一連多日都不思飲食,便問他原因。他答道:“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他以此曉諭眾僧:日常生活的種種都是學禪,沒有動,即沒有禪。

秉持百丈禪師“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工作哲學,日積月累,持之以恒,堅守絕食挑戰的工作心態,用心用情,用力用命。這種態度對待工作目標時必可如期達成,順利超越。

15嶽翔八歲觀畫糾誤

嶽翔小時候是個聰明好學的孩子。八歲那年,有一次,他去鄰居家玩耍。鄰居的兒子跟母親去外婆家了,嶽翔在鄰居家看畫。他家牆上掛了一幅《陶母剪發圖》的大型工筆畫。畫麵上一個端莊文靜的少婦,正在用剪刀把自己的青絲秀發一綹綹地剪下,放在旁邊的銀盤裏。她的兒子正等候在銀盤旁邊。嶽翔歪著小腦袋端詳了一會兒,他惋惜畫中婦人的剪發之舉。於是就問鄰居:“畫的人是誰呀?她為什麼要把這麼漂亮的頭發剪掉呢?”鄰居回答他說:“她是晉朝名臣陶侃的母親,因為家窮,沒有錢招待客人,就剪了頭發賣錢,再去買些酒菜回來招待客人。”嶽翔聽了鄰居的解釋,好久沒言語。他又默默地瞅著畫麵仔細打量一番,忽然指著畫中人手上戴的金手鐲說:“這金手鐲不是可以拿去賣錢嗎,為什麼一定要剪掉頭發呢?”嶽翔這麼一提醒,鄰居仔細琢磨了一下,便把畫摘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