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章 經商要多一個心眼職場要有手腕4(3 / 3)

這次衝突是英國法律專業化曆史上的一座裏程碑。此後,英國的司法便成了職業法律家的壟斷領域。不隻是英國,在當今的西方各國,從事法律職業都要以正規的大學法律教育為前提。

當局者應是最清的,如果你是領導,你應放手讓手下去做。

73多言無益

有人問墨子:“多說話有沒有益處?”

墨子回答他:“青蛙、蛤蟆日夜不停地叫,叫得口幹舌燥也沒人注意到它的存在,可是公雞每天按時啼叫,一啼天下人就知道是天亮了。可見話說多了並沒有好處,隻要說的是時候就行了。”

所謂“言多必失”、“禍從口出”,就在提醒大家話多的害處。

有些人為了要表現自己很有知識,動不動就說大話、自吹自擂,結果說破了嘴皮也沒人理會,不但如此,常常還會惹人嫌棄。

74翻土得福

一個農夫在病重得就要死去時,他把兩個兒子都叫到身邊來說道:“我就快要死了,我隻有一份遺產送給你們。我將那些金銀財寶埋藏在家後的那塊葡萄園下。等我死後,你們輕輕地翻一翻土,就可以找到它了!”

父親死後,兒子們各自拿著鋤頭到葡萄園去,到處挖土找寶。但是,挖遍了葡萄園,結果仍沒找到父親所說的“金銀財寶”。但是,由於他們天天翻土,土壤肥沃起來,他們當年的收成比往年多了數倍。

這時,兒子們才明白父親所指的“金銀財寶”是什麼。

其實,天底下哪有不勞而獲的東西?唯有肯付出血汗與時間者,才能享有成功的果實。

75兩頭騾子

兩頭騾子馱著沉重的背包,吃力地往前走。一頭馱的是滿袋財寶,另一頭馱的是滿袋糧食。馱著財寶的騾子因為感到自己馱的東西價值不菲,所以昂首闊步,把係在脖子上的鈴鐺擺得悅耳動聽,它的同伴則不聲不響地跟在它後邊。突然一夥強盜從隱蔽處竄出來,撲向騾隊。強盜跟趕騾子的人扭打時,用刀刺傷了馱財寶的騾子,貪婪地把財寶搶劫一空,對糧食則不加理會,馱糧食的騾子也就安然無恙。

受了傷的騾子全無剛才的神氣,大歎倒黴,對同伴說:“還是你運氣好啊,雖然不神氣,但總不至於挨刀子。”

有些人剛被賦予一點重要責任,就急著向同事們炫耀,而全然沒想到即將擔負的責任。越神氣的位置,就要擔負越重的責任。

76老清潔工

克裏姆林宮曾有位老清潔工。每當有人問起他對工作的感想時她都說:“我的工作同葉利欽的工作差不多,葉利欽是在收拾俄羅斯,我是在收拾克裏姆林宮,每個人都是在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克裏姆林宮的老清潔工在達官顯貴麵前是地位最低下的平民百姓,可是她並不自卑,而且還幽默地把自己的工作與總統的工作相提並論,足見其心胸的豁達與坦蕩。難道老清潔工在那種特殊的場合就一點兒感歎也沒有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隻是她能透過表麵現象,看到問題的本質,悟出了人生的真諦:一國之君也好,一介草民也罷,他們都在做自己該做的事。所以,她每天都在認真收拾紅牆內的灰塵和垃圾,同時也把散落在心頭的苦悶和迷茫一起清掃掉。

做好自己該做的事,一定要有好心情。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每個人都活得很累。家裏大量瑣碎的事務需要料理,人際間的是非恩怨需要平衡,名利場上的晉級提升需要競爭……麵對如此重負,如何有一個好心境?像克裏姆林宮的老清潔工那樣把各自的崗位看成是分工不同,把收拾灰塵、垃圾與葉利欽收拾俄羅斯看得同樣重要,那麼你的心情就會靜如止水,一切煩惱和憂愁就會煙消雲散。

