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摶國不在敦古,理世不在善攻(1 / 1)

原文

夫摶國不在敦古,理世不在善攻,霸王不在成曲。夫舉失而國危,刑過而權倒,謀易而禍反,計得而強信,功得而名從,權重而令行,固其數也。

——《管子》

譯文

掌握國家不在於敦敬古道,治世不在於精通舊事,成王成霸不在於抄襲典故。舉措失當國家就會危險,錯過形勢權力就會傾倒,謀事輕率則招禍,計劃得宜則發揮強力,功得則名譽隨之而來,權重則命令容易推行,這些都是規律性。

法家智慧故事

法家非常強調因時製宜,治理國家不能拘泥於舊時的規章製度,春秋戰國時代由於各國之間的競爭社會發生很大變化,齊桓公通過管仲改革重視農業生產一躍成為第一個霸主,秦穆公重用商鞅使秦國從弱小的國家陡然成了超級大國,沒有一個國家可以與之抗衡。春秋戰國時期法家的學說和主張讓當時的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從奴隸製社會邁向了封建社會,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農耕文明,這與當時的銳意革新的社會環境是分不開的。

《韓非子》中有一個犀利的寓言,諷刺了那些墨守成規,因循守舊的人,韓非子用這個故事來勸諫君主要實事求是的根據事實治理國家。

鄭國有一個人,眼看著自己腳上的鞋子從鞋幫到鞋底都已破舊,於是準備到集市上去買一雙新的。

這個人去集市之前,在家先用一根小繩量好了自己腳的長短尺寸,隨手將小繩放在座位上,起身就出門了。

一路上,他緊走慢走,走了一二十裏地才來到集市。集市上熱鬧極了,人群熙熙攘攘,各種各樣的小商品擺滿了櫃台。這個鄭國人徑直走到鞋鋪前,裏麵有各式各樣的鞋子。鄭國人讓掌櫃的拿了幾雙鞋,他左挑右選,最後選中了一雙自己覺得滿意的鞋子。他正準備掏出小繩,用事先量好的尺碼來比一比新鞋的大小,忽然想起小繩被擱在家裏忘記帶來。於是他放下鞋子趕緊回家去。他急急忙忙地返回家中,拿了小繩又急急忙忙趕往集市。盡管他快跑慢跑,還是花了差不多兩個時辰。等他到了集市,太陽快下山了。集市上的小販都收了攤,大多數店鋪已經關門。他來到鞋鋪,鞋鋪也打烊了。他鞋沒買成,低頭瞧瞧自己腳上,原先那個鞋窟窿現在更大了。他十分沮喪。

有幾個人圍過來,知道情況後問他:“買鞋時為什麼不用你的腳去穿一下,試試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說:“那可不成,量的尺碼才可靠,我的腳是不可靠的。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