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九章 競爭創造人才管理創造成功1(1 / 3)

競爭需要勇氣。人生的道路既短暫又漫長,有曲折,也有坎坷。遇難即退,必定與失敗為伍;半途而廢,終將與勝利無緣。隻有堅持不懈,百折不撓,頑強拚搏,勇往直前,才能領略到成功的快樂。

競爭創造了人才,創造了成功,競爭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企業的發展史證明,市場競爭發展到相對成熟時,管理便成為實現企業由做大到做強的關鍵因素。

現代管理就是要學會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能做到有效平衡﹐把握關鍵﹐注重效能而非速度﹐不受製於環境﹐不局限於事務﹐理解差異﹐追求雙贏﹐強化團隊共識與向心力,在變化的環境下從容不迫、遊刃有餘地追求管理的最高效能。

1自傲的教授

有一天,一名大學教授到江邊玩,他雇了一艘小船在江中遊玩。

小船開動後教授問船夫:“你會數學嗎?”

船夫回答:“先生,我不會。”

教授接著又問:“那你會物理嗎?”

船夫回答:“物理?我也不會。”

教授又問船夫:“那你會用電腦嗎?”

船夫回答:“對不起,我更不會。”

教授聽後搖頭說道﹕“你不會數學,人生目的已失去六分之二;不會物理,人生目的又失去六分之一;不會用電腦,人生目的又失去六分之一;你的人生目的總共失去六分之四……”

剛說到這,天空忽然飄來大片黑雲,隨後又吹來了大風,眼看暴風雨就要來到。

船夫問教授:“先生,你會遊泳嗎?”

教授愣一愣答道:“不會。沒學過。”

船夫搖搖頭說道:“那你人生目的快要失去六分之六了……”

學會生存的本領遠比虛誇的學問重要。

2中年的苦惱

有個人一心一意想升官發財,可是在單位熬了20年,卻還隻是個小職員。他總感覺心裏很不是滋味,所以每次想起來就掉淚。

因為孩子考大學交學費的事他又發起愁了。越想越難過,一難過憋不住就在單位流淚了。辦公室有個新來的年輕人,覺得很奇怪,便問他到底什麼原因難過。

他說:“我怎麼不難過?年輕的時候,我的上司愛好文學,我便學作詩、學文章,想不到剛覺得有點小成績了,卻又換了一位愛好科學的上司。我趕緊又改學數學、研究物理,不料上司嫌我學曆太淺,不夠老成,還是不重用我。後來換了現在這位上司,我自認文武兼備,人也老成了,誰知上司喜歡青年才俊,我眼看年齡漸高,一事無成,怎麼不難過?”

研究學問、學習技能,應該是為充實自己,千萬不能為了迎合別人的意願,或隨時代潮流而盲目地進行,否則目的不能達成事小,白白糟蹋了一生寶貴的光陰才最可惜。

3“空想家”小老虎

一隻小老虎很想幹出一番大事業,從而獲得百獸們的尊重和崇拜。但它整天遊手好閑,不做任何事,隻一門心思地考慮著如何才能出人頭地,惹得百獸們背地裏都叫他“空想家”。

後來,小老虎閑逛著去了獅子家,獅子見他成天不做事,忍不住就教訓了他幾句。

小老虎說:“我想幹大事,我要出人頭地,可一直找不到出人頭地的方法。”

獅子帶著小老虎來到花園裏,然後取出一包種子說:“這是一種花的種子,現在你想個辦法讓它們開花,並讓它們的花朵鮮豔奪目、出人頭地吧。”

“想讓它們出人頭地,還不簡單麼?把它埋進土裏,它就會生根發芽,鑽出土壤,在秋天就會開出美麗的花朵。”說完,小老虎便刨土準備種下種子。

“你這樣做是不是埋沒了它們?”獅子笑著問。

“可是,如果不經過埋沒階段,它們怎麼可能發芽破土而出呢?”

“孩子,看來你早就知道出人頭地的方法呀。”

“哦!”小老虎終於明白了。

惟有埋頭,才能出頭。一個人如果急於出人頭地,除了自尋苦惱之外,不會真正得到什麼。人隻有埋頭做事,才能有所作為,直至最後出人頭地。

4獅子和羚羊的家教

非洲大草原上生活著許多動物,其中有獅子和羚羊。每天,當太陽還沒升起來的時候,大草原上的動物們就開始尋找食物了。

獅子媽媽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須跑得再快一點,再快一點,你要是連最慢的羚羊都跑不過,那你就找不到食物,就會活活地被餓死。”

在另外一塊場地上,羚羊媽媽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怎麼樣才能跑得更快,她一邊教一邊叮囑:“孩子,你必須跑得再快一點,再快一點,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獅子還要快,那你就肯定會被他們吃掉。”

記住你跑得快,別人跑得更快,所以就要不斷地充實自己,這樣才能不至於被現實生活所吞噬。

5魚骨刻的老鼠

從前,一個國家裏有兩個非常傑出的木匠,他們的手藝都很好,難以分出高下。

有一天,國王突然想知道誰是天下最好的木匠,於是他請來了兩位木匠比賽:勝者就封為“全國第一的木匠”。

比賽限時三天,看誰刻的老鼠最逼真,誰就是全國第一的木匠;不但可以得到許多獎品,還可以得到冊封。

三天裏,兩個木匠都不眠不休地努力工作著,到第三天,他們各自把雕好的老鼠獻給國王。國王把大臣全部找來,一起做本次比賽的評審。

第一位木匠刻的老鼠栩栩如生、纖毫畢現,甚至連鼠須也會抽動。

第二位木匠的老鼠隻有老鼠的神態,卻沒有老鼠的形貌,遠看勉強是一隻老鼠,近看則隻有三分象。勝負即分,國王和大臣一致認為第一個木匠獲勝。

但第二個木匠當場抗議,他說:“大王的評審不公平,要決定一隻老鼠是不是像老鼠,應該由貓來決定,因為貓看老鼠的眼光比人銳利!”國王想想也有道理,就叫人捉來幾隻貓,讓貓來決定哪一隻老鼠比較逼真。

沒有想到,貓一放下來,都不約而同撲向那隻看起來並不像老鼠的“老鼠”,啃咬,搶奪。而那隻栩栩如生的老鼠卻完全被冷落了。

事實擺在麵前,國王隻好把“全國第一”的稱號給了第二個木匠。

事後,國王把第二個木匠找來,問他:“你是用什麼方法讓貓也以為你刻的是老鼠呢?”

木匠說:“道理其實很簡單,我隻不過是用魚骨刻了這隻老鼠罷了!貓在乎的根本不是像與不像,而是有沒有腥味!”

人生的競賽往往是這樣,獲勝者往往不是技巧最好的,而是最接近人性的,因此隻有靠邏輯做事才能更符合自然規律,才能更容易成功。

6用心的孩子

一個男孩,靠割草維持生計。一天他打電話給一位陳太太說:“您需不需要割草?”陳太太回答說:“不需要了,我已請了割草工。”男孩又說:“我會幫您拔掉花叢中的雜草。”陳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男孩又說:“我會幫您把草與走道的四周割齊。”陳太太說:“我請的那人也已做了,謝謝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男孩便掛了電話,此時男孩的室友問他說:“你不是就在陳太太那割草打工嗎?為什麼還要打這電話?”男孩說:“我隻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