社會分工千差萬別,人與人也各有不同,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做自己該做的事,也是人生中的一種成功。

77博士

有一個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是那裏學曆最高的一個人。有一天閑來無事便到單位後麵的小池塘去釣魚,正好正副所長兩人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釣魚。他隻是微微點了點頭,不一會兒,正所長說要上廁所,隻見看他放下釣竿,伸伸懶腰,蹭蹭蹭從水麵上如飛地走到對麵。博士驚訝極了。水上漂?不會吧?這可是一個池塘啊。

怎麼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問,怎麼說自己也是博士呀!過一陣,副所長也站起來,蹭蹭蹭從水麵上走到對麵的廁所。這下子博士更是差點昏倒。博士生也想去廁所。這個池塘兩邊有圍牆,要到對麵廁所非得繞十分鍾的路,而回單位上又太遠,怎麼辦?博士生也不願意去問兩位所長,憋了半天後,也起身往水裏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過的水麵,我博士生不能過。隻聽“咚”的一聲,博士生栽到了水裏。兩位所長趕緊跑過來將他拉了出來,問他為什麼要下水,他問:“為什麼你們可以走過去呢?”兩所長相視一笑:“這池塘裏有兩排木樁子,由於這兩天下雨漲水,正好沒過。我們時間長了都熟悉這木樁的位置,所以可以踩著樁子過去。你怎麼不問一聲呢?”

學曆代表過去,隻有不斷地學習以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代表將來。尊重有經驗的人,才能少走彎路。一個好的團隊,也應該是學習型的團隊。

78防患於未然

有一次魏文王請名醫扁鵲來做客,聊天時魏文王問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醫術最好呢?”

扁鵲答說:“長兄最好,二哥次之,隻有我最差。”

魏文王再問:“那麼為什麼隻有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說:“我長兄治病,是治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解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隻有我們家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病情初起之時。一般人認為他隻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隻普及於小範圍內。而我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抽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因此名氣傳遍全國。”

魏文王說:“你說得好極了。”

事後控製不如事中控製,事中控製不如事前控製,可惜大多數的企業經營者均未能體會到這一點,等到錯誤的決策造成了重大的損失才尋求彌補,有時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79長龍風箏

小花買了一條長龍風箏。

賣風箏的說:“長龍腹腔的空隙能容納幾隻蝗蟲,投放進去,它們都在裏麵死了,無一幸免!”

於是小花嚐試了一下,果然如此,便問賣風箏的:“為什麼?”

賣風箏的說:“蝗蟲性子太躁,除了掙紮,它們沒想過用嘴巴去咬破長龍,也不知道一直向前可以從另一端爬出來。因而,盡管它有鐵鉗般的嘴殼和鋸齒一般的大腿,也無濟於事。”

當賣風箏的把幾隻同樣大小的青蟲從龍頭放進去,然後把龍頭紮緊時,奇跡出現了:僅僅幾分鍾,小青蟲們就一一地從龍尾爬了出來。

人生要有方向,不能像無頭的蒼蠅,空在原地打轉,徒耗氣力。

80驢子仍是驢子

皇帝手下的一位將軍,覺得他應該得到提升,便在皇帝麵前提到這件事,以他的長久服役為理由。“我應當升到更重要的領導崗位,”他報告,“因為,我經驗豐富,參加過10次重要戰役。”

皇帝是一位對人及其才華有著高明判斷力的君主,他並不認為這位將軍有能力擔任更高的職務,於是他隨意指著綁在周圍的戰驢說:“好好看看這些驢子,它們至少參加過20次戰役,可它們仍然是驢子。”

經驗和資曆固然重要,但這並不是衡量能力和才華的標準。有些人十年的經驗,隻不過是一年經驗的重複十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