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北風和南風
一天北風和南風比看誰的威力更大,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吹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冽,寒冷刺骨,結果行人感覺到天冷了起來,於是把大衣裹得更緊了。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春意上身,始而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因而南風獲得了勝利。
這則寓言形象地說明了一個道理:溫暖勝於嚴寒。領導者在管理中運用“南風”法則,就是尊重和關心下屬,以下屬為本,多點人情味,使下屬真正感覺到領導者給予的溫暖,從而去掉包袱,激發工作的積極性。
30看得遠
有個商人,家中十分有錢,卻非常吝嗇,常常在置辦田產或房產時,不肯付足對方應得的錢。有時候,為了少付一分錢,他會與人爭得麵紅耳赤。他還最會趁別人困窘危急之時,壓低對方急於出售的房產、地產及其他物品的價格,從而牟取暴利。
一次,他準備買下一戶破產人的別墅。他竭力壓低房價,與對方爭執不休。他兒子在旁看不下去了,忍不住發話道:“爸爸,您還是多給人家一點錢吧!說不定將來哪天,我們兒孫輩會出於無奈而賣掉這座別墅,也希望那時有人給個好價錢。”商人聽兒子這麼一說,又吃驚,又羞愧,從此開始有所醒悟了。
一個優秀的領導人總是會為自己的集體每分必爭,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有時候後退一步給對手一個機會,對自己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競爭對手之所以成為你的競爭對手,肯定有你無可替代的優勢,如果把這種優勢轉化為對自己有利的一股力量,何樂而不為?利弊的權衡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也是一門藝術。考慮得失不僅僅隻是眼前,要考慮到以後的生存和發展才是最明智的選擇。留三分餘地給別人,就是留三分餘地給自己。
31大臣醉酒
有一天,宋太宗與兩個大臣一起喝酒,邊喝邊聊,兩個大臣喝醉了,竟在皇帝麵前相互比起功勞來,他們越比越來勁,幹脆鬥起嘴來,完全忘了在皇帝麵前應有的君臣禮節。侍衛在旁看著實在不像話,便奏請宋太宗,要將這兩人抓起來送吏部治罪。宋太宗沒有同意隻是草草撤了酒宴,派人分別把他倆送回了家。
第二天上午他倆都從醉酒中醒來,想起昨天的事,惶恐萬分,連忙進宮請罪。宋太宗看著他們戰戰兢兢的樣子,便輕描淡寫地說:“昨天我也喝醉了,記不起這件事了。”
學學宋太宗,既不處罰,也不表態,裝裝糊塗,行行寬容。這樣做,既體現了領導的仁厚,更展現了領導的睿智,既不失領導的尊嚴,又保全了下屬的麵子。以後,上下相處也不會尷尬,你的部屬更會為你效犬馬之勞。
對於一個企業,領導者的心胸寬廣,能容納百川。但寬容並不等於是做“好好先生”,不得罪人,而是設身處地地替下屬著想,這樣的老板即使不是父母官,也稱得上是一個修養頗高的領導者。
32何時磨鋸子
一個木工靠鋸木頭為生,生意很好,雖然天天忙得暈頭轉向,心裏卻很充實。他整天貓著腰很吃力地鋸木頭,舊的還沒有鋸完,新的又送來了,木頭愈堆愈多,隻得再三延長工作時間。
有位好心人提醒他:“因為你的鋸子鈍了,所以效率會差,隻要將鋸子磨得鋒利些,就可以改善日益惡化的情況。”這個木工忙得頭也不回地答道:“工作都忙得做不完了,哪來的時間磨鋸子!”好心人仍不死心,問道:“那你何時才有空磨利鋸子?”他累得有氣無力地應道:“等我鋸完這堆木頭再說吧!”
在現實工作中,類似情況比比皆是。
某工廠一直為交貨延誤及品質不穩定等問題而困擾,但訂單並未超過產能,每月實際產量不過產能的百分之六十多,這令老板十分不滿。而廠長一貫的理由為“機器故障率太高、人手不足、排程不佳……”老板終於按捺不住,責問廠長:“為何不徹底檢修機器,降低故障率?”廠長一副無奈狀,兩手一攤道:“趕貨都來不及,連假日都在加班,那能停機檢修?”老板質疑道:“不能利用下班時間檢修嗎?”廠長非常委屈:“白天加班已經很累了,總不能把人當機器用吧?”
