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1 / 1)

原文

魯丹三說中山之君而不受也,因散五十金事其左右。複見,未語,而君與之食。魯丹出,而不反舍,遂去中山。其禦曰:“反見,乃始善我,何故去之?”魯丹曰:“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未出境,而公子惡之曰:“為趙來間1中山。”君因索而罪之。

——《韓非子》

譯文

魯丹三次去遊說中山國君主都沒有被接受,因而分發了五十金黃金去奉承中山君的左右侍從。然後得到麵見中山君,還沒有說話:中山君就招待他吃飯。魯丹出來後,不回旅館,馬上就離開了中山國。他的車夫說:“這一次得見,才開始對我們好,為什麼就要離開呢?”魯丹說:“因為別人的話善待我,必然也會因為別人的話加罪於我。”他們還沒有走出中山國,而公子就誹謗他說:“魯丹是為趙國來挑拔、離間中山國的。”中山君因此而搜捕想懲處他。

法家智慧故事

想要了解一個人,與其聽信別人對他的評論,不如親自去了解他,因為最了解自己的人莫過於自己,別人了解的自己往往是片麵的。有人對你的言行滿意也會有人不滿意。韓非子認為,君主對臣下的了解隻能通過別人的評論,因而要格外慎重對待言論,另一方麵,臣子也不能因為被君主重視而驕傲,要防止受到不好的言論而招致國君的厭惡。

古語說,人無信而不立,誠信是一個正常社會賴以存在的必要條件,沒有誠信的社會,注重隻能是人與人之間的你虞我詐,使社會無章而循,每個人的權利得不到強有力的保障,從而增加社會交易次數和運行成本,最終害人害己。“服人以誠不以言”,語言上的信服很快就會瓦解,如果要在語言上打動別人,就要讓人看到自己的真誠。

吳起是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春秋衛國人,仕曆衛、魯、魏、楚四國,所在政聲卓著,政績斐然,其守信在當時是很有名的,吳起不僅能治理國家,在兵法上也是十分了得,後世把他和孫武連稱“孫吳”。

吳起投身魏國,,被魏武侯任命為西河太守,以西拒強秦。當時二國邊境秦國一側有小鎮一座,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可扼製魏國大片國土,秦國為此派駐了軍隊,並令其它駐軍隨時增援。以當時形勢來看,隻有采取速戰速決的戰術,方能以最小的代價拔掉該據點。 為激勵士氣,鼓勵將士奮勇殺敵,吳起決定立信厚賞。為此,派人放一車轅於北門外,並張貼命令:將車轅移到南門的人,可獎賞上好的田宅各一座。起初,無人相信也無人敢應,時間久了,便有好事軍民試移至南門,其人果然如願以償。見軍民心存猶豫,吳起為堅定軍民信心,不久又置一石赤菽(估計為石碾類農具)於東門,令人移至西門。結果,軍民爭相移石。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吳起見此,覺得攻取時機已成熟。於是下令:明日攻亭,先登之士,官至大夫,賜田宅。軍民大喜,第二天爭攻之,半天便攻占該亭,完全達到了軍事意圖。

吳起的誠信威名軍事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周安王十三年的陰晉之戰,吳起以五萬魏軍,擊敗了十倍於己的秦軍,成為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也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的強大的諸侯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