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民雜處而各有所能,因民之能為資(1 / 1)

原文

民雜處而各有所能。所能者不同。此民之情也。大君者。太上也。兼畜下者也。下之所能不同。而皆上之用也。是以大君因民之能為資。盡包而畜之。無能去取焉。是故不設一方以求於人。故所求者無不足也。大君不擇其下。故足。不擇其下。則易為下矣。易為下則莫不容。莫不容故多下。多下之謂太上。

——《慎子》

譯文

民眾混雜居處在一起,各人做各人的事情,每個人的專長各不相同,這是民眾的實際情況。人君高高在上,對下麵各有專長的人材都能兼容並蓄。雖然民眾的專長各不相同,但都能為君主所利用。所以,通達的君主把民眾的各種專長作為自己治理國家的資助,盡力包容他們,精心培養他們,對他們不隨便加以取舍。因此,君主不在一個方麵尋求人材,所以君主的要求沒有得不到滿足的。君主對臣下不故意挑剔,所以各種人材就充足。君主不挑剔臣下,臣下就比較容易做事。臣下容易做事,國家的各種人材就沒有不被包容的。君主能包容各種各樣的人材,處在下麵的人就自然增多。處在下麵的人越多,君主的威望就越高。

法家智慧故事

慎到是戰國時期趙國人,原來學習道家思想,是從道家中分出來的法家代表人物。慎到在《慎子》一書中表現出來的思想具有明顯的道家和法家的特點,慎到的思想是老莊道學與法家的合流。慎到認為君主在治理百姓時要因其所能,不要偏取,有所去取,這樣才能富足。

孟嚐君是戰國時齊國的貴族,他曾被齊王任為相國。相國在戰國時又稱“丞相”,為百官之長,可見官位顯赫。孟嚐君在薛邑,招攬各諸侯國的賓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歸附了孟嚐君。孟嚐君寧肯舍棄家業也給他們豐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賢士無不傾心向往。他的食客有幾千人,待遇不分貴賤一律與田文相同。孟嚐君每當接待賓客,與賓客坐著談話時,總是在屏風後安排侍史,讓他記錄孟嚐君與賓客的談話內容,記載所問賓客親戚的住處。賓客剛剛離開,孟嚐君就已派使者到賓客親戚家裏撫慰問候,獻上禮物。有一次,孟嚐君招待賓客吃晚飯,有個人遮住了燈亮,那個賓客很惱火,認為飯食的質量肯定不相等,放下碗筷就要辭別而去。孟嚐君馬上站起來,親自端著自己的飯食與他的相比,那個賓客慚愧得無地自容,就以刎頸自殺表示謝罪。賢士們因此有很多人都情願歸附孟嚐君。孟嚐君對於來到門下的賓客都熱情接納,不挑揀,無親疏,一律給予優厚的待遇。所以賓客人人都認為孟嚐君與自己親近。

孟嚐君賢名遠播,一些心有雄圖大略的君王瞄準了他。秦昭王最是雷厲風行,把自己的兄弟涇陽君安排到齊國做人質,要交換孟嚐君到秦國。齊湣王二十五年,湣王禁不住秦昭王的一再要求,權衡再三後,還是把孟嚐君送到秦國。秦昭王果然愛才,當即封孟嚐君做了秦相,這就引起了秦國其他大臣的妒忌。

臣僚中有的人勸說秦王道:“孟嚐君的確賢能,可他又是齊王的同宗,現在任秦國宰相,謀劃事情必定是先替齊國打算,而後才考慮秦國,秦國可要危險了。”於是秦昭王就罷免了孟嚐君的宰相職務。他把孟嚐君囚禁起來,圖謀殺掉孟嚐君。孟嚐君知道情況危急就派人冒昧地去見昭王的寵妾請求解救。那個寵妾提出條件說:“我希望得到孟嚐君的白色狐皮裘。”孟嚐君來的時候,帶有一件白色狐皮裘,價值千金,天下沒有第二件,到秦國後獻給了昭王,再也沒有別的皮裘了。

孟嚐君為這件事發愁,問遍了賓客,誰也想不出辦法。有一位能力差但會披狗皮盜東西的人,說:“我能拿到那件白色狐皮裘。”於是當夜化裝成狗,鑽入了秦宮中的倉庫,取出獻給昭王的那件狐白裘,拿回來獻給了昭王的寵妾。寵妾得到後,替孟嚐君向昭王說情,昭王便釋放了孟嚐君。孟嚐君獲釋後,立即乘快車逃離,更換了出境證件,改了姓名逃出城關。夜半時分到了函穀關。昭王後悔放出了孟嚐君,再尋找他,他已經逃走了,就立即派人駕上傳車飛奔而去追捕他。孟嚐君一行到了函穀關,按照關法規定雞叫時才能放來往客人出關,孟嚐君恐怕追兵趕到萬分著急,賓客中有個能力較差的人會學雞叫,他一學雞叫,附近的雞隨著一齊叫了起來,便立即出示了證件逃出函穀關。出關後約摸一頓飯的工夫,秦國追兵果然到了函穀關,但已落在孟嚐君的後麵,就隻好回去了,當初,孟嚐君把這兩個人安排在賓客中的時候,賓客無不感到羞恥,覺得臉上無光,等孟嚐君在秦國遭到劫難,終於靠著這兩個人解救了他。

孟嚐君回到薛地,大擺慶宴,為幫助他從秦逃回的有功之人慶功。那兩個做狗學雞的人被他敬若上賓。過去那些以與孟嚐君收留的雞鳴狗盜為伍感到恥辱的人,這時對孟嚐君打心眼裏佩服。齊湣王為此也非常內疚,孟嚐君一回來就拜他為相,執掌政務。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