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美海軍陸戰隊兩個師和阿拉伯聯合部隊組成的東路軍率先在科沙邊界兵分多路突破伊軍防線,揮戈直指科威特市,當天即對科市形成合圍之勢;與此同時,美、英、法3國10個師組成的西路軍,在沙伊邊界多方向突破伊軍防線,由南往北向伊南部縱深挺進,美18軍的第101空中突擊師還在伊沙邊界以北80多公裏處實施空降行動,為多國部隊深入伊境內作戰建立了第一個後勤補給基地。
25日和26日,多國部隊東路軍在科境內切割伊軍部隊,並挫敗了伊裝甲機械化部隊在科市外圍地區的反擊行動,殲滅伊軍約10個師;西路軍的法國第6輕裝師擊敗伊一個步兵師後進抵伊納西裏亞至薩馬瓦一線的幼發拉底河流域,美第18空降軍的三個師繼續向伊納西裏亞地區開進,美第7軍的五個師和英第1裝甲師則由伊南部及科伊西部邊境地區向東進擊伊駐科地區的部隊,西路軍在兩天多的作戰行動中殲滅伊軍11個師,並完成對科戰區伊軍迂回包圍的鉗形攻勢。 沙漠風暴行動
其間,伊總統曾親臨伊南部前線組織反包圍作戰行動,但未能獲得成功,遂於26日下令駐科伊軍全部撤出科威特,收縮戰線,準備在伊南部巴士拉地區進行抵抗。
2月27日起,美英裝甲機械化部隊對伊軍五個共和國警衛師等精銳部隊實施圍殲作戰,美陸戰隊和阿拉伯聯合部隊則圍殲科市外圍伊軍,並由科軍開進科市,宣告科獲解放。整個地麵作戰行動於2月28日上午結束,舉世矚目的海灣戰爭終於實現停火。
海灣戰爭中100個小時的地麵決戰,其規模之大為二戰以來所罕見。交戰雙方動用兵力達百萬之眾,作戰區域涉及伊南部及科全境,共約5萬平方公裏的整個科戰區,結果以美為首的多國部隊大獲全勝。據美國、沙特等軍方宣布,整個海灣戰爭共使伊軍42個師中的約40個師被摧毀或失去戰鬥力,加上空襲作戰的結果,共摧毀或繳獲伊軍坦克3700多輛,裝甲車1800多輛,大炮2140多門;擊毀擊落伊作戰飛機150架,擊沉或重創伊艦艇57艘,俘虜伊軍17.5萬人,造成伊軍死傷10-15萬人,占領伊南部地區2.6萬平方公裏。多國部隊方麵總共傷亡失蹤600餘名軍人(其中美軍死79人,傷213人,失蹤44人),被俘官兵41人,損失作戰飛機49架(其中美機38架),被水雷炸傷美兩棲攻擊艦和巡洋艦各一艘。相比之下,力量占優的美及多國部隊以極小的代價而使伊軍遭受慘重失敗。
海灣戰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國的國際地位,增強了其幹預國際事務的能力和信心,也助長了其獨霸世界的野心。在海灣戰爭中,美國通過各種手段迅速建立起強大的反伊聯盟,扮演了盟主的角色,表現出其處理國際事務的“領袖”作用;它把蘇聯撇在一邊,無視許多國家和平解決海灣危機的建議和呼聲,執意發動戰爭,充分暴露其支配、領導全球的野心;它僅以死亡286人的代價換來了戰爭的勝利,使美國在軍事上重新恢複了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多年來一直影響自己的“越南戰爭綜合症”,使其幹預國際事務的信心大增。海灣戰爭後,美國製定了“同時打贏兩場局部戰爭”的新的地區防務戰略,克林頓上台後更加快了獨霸全球的步伐。
海灣戰爭加速了蘇聯的解體和兩極格局的終結,客觀上有利於多極化趨勢的發展。蘇聯在海灣危機和戰爭中的表現說明,它作為兩極格局中的一極已名存實亡,昔日的超級大國隻能聽任事態的發展。從一定程度上講,美國在海灣戰爭中既是打伊拉克,也是在打蘇聯。海灣戰爭後,蘇聯最終解體,為兩極格局畫上了句號。美國在海灣戰爭中大獲全勝,成為冷戰後惟一的超級大國,但這並沒改變世界基本力量的對比,相反,世界加速向多極化發展。