老實說,在這種情況下就算白天班停機檢修也值得。症結在於有沒有決心從根本解決交貨延誤及品質不穩定的問題;症結不解決,隱患就得不到根除!
33不丟的鮮花
有位老人很愛養些花花草草,但他的花園又是附近學校學生的放學必經之路,所以總有些調皮的學生偷偷折枝花跑掉,老人為此很是苦惱。
一天早晨,老人站在花園中,孩子們正向學校走。有一個在花園邊站了好久的小男孩走過來,問道:“我能折枝花嗎?”“你想要哪枝?”老人問道。小男孩選了一會,手指向了一枝長得很矮的鬱金香。然後老人說:“這花歸你了。如果你把花留在我這裏,它還能開好多天,而且你可以天天來看它,給它澆水、施肥;要是你現在折斷它,那就隻能看一會兒了。你打算怎麼辦呢?”
小男孩想了想說:“那我就把它留在這兒,等我放學回來再看看它吧。”
於是這個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在學校裏傳開了。那天下午,有十幾個孩子等著老人給他們選花,並且都同意把他們的花留在花園,直到它們枯萎。
那年春天,老人把整個花園的花全給了人,從此他的花再沒丟過一枝。
當人人都有了責任感,世界就會改變!
34鸕鶿罷工
一群鸕鶿辛辛苦苦跟著一位漁民十幾年,為他立下了汗馬功勞。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它們的腿腳開始不靈便起來,眼睛也不好使了,捕魚的數量越來越少。迫不得已,漁民隻好又買了幾隻小鸕鶿,便讓新老鸕鶿帶它們一起出海捕魚。很快,聰明的小鸕鶿學會了捕魚的本領,漁民很高興。
新來的鸕鶿很知足:隻幹了一點微不足道的工作,主人就對自己這麼好,於是一個個更加拚命地為主人工作。而那幾隻老鸕鶿吃的住的都比原來差遠了。不久,幾隻老鸕鶿瘦得皮包骨頭,奄奄一息,被主人殺掉燉了湯喝。
沒過幾日,幾隻年輕的鸕鶿突然集體罷工,一個個蜷縮在船頭,任憑漁民如何驅趕也不肯下海捕魚。漁民抱怨說:“我待你們那麼好,每天讓你們吃著鮮嫩的小魚,住著舒適的窩棚,時不時還讓你們休息一天半天的。你們竟然不思回報!”一隻鸕鶿發話了:“現在我們身強力壯,有吃有喝,但老了,還不是落得像那群老鸕鶿一樣的下場?”
伴隨著企業管理由小作坊式的粗放型向製度化和人性化的過渡,員工的需求層次也在逐步提高。工作不再隻是現在的謀生的手段,人們越來越注重將來的保障機製,以及精神上的享受和“自我實現”。鸕鶿從最初“有吃有喝”就感恩戴德,到希望“年邁體弱時也有小魚吃”,就反映了人們的這種需求。
倘若人力資源管理忽視了這些需求,最終隻能導致“鸕鶿”的罷工。
35且慢下手
有一個人買了棟帶著大院的房子,他一搬進去就全麵整頓院子,雜草枯樹一律清除,全部種上了自己喜歡的菊花和串串紅。沒過幾天,原先的屋主偶然來此,進門大吃一驚,問:“走時忘記交代,那最名貴的牡丹哪裏去了?”這個人這才發現,他竟然把牡丹當草給鏟了。
過了幾年,他又買了一棟房子,雖然院子也很雜亂,他卻是按兵不動,果然,冬天以為是雜樹的植物,春天裏開滿了鮮花,一陣風吹過,滿鼻撲香;春天以為是野草的,夏天裏成了錦簇;半年都沒有動靜的小樹,秋天居然也紅了葉,給院子裏增添了不少生機。
直到暮秋,他才真正認清哪些是無用的植物,於是把它們一一鏟除,並使所有珍貴的草木得以完好地保存下來。
辦公室是個花園,職員就都是其間的珍木,珍木不可能一年到頭開花結果,隻有經過長期的觀察才認得出啊!
36千金買馬
有一國君願意出千兩黃金去購買千裏馬,然而三年過去了,始終沒有買到,又過去了三個月,好不容易發現了一匹千裏馬,當國君派手下帶著大量黃金去購買的時候,馬已經死了。可被派出去買馬的人卻用五百兩黃金將這匹死了的千裏馬買了回來。
國君生氣地說:“我要的是活馬,你怎麼花這麼多錢弄一匹死馬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