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人情不二,故民情可得而禦也。審其所好惡,則其長短可知也;觀其交遊,則其賢不肖可察也;二者不失,則民能可得而官也。

——《管子》

譯文

人的本性沒有什麼兩樣,所以,人的思想性情是可以掌握的。了解他喜歡什麼和厭惡什麼,就可以知道他的長處和短處;觀察他同什麼樣的人交往,就能判斷他是好人還是壞人。把握住這兩點,就能夠對人民進行管理了。

法家智慧故事

管理國家必須要善於辨人,管仲根據觀察他人社會交際和個人喜好來查驗一個人。君主管理臣民也是如此,通過他人的舉止喜好從而得知這個人性情,而不僅僅是通過他人的言論了解。同樣的,君主的喜好和交結什麼樣的人就能知道是否賢明。

在曹操、劉備、孫權三人之中,劉備謀略不及曹操,學識不及孫權,其創業基礎更不及曹孫二人,然而最終也能成就大業。劉備少年喪父,家道衰落,與母親販鞋織席為生。在劉備家東南角有一棵高五丈多的桑樹,遠遠望去,“童童如小車蓋”,很像皇帝坐駕的車蓋,經過的人見到此樹都嘖嘖稱奇。涿人李定說:“此家必出貴人。”

劉備少年時與河東人關羽、涿郡人張飛相友善,他以關羽、張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劉備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關張二人在稠人廣坐中侍立終日,他們忠心耿耿地追隨劉備,不避危險。常山人趙雲率兵來助公孫瓚,劉備“見而奇之,深加接納”,趙雲於是隨劉備至平原,為劉備統領騎兵。

劉備為人“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結交豪俠”,郡中年輕人爭著追隨他。當時在涿郡做販馬生意的商人張世平、蘇雙“見而異之”,給了劉備很多錢財,由於有了這筆錢,劉備聚集了不少人。

劉備在荊州,劉備忙於結交豪傑,訪求人才。他訪問襄陽名士司馬徽,向他打聽當地的賢能之士,司馬徽說;“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劉備問是誰,司馬徽說:“諸葛孔明、龐士元也。”名士徐庶也向劉備推薦諸葛亮。於是劉備三顧茅廬,把隱居在隆中的諸葛亮請了出來。諸葛亮分析天下大勢,向劉備提供了“興漢室,建霸業”的策略,使劉備茅塞頓開。因劉備與諸葛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不高興,劉備對他們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複言。”

劉備對朋友有信,對屬下有禮,對百姓愛護。所以不管到哪裏都有人相助,追隨他的人無不忠心耿耿,竭盡所能,各地百姓也爭著歸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