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蟲有虺者,一身兩口,爭食相齕也。遂相殺,因自殺。人臣之爭事而亡其國者,皆虺類也。

——《韓非子》

譯文

爬蟲中有一種毒蛇,一個身體兩張嘴,因為爭奪食物而互相用牙齒咬。於是兩張嘴互相殘殺,便把自己殺死了。臣子互相爭權奪利而使國家滅亡的,都是毒蛇這類的東西。

法家智慧故事

韓非子把臣子之間爭權奪利視為國家的大患,用一身兩口的蛇來比喻對國家的危害,君主應該防範臣子之間結成朋黨。在古代的官場當中,官僚之間結尾朋黨非常常見,他們往往為了謀取某種私利而相互勾結,形成一個勢力集團,如果幾個朋黨相互鬥爭,這就等同於自相殘殺,不論誰勝誰負都會危及君主的統治。

唐朝末年曾經發生過著名的“牛李之爭”,當時宦官當政,朝廷官員中反對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擠打擊。一些依附宦官的朝官,又分成兩個派別。兩派官員互相傾軋,爭吵不休,一直鬧了四十年,牛李黨爭使本來腐朽衰落的唐王朝走向滅亡。

牛李黨爭的開始是由進士考試而起,在參加考試的人中,有兩個下級官員,一個叫李宗閔,一個叫牛僧孺。倆人在考卷中批評時政,觸怒了當時的宰相李吉甫,由此埋下黨爭的種子。李黨以山東舊士族李德裕(李吉甫之子)為首,他們以門蔭得官,重門第、經學和禮法,輕寒門、文辭和詩賦。反對從科舉中選拔人才,力主中央集權。牛黨以科舉出身的牛僧儒、李宗閔為代表,他們大多數是經過科場考試,取得進士及第而為朝官的。及第前他們奔走在權貴公卿門下,以求賞識推薦。

唐文宗即位以後,李宗閔走上了宦官的門路,當上了宰相。李宗閔向文宗推薦牛僧孺,也把他提拔成宰相。這樣,兩人一掌權,就極力打擊李德裕,把李德裕調出京城,貶謫他為西川節度使。那時候,西川附近一個吐蕃將領投降,李德裕趁機收複了一個重鎮。李德裕大喜,立刻上書朝廷,以為自己立下大功,立刻飛黃騰達。但是宰相牛僧孺卻對唐文宗說:“李德裕收複了一個維州,算不了什麼;跟吐蕃搞壞關係,那才不上算呢!”牛僧孺還要唐文宗下詔叫李德裕將維州還給吐蕃,李德裕氣得要命。後來到了唐武宗即位,牛黨失勢,李德裕當上了宰相。他極力排斥牛僧孺、李宗閔,把牛黨的人都貶謫到南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